最新热点新闻网,汇聚最新最热新闻!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最新热点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www.ymwears.cn  www.fsymc.cn  www.hesaids.com  as  www.bzkjic.com

石嘴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0日 王伟)

来源: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2-20
摘要:  ———2024年1月10日在石嘴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

  ———2024年1月10日在石嘴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市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生态、发展和民生,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增长5.1%、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8.1%。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两个维护”更加坚定。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重要政策、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审计监督,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全区首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地方性法规,高质量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6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02件,被自治区列为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坚持把实干担当贯穿始终,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驰而不息转作风、强执行、抓落实,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二)精准施策稳增长,经济发展回升向好。面对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困难和压力,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发展定力,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稳增长政策措施,精准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减税降费、退税缓税15.3亿元,市场主体达7.6万户,同比增长5.1%。实施各类项目339个,谋划近13年的黄公铁路至惠农专用线项目获批建设,全区首个煤层气探采项目实现收集利用,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87.8%。争取政策资金获得重大突破,将停滞10年之久的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配套政策资金争取到位,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15亿元。举办腾讯音乐节、“遇见石嘴山·爱上一座城”大一新生研游实践等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200余场次,游客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54%、21%。

  (三)持之以恒抓转型,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示范市高质量发展,争取自治区出台支持方案,配套制定推进落实方案,建立先行区建设评价核心指标体系,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深化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实体化运行中南大学石嘴山技术转移中心,集中开放专利150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165人,首台超大型采煤输送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D投入总量、强度均位居全区前列,平罗县入选全国创新型县区建设名单。润阳硅材料等31个项目建成投产,冠能高分子材料等35个项目加快建设,嘉峰化工、天地奔牛2家企业获评全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农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0.5%,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平安农机”示范市。5A级景区创建扎实推进,红柱子街获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山水相映·诗意乡村休闲度假游”等3条线路入选国家文旅部主题精品线路,工业(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试点典型经验在全区推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获得国家通报表扬的城市,大武口区被纳入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惠农采煤沉陷区转型经验在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现场会上交流推广。

  (四)严守底线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及时跟进整改自治区“四防”督查反馈问题,城镇燃气“三件套”实现应装尽装,经开区、平罗工业园区化工集中区通过国务院安全风险降级复核评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12.5%。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八大工程”,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年度政府债务化解任务全面完成,重点企业债务风险稳妥处置,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电信、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打击遏制。全市四级“一站式”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市医调委获评全国模范调解委员会,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两项经验做法在全国交流推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通过中央验收,荣获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五)坚持不懈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坚决打好生态环保“九大战”,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0万亩,草原和湿地保护修复面积7.9万亩。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在世界地球日主场作经验交流,并入选国家首批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2项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煤炭集中区等重点区域面貌明显改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获评全区优秀等次,提前超额完成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十四五”减排目标任务。重点入黄排水沟典农河下段(第三排水沟)水环境治理示范项目加快实施,黄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保持Ⅱ类,成功举办水与可持续发展(平罗)论坛,水环境智能监管平台获选全国生态环境创新应用示范案例。“无废城市”加快建设,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4%,乌玛高速石嘴山段大宗工业固废道路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获评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碳达峰碳中和稳妥推进,经开区、平罗工业园区获批自治区“绿电园区”试点,国家级、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创建比例位居全区第一。

  (六)统筹协调促融合,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自治区批复实施,村庄规划实现应编尽编。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26.5万平方米、背街小巷27条,建成小微公园11座,整治城市易涝点12个,新增停车泊位3191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改造提升国省干道50公里,国道110线跨北武当河大桥建成通车,惠农区煤炭路整治提升成效明显,姚沙公路(京藏高速姚伏出口-沙湖景区大门段)两侧新装路灯364盏,沙湖大道亮灯率达到100%。完成大武口汽车站搬迁,开通运行石银城际公交,在全区率先实现全域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提升农村公路685公里,新增农村集污管网40公里。高标准推进星海镇等5个重点小城镇、东永固村等6个美丽宜居村庄和灵沙村等10个“中心村”建设,银河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黄渠桥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七)蹄疾步稳抓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远程视频“云”勘验“云”评审等8项工作在全区推广,“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获评全区“好”等次。“六权”改革持续深化,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万余亩,实现全区首笔跨地市排污权交易,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获优秀等次,林长制工作被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巩固提升,“两非两资”企业整合重组工作全面铺开。乌玛高速加快建设,包银高铁石嘴山段全线铺轨完成,惠农南站、石嘴山南站、沙湖站3座站房全新亮相,“东部沿海—宁蒙地区(石嘴山)—中阿国家”公铁海多式联运项目入选国家级示范工程,新培育出口企业22家,进出口总额居全区前列。

