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在汕头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汕头市人民政府市长 曾风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市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新的困难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经济发展回升向好。采取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8.3亿元,增长4.2%。坚持“制造业当家”,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计划,每月召开现场会,完成“工改工”6576亩,新增产业用地8224亩,工业用地供应增长12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坚持“项目为王”,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联合审批专班和应急资金池机制,每季度举办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争取新增债券资金超200亿元,推动全市48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9.2%。坚持恢复和扩大消费,实施“锦汕添花”促消费行动,精准投放消费券,举办系列大型展会、演唱会、焰火晚会、花车巡游和马拉松等文旅活动,旅客周转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0.6%和2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9%。坚持暖企惠企稳企,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制定实施激发企业活力65条,常态化开展政企“直通车”、暖企服务大走访等行动,设立特色融资服务中心、风险补偿资金等,为企业减轻社保负担2.9亿元、利息成本3.9亿元,减税降费、退税缓费超29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3.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坚持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4万亩、总产量46万吨,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实施房地产业扶持政策12条、“金融16条”,切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4亿元,增长4.2%,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37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3%,持续兜牢“三保”底线。
(二)重点产业聚链成势。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推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新能源产业加快串珠成链,举办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产业项目开工签约大会和风电技术创新大会、项目签约金额360亿元,投资84亿元的勒门(二)海上风电项目并网投产,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投入使用,“四个一体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全球最大的40兆瓦级动力学六自由度风电机组加载实验平台开工建设。新材料产业加快项目落地,SK聚酯、薄膜高分子母料等项目建成投产,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园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光华科技获评省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链主”企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数字赋能,获中央网信办同意开展全国首个新型国际网络接入试点,举办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引进数字经济企业326家,立汕智造、超声电子新型特种印制电路板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永裕光电、移动AI创新应用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入选“2023数字百强市”、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纺织服装产业加快扩能提质,出台“纺织服装10条”、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举办第二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现场签约金额156亿元,“四大工程”加快建设,产业总部大厦主体结构封顶,总投资305亿元的汕头国际纺织城全面开工,总投资350亿元的157个纺织服装产业项目开工或投产,锦纶面料年产能增长24倍。玩具创意产业加快集聚发展,举办第22届中国汕头(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现场成交金额30亿元,成立塑胶精密制造联盟,中科智谷玩具产业城、万洋众创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奥飞娱乐获评省级动漫产业“链主”企业。大健康产业加快特色培育,举办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大参林产业基地二期、广药王老吉荔枝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仙乐健康海洋生物食品、美宝制药现代中药、汇群中药标准化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涵盖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健康食品等的大健康全产业链逐步完善。创新驱动加快成果转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4%,规划建设汕头科学城,打造“南澳科学会议”高端学术品牌,成立潮医智库、潮师智库,举办5场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首家孵化企业获千万级融资,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新增博士、博士后工作平台11家,新引进外籍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161名,市精细化工产业人才振兴计划获评省新一轮“扬帆计划”第一档次。
(三)承接产业步伐加快。抢抓列入省重点支持主平台机遇,承接能源、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等产业转移项目45个、总投资超500亿元。六合产业园1.45万亩征地工作加快推进,总投资55亿元的“四横两纵”骨干路网、通用厂房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建成20.4公里园区内道路。成立主平台开发公司,注入资本金4.3亿元,引入和撬动社会资本。深化与深圳对口帮扶协作,规划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加快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同步落地建设6个区级共建产业园、7块“反向飞地”,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澄海狮头鹅产业城等总投资380亿元的34个合作项目加快建设,“汕头广澳—深圳蛇口组合港”通关模式试运行。强化精准招商,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全市落地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37个,投资总额637亿元,增长59%。
(四)“头号工程”开局起势。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各级资金近200亿元,濠江区和隆都镇、海门镇、两英镇、云澳镇,以及51个村(社区)入选省首批典型名单。县域经济迸发新活力,承接省级职权49项,下放市级职权39项,调整镇(街道)职权1063项,创新村镇级工业园区建设“鸥汀模式”“龙岭模式”,海洋牧场建成60个重力式养殖网箱,探索“渔光互补”绿色生态产业模式,推出狮头鹅产业“信用 产业链”授信模式,潮阳区获评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潮南区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省制造业先进区。美丽圩镇建设扎实有力,建制镇全部实现污水处理和冷链物流服务设施全覆盖、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市场化,实施一批农房微改造,打造潮阳区“千年古县”旅游文化经济圈,海门镇、谷饶镇入选全国千强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市行政村干路硬化率、快递覆盖率均达100%,建成“四好农村路”43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6%,超过70%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获优秀等次。潮南区列入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跻身“乡村振兴大擂台”全省6强。驻镇帮镇扶村深入开展,省委统战部、省交通集团累计投入1.2亿元支持我市交通建设和教育设施改善;深圳市新增投入6.7亿元,推动新改建镇级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医院(卫生院)、幼儿园、综合市场等民生项目。
