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种粮卖粮添信心 安全储粮有利器——东北地区玉米收储一线见闻
春分时节,东北地区最后一丝寒意伴随着热火朝天的收储工作渐行渐远。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的临近,玉米收储迎来又一个高峰期。自2023年9月新季粮食上市以来,玉米收储格外牵动人心。为了稳定农民种粮信心,今年1月中旬起,国家有关部门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中储粮加大在这些地区的国产玉米收储力度,积极发挥稳市场、强信心的作用,切实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近日,记者深入中储粮东北地区粮食收储点,见证科技利器支撑实现藏粮于库,贴心服务保障农民舒心售粮,切实感受大国粮仓的底气和农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
存粮卖得出,春耕不误时
“大叔,您带身份证了吗?”在吉林省舒兰市中储粮舒兰直属库收购一站式服务中心,购销科工作人员刘冰正耐心地向水曲柳镇路家村粮农杨德强介绍入库流程,“用身份证到窗口登记制卡,然后拿着一卡通扦样、化验、检斤,之后就可以进入库区卸粮。”
舒兰直属库的热心服务让杨德强感到温暖:“我来这里卖粮10多年了,这次卖了8000斤左右,钱款很快就收到了,购置春耕农资完全赶趟,不耽误4月种水稻。”
春节过后,政策稳市效果逐渐显现,带动深加工、大型贸易商主动入市,玉米市场呈现企稳回暖态势。目前,中储粮在东北等地区启动国产玉米增储收购库点100余个,中储粮收购价格高于同一地区其他市场主体并保持阶段性稳定,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促进农户余粮销售变现,投入春耕备耕。
舒兰直属库相关负责人程瑾华介绍:“收购高峰时,每天送粮车辆150余车、6000吨左右。为了让农户把手里的粮卖出去,不耽误接下来的春耕生产,我们加班加点延长收购时间,增加卸粮口,尽量保证农民当天卖粮、当天卸车。”
除了加班加点干,在辽宁省沈阳市中储粮沈阳直属库的租仓库点广隆达库区,每个工作人员都是多面手。中储粮沈阳直属库仓储科负责人刘杰,自1月19日驻库以来就一直驻守在租赁库点内,没有回过家,除了承担本职工作外,还会到库门口为粮农提供宣讲服务。
“这边粮农的储粮方式大多为‘地趴粮’,我们会给予一些粮食储存的建议,如果达不到中储粮收储标准,也积极帮忙协调到其他收粮点卖粮,这样农民来年种粮依旧有信心。不仅‘回头客’越来越多,还有农户主动帮忙到村子里宣传。”工作得到认可,刘杰觉得荣誉感满满。
吉林省永吉县口前分库一站式服务中心内,口前镇五里河村粮食经纪人方伟在等粮食卸车的间隙,抽空与农资供应商打了个电话。“之前卖粮,粮贩子会拖欠粮款,特别是这个时候,等着钱买农资,只能干着急。来这里卖粮,粮款到账有保障。今年的农资已经预定好了,春耕进度提前,还能休息几天。”方伟觉得很踏实。
智能化扦检,“认粮不认人”
“排排高大平房仓,仓前粮车排成行,机声轰鸣金龙舞,玉麦欢歌飞入仓……”这不仅是赏心悦目的收储景象,更是一场严峻的“收储大考”。
在口前分库门前,一辆辆满载玉米的大型货车排成长队,工作人员细心指引售粮人做好登记。口前分库相关负责人张波介绍:“我们十分注重服务,每个库都建有一站式服务中心。”
在库点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这边工作人员加紧收购玉米,忙得脚不沾地,那边一站式服务中心里,售粮人一派悠闲。从入门取卡到称重检斤,十几分钟时间,方伟的这车粮已经开始卸车,他只需待在暖和的一站式服务中心里,通过“惠三农”App查看售粮信息。
“早年卖粮只能在外面冻着,现在不仅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卖粮,等候时还能在这里充电、喝热水、吃简餐。”方伟非常满意这里的服务。
在舒兰直属库门口,家住莲花乡黄金村的种粮大户杨跃忠正看着自己的第21车玉米驶入库内,准备进行扦样检验。“我这车粮已经登记完了,基本不需要再做什么了,这里‘认粮不认人’。”杨跃忠打趣道。
舒兰直属库相关负责人李明解释:“‘认粮不认人’就是入库之前秉持盲检原则,避免人为因素干扰,更好地防风险保安全。”盲检的实现,有赖于中储粮自主研发的智能扦检设备,该设备首次实现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的无人智能扦检。
在广隆达租库点,中储粮沈阳直属库的驻库人员——仓储科分管检验工作的负责人郑阳每天早上6点就会到达检验室提前做准备工作。6点半,伴随着抽风管道的呼呼声,第一份“匿名”扦样玉米被输送至检验室,一天忙碌的工作就这样充满仪式感地开启了。
“收购中,我们逐车检测食品安全指标,在检验中采用更准确的试纸进行检测,一车的检验成本约120元。”郑阳一边操作仪器一边介绍。
“检测过程中,我们逐车留存样品,以便之后的抽检。”中储粮沈阳直属库派驻在广隆达租库点的相关负责人许昌宝说,“除了入库之前的逐车质量检查,入仓后还会根据货位形成的进度,在仓容达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和满仓时进行跟踪检验。”
技防加技控,保障“安心粮”
“中储粮直属库在2023年实现了‘技防技控’信息化建设项目全覆盖。”中储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通过引入物联网新技术、智能化新设备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智能出入库、数字仓储、实时粮情、AI预警等系统集成,有效避免“转圈粮”,实现粮食收储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信息化监管,保障收储“安心粮”。
舒兰直属库这批玉米收储已进入尾声,随着玉米的陆续入库,满仓的玉米进入到另一个关键期——静态储存期。
该库仓储科工作人员吴青松负责管理的库在前两天已经满仓,他与这个“老伙计”新一轮的相伴开始了。入库时盯着装粮,静态储存期每周两次的定期会面,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出库时挥手告别,就这样,吴青松守护满仓的粮食,不知不觉已有20多个年头。
吴青松负责的平房仓高8米,储粮量6800吨。沿着白色的梯子爬上粮仓,进仓前要进行严格的人员登记。打开仓门,伴随玉米香的凉气扑面,能够看到粮面平整,玉米色泽金黄。沿着踏粮板走了几步,吴青松先检查了粮食挂壁、仓内密闭情况,然后蹲下身,从玉米中扒拉出一条蓝色的线。
“这是粮情检测电缆,一个仓要埋120余条,每条长度在8米左右,玉米储存温度控制好,就成功了一大半。”舒兰直属库相关负责人陈维良介绍,粮情检测电缆形成4层12行6列288个检测点位,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及时检测异常情况,并实现智能降温,有效提高粮食品质。
“冷空气对于粮食储存而言是个‘宝贝’。”中储粮沈阳库相关负责人王飞介绍,“冬天寒冷的天气给了我们灵感,中储粮首创了内环流控温技术。”
内环流控温技术是一种低温储粮技术。在冬季,通过自然通风在粮堆内部蓄积冷源;到了高温季节,这些冷源会通过仓内安装的配套环流设备,经过仓内管道、粮堆和通风笼进行循环,以均衡粮温,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储粮绿色保鲜。
“内环流可以使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舒兰直属库仓储科负责人郭德勇介绍,通过内环流的应用,能有效控制储粮有害生物的生长繁育,延缓储粮品质变化,该技术目前已经在东北等地区广泛推广,为粮食安全筑牢防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