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小岩就读于东北某中专院校,在小岩同学中,流行购买一种止咳糖浆。“我有些失眠,买了这个药。”小岩说,有的同学没有失眠,也会买来喝。
小岩反映的情况在部分青少年群体中并不鲜见。少数青少年出于非医疗目的,反复大量使用某些依赖性药物,有的甚至将止咳糖浆当做提神饮料,严重威胁自己的身心健康安全。
(相关资料图)
药物滥用有蔓延趋势
“某些止咳糖浆含有微量的可待因、麻黄碱成分,可刺激中枢神经,起到镇静、镇痛效果,主要用于镇咳,但大量、长期服用容易导致成瘾性和依赖性。”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临床药学科主任张敬一说,这几年,来医院购买这类药物的年轻人数量呈增长趋势,尤其以高中生、大学生居多。她曾见过一名高三患者,书包里装着10余瓶250毫升的止咳糖浆,一直把糖浆当提神饮料喝。
北京高新医院戒毒治疗科主任徐杰说,2017年科室收治某止咳糖浆成瘾患者50多人,2018年达100多人,2021年突破400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病例是出于非医疗目的滥用,一年复用率高达89%。2021年,在一起公益诉讼案调查中,浙江省湖州市检察机关在全市范围内追踪到89名滥用某止咳糖浆人员。
“目前,在物质成瘾门诊就诊的病人中,30%~40%有抑郁、焦虑情绪问题,而抑郁、焦虑病人中有50%左右存在物质滥用的情况,包括药物滥用。若抗抑郁药物和某些止咳糖浆混用,可能出现对身体不可逆的伤害,并引发更严重病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科副主任医师孙继军表示,除了止咳、止痛药物,一种原本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也被部分青少年用作减肥药。
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刘浩说,临床上收治的有药物依赖的青少年病人,往往在生活中遭遇困境,如家庭关系不顺、校园及社会关系不健康等,精神上较为沮丧、抑郁、焦虑,故转而依赖药物。另外,青少年群体易彼此效仿,个别人的药物滥用行为,容易扩散开来。
“青少年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一旦对部分药物形成依赖,临床上会表现出抑郁、焦躁、出现幻觉等不同方式的精神症状,还会降低青少年食欲、睡眠等方面的基本生理诉求,导致营养不良、发育减缓,身心方面则呈现反应速度降低、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等问题。”刘浩说,药物滥用导致的急性中毒,甚至可能危及青少年生命。
处方药管理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已列管121种麻醉药品、154种精神药品和174种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相关药品被严格监管。不过,部分止咳、止痛类药物目前未列入监管范围,故而青少年群体有条件大量购买。
2021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某止咳糖浆由非处方药转换为处方药。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处方药管理仍存在漏洞,有青少年通过线下或网上药店无处方大量购入该药。
小岩说,自己患有慢性肺炎,常需要在网上购买抗生素,一买就是一大箱,每次购买并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只需要填写本人的身份证号,登记病史即可。
记者在网络售药平台咨询如何购买100盒某止咳糖浆,客服表示,购买这类药品需要登记,每次下单5盒,连续20次购买即可。记者又来到沈阳市浑南区某药店,指名购买几种处方药时,营业员只要求做登记,并没有问是否持有医院或大夫开的处方。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王鹤秋表示,对于医用药品滥用现象的掌握,除依靠执法机关发现外,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疗机构的上报数据,但现在不少青少年隐瞒病情,根本不去医院看病,同时家庭对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据此估计,实际的药物滥用情况可能重于医疗机构所掌握的数据。
解决药物滥用,还需“管药” “化人”
受访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覆盖全国的药物滥用监测体系,通过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等基层“哨点”,关注潜在的新毒品和滥用药物。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时杰认为,具有精神活性的医疗用药品,从上市起便应加强多层次监管,及时发现滥用情况,同时基于当前普遍利用互联网交易的现状,加强网络监管。
对于处方药网络销售,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处方药网络销售实行实名制,通过处方审核前,不得展示说明书等信息,不得提供处方药购买的相关服务,同时要求落实药品经营主体和第三方销售平台的相关责任。
孙继军建议,建立更完善的实时、高效、覆盖线上线下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全面监测和重点人群监测齐头并进,实时发现掌握新滥用物质及其程度,尽快加以管制。
多位参与青少年药物滥用救治的一线医生和专业人士还呼吁,应当把防治药物滥用的核心放在“人”而不是“药”,扭转青少年陷入精神痛苦却被忽视的困境。
孙继军表示,药物依赖戒断大约需要一个月,但心理戒断则需要两三个月到半年时间,这期间若受各类因素诱发,可能再次依赖,故需要巩固心理治疗。
王鹤秋指出,药物依赖治疗的高难度与高成本,让药物滥用“防大于治”成为普遍共识。时杰认为,未来要在一些“成瘾高危人群”陷入难以挽回的“第一口”之前,实现早发现、早干预,这种早期介入需要技术机构牵头,形成联动机制,在公安、司法、卫健等部门间形成合力。
另外,业内人士呼吁提升公众对药物滥用危害的认识,减少非必需购买和使用。刘浩建议,滥用的药品比毒品范围广,药监部门对如何更好地向青少年开展预防宣传,还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