(五)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时速350公里汕汕高铁开进中心城区,广州到汕头缩短至1.5小时左右,汕头到漳州段高铁全线开工。粤东城际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汕头高铁站枢纽一体化工程加快建设,跨汕头湾新通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广澳港区三期工程获省发改委核准立项、通过自然资源部用海用岛审查,广澳港区2万吨级石化码头主体基本完工。牛田洋快速通道完成投资额超90%,南澳联络线、澄饶快速路、京灶大桥、梅潭大桥、潮汕大桥、汕南大道加快建设。华电丰盛汕头电厂“上大压小”项目及500千伏澄海变电站等7个电网重点工程建成投产,粤东液化天然气外输管线建成通气,益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工建设。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智慧水利一期项目启动建设。城市更新有序推进。以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模式开展城中村试点改造,同步推进全市22个城中村自建房排查、交通治安、消防安全、环境面貌等专项整治。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14个,建成“口袋公园”27个。完成74个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建成中心城区北岸排水管网监测体系。对中心城区重点路口进行交通“微改造”,新增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674个,加强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管理。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严格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查纠“六乱”行为36万余宗,治理违法建设2024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成中心城区30座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西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9%,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城市活力更加彰显。汕头国际会展中心、万象汇、潮汇天筑街区等会展和商贸项目加快建设,中骏世界城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圆通速递广东(汕头)智创园落地建设,唯品会潮汕物流基地建成运营,南澳县前江码头对台小额贸易实现首航。举办首届世界潮汕菜大会,十一合艺术村美食街获评省粤菜美食街,小公园步行街入选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南澳岛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最佳海岛休闲旅游示范区,小公园开埠区等3处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六)绿美建设扎实有力。大力植绿护绿补绿,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73万亩、森林抚育1.78万亩,开展全民植树约147万株,建成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红色乡村共8个,礐石风景名胜区、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侨韵公园等11个绿美示范点加快建设,新建“万里碧道”50公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获国务院督查生态环境领域激励,国省考断面、饮用水源、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在全省河湖长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莲阳河获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练江流域新建污水干支管29公里、雨污分流管网481公里,入选省“十佳污染防治攻坚战典型案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1%,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1%以上。澄海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龙湖区、南澳县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七)“侨”的文章浓墨重彩。侨乡文化更为鲜活。深化“最美侨村”建设,陈慈黉故居等重点侨宅启动修缮和改造,一批村级侨史馆建成开放。举办“侨批出海”等潮汕文化海外行活动,海外华文教育累计服务学生超120万人次。联侨聚侨更趋紧密。扎实推进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筹备工作,举办国际潮团总会会员大会,接待重要侨领社团超250批次、约4000人次。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联络海内外更多潮青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华侨之家”入驻海外社团、企业46家,国际侨才港引进注册创新创业项目80个,“数字虚拟潮汕家园”上线并入驻上百家海内外潮属社团,国际潮商会长大厦落地建设。惠侨服务更加暖心。设立面向华侨华人和投资者的专业代办服务平台“侨惠宝”、联侨平台“侨小二”,以及4个涉侨纠纷化解工作联络点、调解工作室。办好为侨服务“十件实事”,为侨胞解决侨房管理、侨企发展等问题诉求近百宗。侨促开放更有实效。出台稳外贸扶持政策,完成进境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建设,赴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地区联谊招商。举办广东(汕头)丝路电商发展大会,汕头前海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快建设,跨境电商“前店后仓”项目进驻小公园和潮汕机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评全国“成效较好”等次,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获评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
(八)民生事业取得进展。社会保障有力,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688套、公租房500套,建成乌桥岛棚改项目安置房5574套,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和残疾人救助标准全面提升,完成国家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易地扩建项目建成,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分中心落户汕头,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晋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三甲医院增至6家,南澳县医共体建设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典型案例。教育资源扩充,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二期基本建成,全市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超2万个、托育学位超3000个,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镇域全覆盖,金山中学丘成桐少年班启动办学。养老服务优化,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个,“汕头呼援通”在线服务3.6万人,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1521户,新增“长者饭堂”67家,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安全形势向好,刑事立案数下降8.2%、破案数增长37.2%,完成24宗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投入16.7亿元,全面完成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