  (八)用心用情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解决了2.5万户群众不动产登记“办证难”问题,打通了建设街“断头路”,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6%。“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成效明显,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发放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待遇77.6亿元,在全区率先实现城乡高龄津贴一体化等额补助。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所,组建10个集团化办学共同体,星海中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成绩稳中有进,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宁夏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办学,宁夏闽江应用技术学院开工建设。百名医学专家石嘴山行活动深受好评,建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获评三级甲等医院,市中医院获评三级乙等医院,成功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受到国家爱卫办通报表扬。荣军优抚医院交付使用,颐享养老中心、老年大学完成建设,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受到民政部通报表扬。创新开展首届宁夏城市文学论坛暨文学名家石嘴山行活动,与北京电影学院开展战略合作,“石嘴山故事”3000余次登上央视等中央主流媒体。成功举办铁人三项赛等40余项体育赛事,平罗足球俱乐部荣获全国五人制足球赛男子联赛冠军、女子锦标赛亚军。黄渠桥等4个村镇获评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龙泉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加快建设,南街街道等16个单位获评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宗教治理扎实有效,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持续巩固。

  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不断加强,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供销、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消防救援、统计调查、邮政通信、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产业转型升级充满挑战的情况下,我们从最困难处着手,做最有力应对,朝最好方向努力,克难奋进、逆势前行,虽然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未达预期,但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现实条件下能够达到的较好结果。成之惟艰、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石中央和区属单位、驻石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石嘴山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稳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市场需求仍显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转型发展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任务艰巨,绿色低碳发展压力较大;本质安全水平还需提升,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民生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厚望。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奋斗姿态勇毅前行,以昂扬斗志争先进位,努力在新的一年展现新担当、体现新作为,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把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纲”和“魂”,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功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颜值生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大力推进产业强市、生态立市、科教兴市、惠民富市,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开创产业转型示范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嘴山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5%;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聚焦产业转型,着力提升发展质效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施新型工业提速扩能工程。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增创“六新”产业发展新优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开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行动,加快产业重组、产品迭代、设备更新,推进乾洋新材料等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提升电石化工、多元合金等产业的制备技术水平,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开展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行动,推动海力电子高性能电极箔等35个项目投产见效,打造1个百亿级企业集团,培育5个50亿级龙头企业集团、20个10亿级高成长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9.5%。开展数智化赋能行动,推动100家规上企业开展智能改造、两化融合、企业上云诊断服务,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0个。开展强链壮链行动,聚焦光伏、稀有金属材料等“8条产业链”,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中枢作用,加快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提升产业协作配套水平,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单打冠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锂电池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光伏全产业链制造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动“六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开展粮食稳产增产行动,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6万亩、总产量稳定在50万吨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农业10万亩。开展畜牧业稳规提质行动,加快润丰源牧业等项目建设,提升肉牛肉羊精深加工水平,推动畜牧业协同发展。开展种植业扩面增量行动,加快海燕村千亩设施大棚等项目建设,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00亩以上,培育“石嘴山香菇”区域公用品牌。开展渔业绿色高效发展行动,建设星海镇盐碱地高效渔业科技示范项目,设施渔业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工程。坚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做大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推动“六优”产业增容扩量,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开展现代物流集聚发展行动,实施进口矿产加工配送物流园等项目,稳步扩大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规模,打造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开展文化旅游品质提升行动,加快5A级景区创建,提升星海湖、华夏奇石山等景区景点品质,支持大武口区打造工业旅游核心区,惠农区打造黄河文化彰显区,平罗县打造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会展博览、研发设计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实施产业园区提升优化工程。优化园区布局,严格产业准入,加快推进园区集约集聚发展。开展园区基础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经开区第二中水厂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低成本园区。开展园区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推行产业“标准地”出让,依法依规清理腾退低效闲置土地,建立以税收贡献、单位能耗、水资源利用等为主要指标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加快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园区服务效能提升行动,建设智慧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强化企业困难问题收集办理,全面推进容缺受理、帮办代办等多元化办事机制,切实提高办事服务效率。

  (二)聚力聚焦扩大内需,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高质量发展蓄动能、增后劲。

  狠抓项目扩投资。坚持大抓高质量项目,全年谋划实施重大项目40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年度完成投资230亿元以上。全力推进冠能高分子材料等156个重大产业项目,协同推进烽燧750千伏输变电等8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海绵城市等53个社会民生项目建设。紧盯新增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重大政策支持领域和方向,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努力在招大引强、招精引新上实现新突破,争取各类资金增长10%以上。

