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曹杨汽车公寓,来往居民和推着水泥车的工人们时不时互相让道,居民楼内外,砌墙声、轻微的电钻声仿佛在为社区外车水马龙的曹杨路和声伴唱。经过意见征询,方案设计、公示及调整,汽车公寓“美丽家园”综合修缮项目正式动工。
(资料图)
一直以来,老旧小区改造都是解决突出民生难题、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居民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此次综合修缮项目将成为普陀四村第一居民区“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中提升硬件品质的关键一招。
“卸妆、护肤、上淡妆”
“面子”增颜值
综合修缮是与每位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全民工程,要真正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修什么、改哪里并不是我们拍脑袋决定的,都是居民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急难愁盼问题”。前期征询过程中,普陀四村第一居民区向业主发放修缮设计方案表决票,其中同意占比达95%。
“2号楼有一户阳台窗户渗水”“6、10号楼公共大厅瓷砖破损”“2、5号楼无障碍坡道湿滑易倒”,针对居民的反馈,居委会一一做好问题清单,不断完善修缮方案。
建筑立面出新是此次修缮方案的重点之一,汽车公寓四栋居民楼外墙均贴有马赛克瓷砖,由于年久失修,需要对脱落部分“卸妆”,对老化、污损部分“护肤”,再统一粉刷“上淡妆”。
对于更换后的外墙颜色,普陀四村第一居民区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建筑风格,更换为代表和睦、包容、亲切的酱橙色方案。“我们担心设计图和实际效果有差别,上墙后居民不满意,专门做了一面样板墙,让居民看到后更放心”。
这样接地气的“公示”吸引路过的居民驻足观看,大家时不时用手触摸。从细节出发的方案让“美丽家园”的施工过程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红色、汽车、强文化”
“里子”提气质
打造“美好社区”不仅要让老旧社区的环境焕发生机,也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汽车公寓隶属于上汽集团,众多企业职工、退休干部在此居住,直至今日仍集聚了几代“上汽人”及其家属。对他们而言,这里镌刻了他们的青春记忆和人生印记。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血液加入汽车公寓,这份专属于原住民的文化脉络、情感线索正逐渐淡化。为了延续良好传统、稳固文化根基,利用此次“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普陀四村第一居民区进一步挖掘提炼社区文化,为修缮改造注入文化元素,量身打造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文化特色,用更积极、更生活化的方式展现 “上汽人”吃苦耐劳、热爱奉献的品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此,居委会向四栋居民楼发布“红色楼组”征集令,由各楼栋党员牵头发起,鼓励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自主设计四栋居民楼、公共空间的名称及功能,打造“一楼一品牌”“一楼一特色”。征集令发出后,各楼组群内立即展开头脑风暴,利用接龙小程序参与投票。
在红色议事厅上,居民代表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我建议要突出‘红色’元素,有困难找党员,要把党员信息、红色业委会最新动态都公示出来”“我们楼小朋友比较多,能不能给这些小主人一个集中才艺展示区”“我希望有一个地方可以表彰好人好事”“我们家里有一些闲置物品,可以做一个心愿认领捐赠墙,大家互相分享互相帮助”……加入这些元素让居民对社区文化有回忆、有共鸣,也使环境建设更具标志性、独特性。
以文化为桥梁纽带,引导居民参与民主议事、集体决策,激发基层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同时,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老朋友的转变,为打造“熟人社区”提供原生动力和培育土壤。
“啄木鸟、智理师”
“联合作战”解矛盾
“美丽家园”综合修缮项目是改善社区生活环境与居住品质的利民实事,但在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噪音扰民等影响居民生活的意外插曲。对此,普陀四村第一居民区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将服务力量由“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共同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普陀四村第一居民区鼓励居民全流程参与监督施工、验收等环节,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成立汽车公寓“啄木鸟”人民监督小组,由汽车公寓楼栋代表、业委会代表和居委成员共10名同志组成,其中党员6名,占比60%。
“啄木鸟”小组广泛收集施工不文明行为及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每周五定期召开协商沟通会,及时反馈群众意见,当场协调解决办法,做到问题有反馈、整改有措施,形成工作闭环。通过“支部建在项目上”,深化党建引领强基工程,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充分营造“社区事务大家议、社区治理大家谈、社区决策大家定”的自治氛围。
除了发挥好社区内部“三驾马车”的强大作用,普陀四村第一居民区还联动外部资源,积极探索“社、校、企”合作模式。协同华东师范大学“华普智理师”专家团队,以问题为导向,为社区文化建设、施工矛盾纠纷、业委会改选、物业费调价等治理难题贡献高校智慧,着力提升“双业”治理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