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电界也有“奥斯卡”,那一定是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它创办于1973年,是世界上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如果家电行业都在跑一场马拉松,那么谁想证明自己的领跑地位,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在日内瓦斩获金奖。
4月13日,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如期举行,海尔智家一口气拿下三枚金奖,成为全球家电领域最耀眼的“科技跑者”。但比起沉甸甸的金牌本身,以及行业对海尔智家获奖技术的称赞,我们更好奇海尔智家是如何做创新的?为什么总能把用户痛点变成生活爽点?
科技是为生活解题
你或许听过这样的吐槽:“空调制冷慢得像树懒”“冰箱保鲜全靠玄学”这些看似无解的日常难题,却都是海尔智家此次获奖的关键,每一个都精准狙击到了用户痛点。
海尔空调卷“速度”。海尔空调获奖的可变分流科技和变频科技,直接让空调化身“急性子”——开机15秒吹冷风,30秒出热风,用户刚脱完鞋,房间已切换成舒适模式。更绝的是“精分式”节能:低频运行一天仅耗2度电,极端天气下依然稳定输出,噪音低得比悄悄话还安静,网友戏称“这空调怕不是装了消音器”。
海尔冰箱化身“精控大师”。海尔冰箱从来不靠大力出奇迹,而是用磁控保鲜技术让冰箱学会“精控术”——通过磁场抑制分子运动,冷鲜肉10天还红嫩多汁,深海鱼虾冷冻60天依旧鲜香味美。有健身博主实测:“提前囤了一周的鸡胸肉,本以为会柴,没想到煎出来竟比早上刚从菜市场买来的还鲜嫩多汁!”
仔细看下来,你会发现海尔获得金奖的技术,并没有天花乱坠的高深概念,而是从用户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切切实实解决生活难题。因此很多网友才会直呼“黑科技终于不黑了”——因为解决的都是“明天就要用”的问题。
获金奖只是顺路,用户才是唯一评委
有句老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对海尔智家来说,三枚金奖得奖只是顺路,真正的“终极大考”永远是用户体验。毕竟,再前沿的科技,若不能让主妇少跑一趟菜市场、让打工人多睡一小时,也不过是实验室里的“空中楼阁”。
所以你会看到,海尔的科技基本都是“量身定制”。比如欧洲用户看重节能,中国、澳洲、欧洲、美国的研发中心一起打磨出X11系列洗衣机,比欧洲最高能效标准还省电60%,环保又省钱;比如印度当地用户的冷藏需求远远高于冷冻,海尔智家专门研发了83%冷藏容积的冰箱,成为亚马逊最畅销的冰箱型号;还有像日本家庭偏爱“小而能装”的冰箱,海尔就推出超薄三门款,机身窄到能塞进东京的蜗居公寓,容量却堪比中型冰柜....
这种“用户本位”思维,让海尔智家始终能够引领行业。目前,海尔智家已有200多项原创科技被行业跟进模仿,且在专利、标准、工业设计和国家认可方面均是NO.1。其中,专利方面获得12项中国专利金奖,行业最多;标准方面,累计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发布110项,国家/行业标准发布788项,行业最多;工业设计方面,获得国际设计金奖6项,行业最多;国家认可方面,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项,行业最多。
研发不只看投入,更要看创新效率
有人说,海尔智家科技创新这么厉害,一定是因为研发投入超级大。这话一方面是对的,因为早在2022年,海尔就在集团层面成立科学与技术委员会,一出手就是千亿级投入,直接把整个行业的研发卷高了一个量级。结果就是,截至2024年底,海尔全球专利申请量突破11.2万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65%。更狠的是,在2024年全球智慧家庭发明专利排行榜上,海尔以5582件公开申请强势卫冕,实现“12连冠”。
另一方面这话也不全对,因为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创新的“燃料”,不止要考虑规模,更需要考虑效率。当同行还在考虑投入多少研发时,海尔智家早已在全球范围建立起了“高效创新网”:线下有全球领先的10 N创新研发体系,在全球20多个地区和国家拥有20多个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线上打造的HOPE创新生态平台,汇聚了25万技术专家和100万优质资源,构建起一个跨文化、跨领域、跨区域的协同研发网络,可以第一时间解决用户痛点和需求,持续保证研发的“时效性”。
从中国飞往瑞士日内瓦,你只需要飞十多个小时,但从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海尔智家一直走了几十年。或许未来某天,当智慧家电彻底融入日常生活时,人们会忘记海尔曾拿过多少金奖。但一定会记得它的创新法则:科技是家电立身之本,但家电科技的最高点,是让生活感受不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