(九)政府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上线主题集成服务403件、“秒批秒报”事项60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最多跑一次”,实现深圳汕头两市“跨城通办”事项398项,市、区(县)政务中心设置“帮您办”专窗提供“一跟到底”服务,实现税务、交通运输、知识产权等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综保区率先实现企业备案项目“一个部门、一枚印章管审批”。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86件,政协委员提案236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10件,制定、修改、废止规章5件。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巩固。与此同时,民族、宗教、港澳、外事、对台、人防、海防、气象、统计、政务公开、机关事务管理、档案、地方志、新闻出版、信访、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一年,我们一道克难奋进、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新的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向中直和省直驻汕单位,向驻汕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汕头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有效需求不足,外贸出口遇冷,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市场信心尚未全面恢复。二是产业规模不大,缺乏大企业和引领性项目带动,生产要素成本偏高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三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够均衡。四是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垃圾分类、城市内涝、停车难、交通秩序乱等问题仍需加大力度解决。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层“三保”压力加大,养老、托幼、社保等民生保障仍有欠账。六是营商环境亟需优化,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存在堵点,干部担当作为和抓落实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更是汕头乘势而上、大干快干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省委常委会在汕头调研时的工作要求和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扛起“迎头赶上”的历史责任,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进一步激活经济特区活力,建设幸福家园,加快打造重要发展极,把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实做强,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在推进“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工”字为本。推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扩量提质。新能源产业要全力打造国际风电创新港,加快勒门I扩建、洋东等近海浅水区项目建设,尽快启动深远海场址项目开发,推动新型输配电、储能和海上风电集中送出工程等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建设六自由度实验平台,推进海上风电澄海登陆点、“四个一体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新材料产业要加快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建设,联动大南海石化,大力引进一批国内石化中游头部企业,推动建设功能性纤维、锂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鼓励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就地延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要充分发挥新型国际网络接入试点作用,着力建设国际数据技术创新平台、国际金融结算平台、国际数字产业集聚平台、数据要素交易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快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移动AI创新应用中心、中国联通粤东5G创新运营中心等项目建设。纺织服装产业要加快汕头国际纺织城建设,建成纺织品采购中心、纺织工业产业园、产业总部大厦,启动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建设,推进供应链选品中心、电商产业园、直播基地等配套平台建设,创新发展潮派服装、功能性内衣、品牌童装等高附加值产品。玩具创意产业要聚焦发展跨界融合新业态,培育壮大“玩具 文化旅游”“玩具 IP及衍生品”“玩具 智能制造”等产业,推动中科智谷玩具产业城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万洋众创城、岭海中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建设,搭建“云展厅”“云工厂”等玩具互联网平台,加快建设玩具贸易名城。大健康产业要完善从研发、生产到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等产业链条,加快广药王老吉荔枝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发展中成药、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产业。
坚持“贸”字当先。着力建强“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网络。做强贸易平台,依托“粤贸全国”“粤贸全球”平台,放大“服博会”“玩博会”等展会效应,打造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综合冷链、物流分拨等功能平台,助力企业拓市场、抓订单。畅通贸易通道,推动粤东江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大型流通设施建设,鼓励贸易企业融入制造、流通全链条,发挥“汕头广澳—深圳蛇口组合港”积极作用,推进“内外贸、产供销、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壮大贸易主体,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形成电商主体集聚壮大、培育孵化的规模效应,打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打造、线下网点和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等产业链各环节,大力发展市场采购、离岸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
做好“聚”的文章。开展“园区建设提速年”行动。加快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发挥开发运营公司作用,建立健全投资开发运营机制,加快推进六合围片区1.45万亩征地和“四横两纵”骨干路网、通用厂房建设,推动岭海片区扩规模并申报创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积极承接国内外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优质项目外溢,引进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确保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达到35个以上、主平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推进深圳汕头共建产业合作园区规划建设,用好深汕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加快成立园区管理机构,启动濠江片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积极引进新能源及储能、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学习深圳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做法,实现商事登记、供水供电供气、税务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事不出园。高新区全面推动汕头科学城建设,加快西片区征地工作,大力引进精细化工、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项目,推进东片区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承接总部经济、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华侨试验区加快发展5G产业研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场景应用和相关产业,推进珠港新城开发,做大总部经济产业规模,探索打造汇侨联侨绿色算力节点、数字“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综保区加快扩围提质,围绕打造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等“五大中心”,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广运用跨境电商“前店后仓”模式,打造“保税 ”跨境电商生态圈。各区(县)坚持增量开发和存量盘活两手抓,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完善园区设施配套,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营机制,用好用活标准地、带项目等多种工业用地供应模式,实施“工改工”5500亩以上。