  扩容提质促消费。实施消费引领扩容行动,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业态,扎实开展“惠聚石嘴山”促消费系列活动,扩大大窑饮品等品牌效应,培育限上企业(个体)30家以上。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持续办好贺兰山汽车越野文化嘉年华、音乐节等活动,加快特色街区和核心商圈提升改造,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沉浸式夜间经济集聚区和乡村特色集市示范点,着力塑品牌、聚人气、增活力。

  激发活力稳主体。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各项措施,推动国企民企共同发展。深入实施助企包抓机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深入实施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提质升级行动,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力度,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扎实有序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聚力聚焦创新驱动,加快转换发展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深化科技创新。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施100个科技创新项目,推动锂电池、特种合金、制种等行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推行重大研发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44件以上,R&D投入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积极推动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引导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在上海等地建立“飞地”研发中心,发挥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作用,年度转化科技成果30项以上。

  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优质普通高中录取指标到校率达到70%。深化拓展与区内外知名校企合作,创建自治区级优质教育集团3个。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实施教育数字化行动,打造“优学石嘴山”教育品牌。组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加快宁夏闽江应用技术学院建设,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开展教育“三名”培养计划,培育市级骨干教师110名。进一步办好特殊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强化继续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青少年法治、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人才发展“个十百千万行动”,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00名,推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优化宁夏理工学院、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科专业设置,推动宁夏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医教研深度融合,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建设人才小高地、专家服务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500名以上。加快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健全完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让各类人才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创业。

  (四)聚力聚焦安全发展,坚决守牢底线红线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推进安全体系和应急体系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聚焦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四大专项行动”,坚决抓好常态化“四防”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大力推进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建立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加快贺兰山东麓石嘴山段防洪体系建设,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水旱灾害、极端天气等应对能力。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按时限、保质量完成政府化债计划。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稳妥处置重点企业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强守稳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筑牢网络数据安全屏障。积极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确保煤电油气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社会综合治理指挥调度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化“法律明白人”精准培养工程,建成宁夏法治文化警示教育基地,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密防范、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食药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蝉联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不断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五)聚力聚焦生态保护,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石嘴山。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牵引,大力实施贺兰山东麓荒漠化治理、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修复等项目。推深做实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平原灌区绿网绿廊绿道建设,完成营造林5.2万亩,退化草原修复3万亩,持续巩固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成果,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突出的环境问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推进典农河下段(第三排水沟)整治等项目建设,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黄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保持Ⅱ类。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危废、医废全过程监管,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

  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攻坚战。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钢铁、电石、铁合金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以上。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积极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加快煤层气清洁利用,推进“绿电园区”试点项目建设,实施“光伏 生态修复”立体开发,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36%。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增强全民节约、环保、生态意识,让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六)聚力聚焦品质提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优化配置,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抓好4个“中心村”、6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民合作示范社10家、三星级以上家庭农场10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强化乡村治理,深化文明乡村创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加快打造宜居城市。围绕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四类管线”更新、内涝积水区域整治,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大力实施住房改善专项行动,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创建完整社区3个。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满足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深化城市精细治理,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严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110国道、109国道两侧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等项目,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加快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星海镇、燕子墩乡、姚伏镇3个重点小城镇,着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七)聚力聚焦改革开放,持续激发发展活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开放汇资源、拓空间,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外部活力和内生潜力。

  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试点,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质升级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营造重商、亲商、护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深化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六权”改革,建立用水权市场化收储交易机制,探索开展用能权首单交易,推动排污权市场回流机制常态化运行,加强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深入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两非”剥离、“两资”处置工作,提高企业市场化经营质效。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抓好平罗县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30年国家级试点,探索闲置宅基地、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入市交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强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面落实“外资三年外贸五年”倍增计划,深化高新区、经开区国家外贸转型基地建设,实施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中转仓储等项目,提升国际货运班列运行质量和效益,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7%。用好部区、央地和省级战略合作平台,巩固拓展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成果。加快黄公铁路至惠农专用线、乌玛高速石嘴山段等项目建设,推动包银高铁石嘴山段全线贯通,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八)聚力聚焦惠民利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实施就业收入扩增计划。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打好援企稳岗、助企扩岗等“组合拳”,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开展“创业石嘴山”行动,优化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培育创业实体1500个,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落实工资合理增长、支付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积极扩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实施医疗健康提升计划。深化健康石嘴山建设,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建设,支持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加快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互联网 医疗健康”服务,实施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增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精心办好全国桨板精英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实施文化繁荣发展计划。深化“书香石嘴山”建设,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深入挖掘贺兰山、黄河、长城、工业等文化内涵,加强与北京电影学院交流合作,创作一批具有石嘴山标识的文艺精品力作。深化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办好“送戏下乡”“广场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惠民活动,更好满足群众文化服务需求。

