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于我们高科实小的老师们而言,亦是活力满满、用心学习、合作奋进的良好开端。
(资料图片)
新学期伊始,课程创新中心以新区项目化学习种子校建设为抓手,以学科综合活动建设为突破点,全面启动学科项目化、跨学科项目化的实践与探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品质。开学第三周,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们的带领下,以“深研四有课堂”、“学科项目化”为重点,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啦……
紧扣学科本质 引导生活体验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这就要让学生透过老师们的眼睛,探索世界万物的奥妙,教学中通过老师们栩栩如生的讲述,感悟世间万物的真情。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给学生以启发、以灵性。语文、英语学科老师们通过教学,让学生从抽象、复杂、虚拟的课本语言环境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有发自内心的感受、有亲身经历的体验、有直接交流的对话自然就有真切、真实、真情的语言情境,唤起生活体验,建立“四有”课堂中的生活的课堂。
语文老师们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入手,抓住学科本质,贴近生活实际,结合“四有”课堂中的生活,结合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老师们认为语文课堂必须抓住“生活体验”,体现其灵动性和延展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生活,理解就变得更容易。依据课标和教学任务精确设计教学活动后可以借助语文园地、学校项目“快乐读书吧”进行学生的高阶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教研活动交流研讨英语学科老师们达成共识:基于英语学科的单元整体和主题意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项目化设计,通过完成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投放学习支架,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和素养的转化。在生活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的学习中,学生的探索精神、能力得到培养。
情境激发学习 实践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创设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有了情境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去探索研究,形成“四有”课堂中的探究的课堂。
“校友展示区”、“实践小TIPS”、“方案迭代”、“解读项目方案”数学老师们从已开展的项目化主题展开讨论,基于数学学科特点,依据项目化学习模式、方法,从激发学生兴趣、数学大概念剖析、交流讨论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入手优化数学学科教学,既要基于数学学科核心元素、素养,又要具备跨学科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基于学校“四有”课堂理念,自然信息组老师们有深入理解:他们认为无论在自然、信息学科中打造“四有”课堂,还是进行学科项目化学习,都应该围绕“有问题、有实践、有收获、有趣味”。“有问题”指的是问题设置要具体、精准,既贴合学生的思维起点,又能有所提升,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实践”指的是从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地升级活动,持续抓住学生的兴致点和注意力。“有收获”着眼于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有趣味”的课堂。
聚焦科学、信息素养,构建自然科技与生活领域的“四有”课堂。
小课堂感知美 大生活欣赏美
艺术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在学生艺术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去了解、感知、欣赏、体验尽可能多的艺术。这就要求艺术领域学科教师培养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而首要的就是提高学生对各类艺术的审美感知。通过带学生开拓视野,学习、体验、观察、欣赏、创作等多种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理解能力,汲取整个艺术世界的养分,融会贯通,进而为创作、个人成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艺术领域教师认为,在艺术领域中开展基于美术、音乐学科项目学习不需要像传统教学一样将学生们限定在教室内,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和学习频率都更加自由。在教师确定主题之后,学生就可以借助书籍、网络、杂志等各种方式,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将其应用于项目之中。项目化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与魅力,进而推动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与个性成长。同时老师们认为可以做深、做精对话的课堂,精选教材内容,营造充满艺术感的学习氛围,在作品欣赏交流、角色扮演等学习过程中与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以项目学习为支点,开展深度艺术学习,攻克重点与难点,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才能,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树立专业自信 发挥育人功能
学科育人价值,首先考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生作为学科育人价值的直接体现者,首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成长,在与自我、他人与社会的互动中促成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发展的需求是学科育人价值发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体育中获得的这些品质和精神将使学生受用终身。道法学科将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劳动生活、职业体验等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用生动的生活化语言来诠释抽象的道理,学科育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道法学科在学科育人方面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坚韧不拔、规则意识、团结协作就是体育课落实育人功能的重点,体育老师都认为从自身专业出发,发挥自己专业特长,落实体育学科育人功能,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的跨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如“趣味活动我做主”、“幸幸、福福的校园运动会”等。
道法学科老师们通过研讨,认为在道法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结合项目化学习特点,结合“问题解决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通过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增强道德认知的学习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以积极的探究态度,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以及生活经验解决新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在问题情境中去构建道德与法治观念,从而发挥好道法学科育人功能。
最后结语
张江高科实验小学的教师团队着力研究学科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与信息化整合,以此深研“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旨在让高科“道德、生活、对话、探究”的课堂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让创新素养与高阶思维在学习空间随处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