下足“育”的功夫。全力推进“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推动540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25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0家、上市后备企业60家、辅导备案企业2家、挂牌上市企业4家,支持试点企业冲刺50亿元、100亿元产值大关。有效扩大招商引资,实施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重点产业项目从开工到投产进行奖励,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强化精准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引进超50亿元产业项目1个以上、超10亿元制造业项目5个以上。
发挥“海”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化工、海工装备、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洋物流等产业,探索“风电 储能”“风电 制氢”等新模式,同步推进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力争新增重力式养殖网箱120个以上,新建桁架式养殖平台,加快建设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加大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力度,加强陆海资源、产业、空间的互动,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探索推进围填海开发、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等工作,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
(二)攻坚“百千万工程”,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全面铺开之年,要以争取2024年省“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在汕头召开为目标,倒逼各项工作落实,擂响“奋进鼓”、跑出“加速度”。建立县镇村“一把手”工作责任制,持续开展擂台赛、现场会、展示会,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强化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发挥市、区(县)领导同志挂钩联系制度作用,项目化、清单化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年度报告”等调度机制,严督实导、跟踪问效。
深化典型县镇村培育示范。集中资源力量打造省、市首批典型县镇村,梯度打造第二批典型县镇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坚持“镇有亮点、村有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南澳县要实现进位,潮阳区、潮南区要努力实现消薄。聚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各美其美的典型样板,为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汕头样板”。
发展壮大县域镇域经济。打造强富绿美新县域,推进各区(县)与深圳各区对口协作,推动各“反向飞地”投入运营,共建一批区级园区,加快海上风电、纺织服装、玩具创意、现代服务、海岛旅游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美丽兴旺新城镇,全力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重点推动两英镇、隆都镇、莲下镇等8个中心镇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区级商圈,贵屿镇、金灶镇等4个专业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循环产业,海门镇、云澳镇等4个特色镇培育发展“制造业 ”“农业 ”“文旅 ”等融合型产业。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争创澄海区狮头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金平区、濠江区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金平区、龙湖区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推动汕头牛肉丸、汕头方便粉(粿条)、澄海狮头鹅、达濠鱼丸、雷岭荔枝等美食和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打响特色品牌。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年”行动,全面铺开农房微改造和质量安全风貌提升,见缝插绿建设小游园、微绿地,巩固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成效,力争全面完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开展农民集中式住宅建设,营造整齐、清洁、舒适的人居环境,推动全市80%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提升县镇村道路通达水平,新建“四好农村路”25公里,实施村道安防整治27公里,推动澄海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加快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新建规模化水厂1座,改造管网177公里,新增直抄到户8万户,让农村居民喝上稳定、优质放心水。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确保全市行政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三)办好“两大盛会”,在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上实现新突破
高水平办好“两大盛会”。今年是“两大盛会”举办年,围绕办成一届经济盛会、文化盛会、青春盛会、团结盛会的目标,加紧推进“六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高标准筹备开闭幕大会,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建成汕头国际会展中心,打造盛会地标性主会场。放大“办会兴城”效应,讲好汕头故事,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团结动员广大海外侨胞为汕头实现“迎头赶上”贡献力量。
传承弘扬潮侨文化。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和汕港澳幼教交流提质扩面。推动出台特区保护条例促进潮汕传统民居保育活化,实施小公园顺昌街区集中连片开发,推动樟林古港创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加快西堤路改造提升,启动镇邦美食街二期规划建设。继续面向海外推广侨批等潮侨文化载体,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寻根之旅等潮汕文化体验活动。
大力发展聚侨经济。深化侨助汕头“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华侨产业园、国际侨才港建设,举办潮创大会、潮侨新经济大会等经贸对接交流活动。深化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争取国家出台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一揽子政策,全力为海外侨胞来汕投资兴业营造优质环境。
创新拓展联侨机制。建立海外潮团常态化联络机制,完善侨情资源库,增进华侨新生代家乡认同,涵养新生“侨资源”。拓展“数字虚拟潮汕家园”商务对接、寻根谒祖、交流联谊等平台功能,打造全球潮人“掌”上温暖之家。常态化开展为侨服务“十件实事”,当好侨胞和归侨侨眷的贴心人。
(四)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在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区域铁路枢纽,推进汕汕铁路汕头南站至汕头站段及漳汕铁路、粤东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汕头高铁站枢纽一体化工程加快建成启用,谋划建设汕头经河源至韶关高铁。构建内畅外联的高快速路网,力争京灶大桥主线通车,加快牛田洋快速通道、南澳联络线、澄饶快速路、梅潭大桥、潮汕大桥、汕南大道等建设,开工建设跨汕头湾新通道,启动泰山北路快速化改造,推进沈海高速深汕东段改扩建和汕汾联络线前期工作。提升港口航运枢纽功能,加快推进广澳港区三期工程开工,加快建设广澳港疏港铁路,打造多式联运枢纽平台。
