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国际饭店当年的“亚洲高度”,到光明戏院名噪一时的“巨大落地窗”……邬达克遇见了上海城市和建筑发展的鼎盛时代。循着邬达克在黄浦的足迹,仿佛打开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经典老记忆。
邬达克笔下设计的“大光明”,不仅仅是一间影院,更是老上海“融贯中西”的摩登时尚象征。影院设计简洁新潮,奶黄色的外立面构成像波浪中行进的风帆。流畅的圆弧曲线从大厅顶部环绕整个影院,极富气派,宽敞的观众休息厅优雅并充满文化艺术氛围,令人赏心悦目。
据说,在老上海,去大光明看一场电影是一种拥有身份、财富的象征。一张票一块大洋,相当于16斤大米、8尺布或10张普通演出的门票,是非常奢侈的生活享受。除了和电影本身有关的豪华放映设施外,还专门附设建造了咖啡馆、弹子房和舞厅,这样与紧邻的邬达克另一代表作国际饭店一起成为了远东最摩登的都市角。
2008年,大光明迎来了继1993年之后的又一次大修。底楼大堂、休息厅及二楼休息厅的平顶全部用24k铂金手工铺贴完成,大堂还原了1933年刚设计时的冷暖气通风口,邬达克设计的喷水池还在老地方喷着水,令观众有着置身上世纪30年代的错觉。
作为上海超一流的演出场所,大光明不仅是老上海的电影圣殿,也是公共演出的文化殿堂,30年代的大光明引领了中国城市公共文化的发展。虽然时代沧桑巨变,但“大光明”一词从诞生至今,一直是“老克勒”生活方式的代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