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天仍是阴沉沉的,淅淅沥沥的雨已连下数日。在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护林员石俊侠仍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带上水壶、镰刀、望远镜等物品,开始了一天的护林工作。
山路十八弯。但是,这条崎岖的山路石俊侠已经走了无数次,每处弯道都了然于胸。2013年,石俊侠成了大石桥乡护林队队长,开始带领工人们上山种树,每年种树上万棵。这些年,石俊侠光摩托车就骑坏了3辆。2019年他换了汽车,轮胎3年换了14个。徒步巡山,石俊侠每年都穿坏四五双鞋。
“尽管辛苦,但看到曾经的荒山坡,如今已成为‘绿色长城’,所有的疲惫都荡然无存。”石俊侠望着山上一棵棵日渐高大挺拔的林木,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担负着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重任。集山区、库区于一体的淅川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石漠化面积达到125万亩,更有55万亩是重度石漠化,影响水库水质安全。
近年来,淅川县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全力向石漠化进军,如今,县内像石俊侠这样的公益林护林员有708人、生态护林员2470人,采取肩扛车拉、多级提灌、客土造林等办法,平均每年造林7万余亩,通水9年多来累计造林超60万亩。同时,该县以库周荒山、库区消落地、村庄四旁、重要旅游通道为重点,实施荒山绿化、廊道提质、森林城乡、生态修复等四大工程,加快推进全域增绿,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综合效益“三增加”。
目前,淅川县已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治理石漠化38.2万亩,在库周荒山打造5000亩以上石漠化造林点12个,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新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6年位居全省县级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李金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