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二期建设,加快推进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期项目、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加快市第二中学新校区、金中南滨学校新校区、金中新海学校等学校建设,谋划推进华侨中学易地新建。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全面改善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农村片区办学条件。实施“新强师工程”,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推动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市中心医院、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汕大精神卫生中心等重点项目建成启用,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新增三甲医院1家。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疾控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创建一批基层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实施“万名医师下乡”工程,推进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推动3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传承弘扬潮汕文化蕴含的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历史主动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更加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发掘整合遍布城乡的潮汕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等资源,组建潮艺智库,精心包装推介潮剧、潮乐、潮绣、潮菜、工夫茶等潮汕特色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展览、精品文艺剧目、民俗活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和专题博物馆。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支持南澳县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潮南区大南山、东华潮乡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湖区、潮阳区申报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打造一批旅游精品路线。做旺会展经济、赛事经济、舌尖经济、夜间经济,持续举办重大节庆活动、大型演唱会等文化活动,积极承办各类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推动万象汇、环宇天地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开业,加强镇邦街、珠江路等美食集聚区建设,培育一批潮菜名店、名菜、名小吃品牌。
优化城市环境品质。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潮南区井都镇等城镇空间腾挪整合需求较大的区域先行开展整治示范,调整优化产、城、乡、田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形态,积极推进“一湾两岸”城市景观提升和西堤片区品质提升,筹划建设海湾体育公园,塑造山、海、港、城相互融合的城市形态。推进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海绵型建筑与社区、海绵型水系等61个海绵项目,重点打造20个示范片区,围绕城市内涝治理、溢流污染控制、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构建排水防涝体系,确保海绵示范城市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新开工改造60个老旧小区,以“抽疏”“三线下地”等举措因地制宜推进城中村改造,推广潮南整线(成片)提升配网供电质量标准化治理试点经验,推进浮东、夏桂埔、鸥汀背寨等片区项目建设,打造浮东村、龙湖村等城中村改造试点样板。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市容市貌整治提升,优化市区重点道路环境,持续开展市容“六乱”、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强化生活垃圾治理,继续推进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档增效。提升道路交通秩序,加大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泥头车整治力度,规范共享电动车管理,切实改善交通顽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分步实施中心城区智慧停车项目,建成智慧水利一期项目,完善环卫数字化监管,加快构建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管服务体系。
(五)激活“三大动力”,在再造经济特区新优势上实现新突破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开展“营商环境提质年”行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动审批系统联通、政企数据互通、证照互认共享,新增100项“秒批秒报”事项、100项“不见面审批”政务服务事项,以及10个“跨城通办”合作城市。多渠道降低用地、用电、用水、物流、融资等企业成本,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相结合,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用好“政企直通车”等平台,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难纾困。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划建设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区,以综保区扩容为基础先行启动,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集群,吸引和承接省内外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迁移,建设集加工、制造、出口、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合作承载地。推动广东自贸区汕头联动发展区建设,加强与前海自贸区等重大平台的产业联动,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推动汕潮揭都市圈协同发展,围绕落实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坚持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导向,聚焦城市功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强化规划统筹和对接融合,突出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产业协作发展机制,加强产业联合招商、创新协同发展、平台共建共享,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叠加赋能;持续完善政务服务跨域合作机制,促进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等高频政务事项跨城通办。
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型企业“3 N”服务行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集中资源支持“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技术创新,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80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提升创新平台能级。以汕头科学城全面建设为引领,加快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科技赋能作用,完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基地。汇聚创新资源要素。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强度,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办好南澳科学会议,常态化开展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和高校科研院所“双月座谈会”,让创新成果在汕落地。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优化人才“金凤卡”制度,实施新一轮引进博(硕)士行动计划,让创新人才在汕成长。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级平台优势,提高专利授权率,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让创新氛围蔚然成风。