  实施社会保障惠民计划。落实工伤、失业保险政策,试点推进社会保险数据治理和“社银一体化”改革,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全覆盖。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新建2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将救助覆盖面有效延伸至所有低收入人口。加强妇女儿童、未成年人、残疾人关心关爱和权益保护,落实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今年我们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办好医疗健康、城市更新、就业服务等十件民生实事,让全市人民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三、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我们新使命新任务。我们将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讲政治,忠诚履政。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

  (二)勇担当,务实勤政。树立“用数据说话、凭实绩交卷、以成效检验”工作导向,对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坚决做到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完善重点工作分级协调和闭环管理推进机制,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全方位跟踪、全过程调度,坚决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三)重法治,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四)守清廉,从严治政。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加强公共资源、国资国企、金融社保等重点领域监管。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资金用在保民生、办实事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奋进、真抓实干,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示范市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嘴山篇章而努力奋斗!

  附件1

  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

  1.开展学校周边道路安全保障行动,在中小学上下学期间重点路段安排民警疏导交通,完善10所重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设施,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2.开展校园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对4所高中供热供暖管网及配套设施、宿舍楼等进行维修改造提升,改善学生生活条件。

  3.实施重大慢性病机会性筛查干预管理服务项目,对全市常住居民开展10种重大慢性病筛查、风险评估、随访随诊、干预指导于一体的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全年筛查8300人次以上。

  4.开展妇女健康水平提升行动,为35至64周岁妇女免费开展“两癌”筛查1.4万人以上,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两癌”患病妇女发放一次性救助资金,提供心理关爱服务。

  5.开展高龄老人关爱行动,为全市85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300元长寿保健金;实施农村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城乡一体化政策,为全市农村80至89周岁低收入老年人每人每月增加180元高龄津贴,达到450元每人每月标准。

  6.开展市场准入便利度提升行动,建设石嘴山市“一照通办一码通行”系统平台,实现多业态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7.实施城市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改造燃气、供水、雨水、污水、供暖等老旧管网15公里,提高城市安全发展保障能力。

  8.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改造老旧小区17个,面积20万平方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9.开展就业技能提升行动,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以上,培养高技能人才500名以上,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

  10.实施国道110线至大汝路联络线(大武口电厂运煤专线)项目,全长538米,消除道路安全隐患,降低噪声及粉尘污染影响,改善交通环境。

  附件2

  名词注释

  (按报告中出现顺序排列)

  1.产业转型“四大攻坚战”:产业振兴攻坚战、生态优先攻坚战、动能转换攻坚战、改革开放攻坚战。

  2.自然灾害防治“八大工程”: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

  3.生态环保“九大战”:绿色转型整体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防沙治沙阵地战、保护修复系统战、稳妥降碳持久战、体制创新突破战、生态安全守护战、环境保护人民战、基础支撑协同战。

  4.“六权”改革:用水权、土地权、用能权、排污权、山林权、碳排放权。

  5.两非两资:“两非”即非主业、非优势;“两资”即低效资产、无效资产。

  6.“六新”产业: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

  7.8条产业链:光伏产业链、锂电池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稀有金属材料产业链、氟材料产业链、电子材料及元器件产业链、氰胺化工产业链、氯碱化工产业链。

  8.“六特”产业: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

  9.“六优”产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

  10.个转企、小升规:“个转企”,即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小升规”,即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11.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倍增。

  12.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3.教育“三名”培养计划: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培养计划。

  14.人才发展“个十百千万行动”:“个”,指一面旗帜引领行动,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十”,指打造十大人才工作服务品牌;“百”,指百场人才引进宣讲招聘会;“千”,指千名专家教授柔性引进行动;“万”,指万名学子进企业见习实践行动。

  15.安全生产“四大专项行动”:本质安全提升专项行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专项行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民安全意识提升专项行动。

  16.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17.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18.社银一体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借助银行网点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社会保险业务的受理、咨询、打印等就近服务。

责任编辑:网络

最新热点新闻网出品

最新最热头条新闻资讯

手机: 邮箱:
联系电话: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