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魏梦佳、马晓冬)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座绿意盎然的新校园拔地而起。经5年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于28日投入使用,进入先期运行。这是首都高校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取得的新进展,也意味着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始先期运行。
据悉,在先期运行期间,人大将结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组织各院系开展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等,为探索多校区管理模式积累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重大项目之一,总用地面积1652亩,总建筑规模10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通州校区约50万平方米建筑已全面竣工,水电气热连通、园林绿化布置、家具设备安装、物业团队进驻等工作已全面完成,具备独立运行办学条件。行政服务中心楼群等16.6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正按计划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通州校区启用大会上表示,通州校区的正式启用,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学校办学条件根本性改善、整体性跨越初见成效,也标志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花结果。
据悉,通州校区不仅拓展了人大的办学空间,还致力于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张“文化名片”,强化新校园和周边市政环境及城市运营系统协同联动,成为与未来城市风貌及城市生活相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向国家战略需要,人大将把研究机构、学术论坛、学术资源等引向通州校区,形成品牌学术文化优势。
此外,在规划过程中,通州校区还汲取世界一流大学校园规划成功经验,突出“绿色生态、人本人文、兼容开放、智慧科技、持续生长”的规划特色,塑造现代简约、雅致庄重的建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