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越
蕰藻浜河畔,以各色集装箱堆叠组合为特色的智慧湾科创园早已是沪上知名打卡地,近几个月来,更是频频亮相社交平台。每到周末,大批市民游客从上海各区甚至周边城市涌入“‘箱遇’智慧湾·车备厢集市”,开启“逛吃”模式。最热闹时,园区单日入场人次超过3万。
不止这一个园区火成了景点,在北上海的宝山区,中成智谷“铁轨市集”、芳草寓“有好市”等一批集市相继涌现,绽放活力。以集市为媒,宝山区正立足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通过团区委及各部门联合统筹资源,挖掘并联合市场力量,打造一系列主题鲜明、场景丰富的品牌集市,链接青年人才,让宝山成为近悦远来的青春“宝”地。
(资料图片)
集市开到家门口
“早就听朋友说这里热闹,没想到人这么多!”6月10日傍晚,记者在智慧湾标志性景观3D打印混凝土桥旁遇到了90后周女士夫妇,两人拿着刚从车备厢集市摊主处买来的咖啡,正商量着再去旁边买点小吃做晚餐。周女士说,住在顾村好多年,还没来园区逛过,最近接连从朋友圈看到友人发照片、晒“买买买”战果,勾起了夫妇二人的好奇心。“集市都开到了家门口,再不来看看就落伍啦。”
从宝山最北街镇罗泾赶来的叶先生一家也是第一次参与智慧湾车备厢集市,最突出的感受是“包罗万象”。从5号门到2号门再往蕰藻浜方向走,一路上能看到数以百计的车备厢摊位,包括小吃饮品、花卉植物、创意手工、科技体验等几十种品类,拐进小路还能转角遇见惊喜。恰逢当天“非遗嘉年华”也在此举办,叶先生还带着儿子体验了投壶、套圈,欣赏了草编、竹编等20多个宝山本地非遗项目,一家人一起上了堂生动的非遗科普课。
不光居民逛得开心,摊主们也摆得开心。沈女士平日在智慧湾园区一家企业上班,休息日还是在园区,摆摊售卖防晒用品。沈女士说,摆摊比工作日下班晚得多,但自己觉得很充实。
通过线下摆摊,一些年轻摊主也逐渐从“社恐”转变为“社牛”。95后张军宝在中成智谷园区的互联网企业从事平面设计,可如果周末遇见他,会看到一个更松弛自在的摊主形象。大学时期,张军宝就爱上了手作,制作滴胶、奶油胶、针织卡通形象,也运营着自己的社交账号“懒大王手作”。今年3月进驻中成智谷“铁轨市集”以来,他连连收获惊喜,不仅有网上的粉丝慕名找来,达成一个周末卖掉超过2000元手作的战绩,还结识了许多做手办、娃娃的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当记者问起守着摊位一天是否会无聊时,张军宝笑了,“完全不会。”在他看来,摊主们更像是怀揣着自己的手艺,带着交友的热情一同参与一场露天游园会,“能在展现自己、放松心情的同时,增加一份收入,何乐而不为?”
气味相投,其乐无穷。采访中,不少市民和摊主都向记者表示,如果单纯只是为了买东西,那去商场、购物网站都可以,来逛集市就是图个氛围。随着口碑建立,几个集市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仅吸引了宝山区域内的青年人,还引来外区甚至外地的摊主和人群。在智慧湾,有住在杨浦、浦东的市民专程去赶集;在中成智谷,房车一族从浙江出发,载着新鲜采摘的水果而来,过个周末再返程……
多了“喜爱宝山的理由”
眼下,集市遍地开花,要形成品牌并不容易。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发展并推广青年创意集市,宝山集合了政府部门和市场力量。
选址方面,几家当红集市举办地或是文创、科创园区,或是毗邻居民区、大学校园、青年人才公寓,对于青年人群本身就具有一定号召力。智慧湾的集装箱,中成智谷的淞沪铁路遗迹和红砖厂房,无不展现了宝山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工业特色,引入创意产业转型成园区后,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又对新新人类产生了奇妙引力。园区内开放的空间、上千平方米的草坪,也让集市活动举办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可以带着孩子、宠物亲近蓝天绿草,放慢生活的脚步。
为了让活动信息触达更多人群,宝山团区委利用“青春宝山”微信公众号在活动前后发布预告和内容回顾,邀请区青联、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成员及学生和家长一同参与。区委宣传部将相关活动纳入“四季四城·爱上宝山”城市形象宣推计划,积极协调各级各类内容创作和媒体渠道资源,给予重点流量支持。集市举办方也积极运营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账号矩阵,发挥社交平台传播力,引导集市参与者成为活动宣传者。
虽然是免费集市,但不意味着没有门槛,针对摊主,智慧湾已形成完整的报名、审核机制,确保其具有相关资质,还建立了几百人的摊主群,便于沟通管理。中成智谷园区则做起了“减法”,采取摊位末位淘汰制,但求品质精,凸显园区特色。
在相聚的美好时刻,人们追求着共鸣,追求着一次次走心的体验。有什么比一起挥舞着荧光棒,与身边人一起哼唱那些刻在青春印迹中无比熟悉的歌曲更燃?可以说,音乐节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助力了宝山集市出圈。经过几次尝试,智慧湾“箱集音乐节”已打响品牌,通过主题策划唱响人们耳熟能详的华语经典和动漫金曲,不设座、不收费的亲民形式也让观众直呼“这是一个有温度的音乐节”。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通过在前期对青年生活、消费习惯和偏好的调研,我们发现青年人十分向往集市、音乐节这类户外体验、交友活动,也渴望着与自己工作、生活的区域建立更多情感连接,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宝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魏明说,在优化政策供给的同时,宝山区正着力贴近青年所想、所需,改善人才“软服务”,努力打造高品质人才社区和多要素融合的新场景。“希望通过这些有温度的活动,让大家多一份‘喜爱宝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