(六)建设绿美汕头,在优化生态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构建全域绿美格局。鼓励全民种树,组织开展“一人一棵树”、主题林等植树活动,持续改善林相、提升林分,新增植树140万株以上。“点、线、面”全域推进,加快打造更高品质的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充分利用“四旁”“五边”植绿增绿,提升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两侧沿线景观,建设“口袋公园”20个、“万里碧道”20公里以上,推动绿道、碧道、古驿道和森林步道融合成网,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面落实林长制,强化林业资源监测、保护和森林督查,推广智慧林长平台应用,提升网格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强化大气污染防控,聚焦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确保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完成70%的重点流域问题排污口整治,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动练江整治提档升级,推进管网建设,加快总口截污雨污分流改造,确保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IV类标准。深化“美丽海湾”建设,推进入海河流总氮削减和海洋生态保护,强化海水养殖污染治理和海滩保洁,持续提升青澳湾、内海湾、广澳湾生态环境品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探索新污染物治理及监管方式。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深化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进重点领域低碳转型,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农业农村领域降碳行动,加快建设南澳县碳中和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发挥生态综合效益,积极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果产业,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大力推广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新能源汽车,创建一批节约型机关、节水型载体、绿色建筑、绿色商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实现新突破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突出就业优先,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加强对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打造“一县一零工市场”,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以上。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人才培育工程,开展技能培训1.9万人次以上。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提升计划,加大欠薪违法失信惩戒力度,推动龙湖区、濠江区创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保精准扩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推广社保卡“一卡通”应用。保障“一老一小”,深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广“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加快“长者饭堂”建设,加快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继续推进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增加托育服务供给,积极培育示范性托育机构。兜牢民生底线,筹集1000套以上保障性租赁住房,进一步保障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福利。
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建设14条“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带;二是打造一批城乡一体绿美示范点;三是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四是提升“一老一小”综合服务水平;五是提升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服务能力;六是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七是提高“长者饭堂”服务覆盖面;八是实施公共文体设施惠民工程;九是开展公办寄宿制学校“清凉宿舍”行动;十是建设1万个智慧停车泊位。
(八)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进平安汕头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持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建设应急管理综合指挥中心,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消防安全防范等工作,完成70%的行政村(社区)“十个有”建设。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动品牌建设和质量认证,强化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管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聚力攻坚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确保“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推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攻坚问题楼盘处置,扎实做好保交楼,探索出台“保办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加强财政运行风险监测预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推动法人银行机构改革化险,稳妥处置大型企业债务风险、涉众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市粮食储备物流中心等5个国有粮库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耕地专项整治,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万吨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继续推进全市电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华能海门电厂5、6号机组和华电汕头电厂二期项目,推动城市燃气管网与粤东液化天然气主干管线互联互通,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推进广东粤电汕头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前期工作。
(九)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提升政府效能上实现新突破
时刻把“讲政治”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在汕头落地见效。
时刻把“争上游”作为工作导向。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部署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能快干就快干,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争先进位、力争上游,以资金、项目、实物工作量等为标识的实打实的结果,以群众普遍认可、得到实惠的结果,争创一批响当当的业绩品牌,决不辜负汕头父老乡亲的厚望和重托。
时刻把“重法治”作为基本准则。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时刻把“守廉洁”作为底线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重拳纠治“四风”顽疾。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把宝贵的资金花在促发展、为民生的关键处,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用政府的“清廉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大干快干,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