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王佳妮7月5日报道:60余万观众线下观展、15亿人次线上参会,推动200多个总投资7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300余项产品首发首秀走向国内外市场……作为上海市人工智能领域高端盛会平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
(资料图)
目前,上海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2018年183家增长到2022年348家,产值从1340亿元增长到3821亿元——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正逐步迈向世界级。这样一份成绩单背后,无疑是上海在人工智能赛道长期布局的结果,凸显的则是上海的先发优势。连续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究竟塑造出了怎样的一个“AI”上海?
助力高品质生活
就医、出行、养老都有AI身影
当人工智能走进市民生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上海,人工智能正助力市民畅享高品质生活。就医、出行、上学、旅游、体育、养老等是市民的高频急难问题集中的场景。针对这些场景,上海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汇聚100余家单位和企业合力,推动重点场景数字化转型建设。
例如,为方便市民就医,上海市基于健康网工程和医联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市级医院号源池统一,全市就诊检查记录跨院“一张网”。通过对病史大数据深度学习,建立255个临床专科预问诊知识模板,向全市所有医院开放共享。目前,所有市级医院预约时段均已缩短至30分钟内,20余家医院已精准到15分钟,有效缓解了“挂号难、缴费慢、排队长”现象。
就医之余,新药研发领域也有了AI的身影。面对新药研发“三高一长”(即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痛点,近年来,科学界和产业界纷纷寄希望于AI带来一个更快、更便宜、更有效的药物发现时代,AI药物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新赛道。有医药行业机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28日,全球共有80条AI药物管线进入临床阶段,其中有5条管线已经进入上市前的最后验证阶段。
在浦东,已有一批全球创新企业加入了这场竞赛。6月27日,浦东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纤维化小分子候选药物ins018_055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ins018_055是一款由英矽智能端到端人工智能平台发现的、全球首个由AI设计的针对全新靶点具有全新机制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候选药物。
除了医疗领域,交通出行数字化转型建设也颇具成效。在上海市交通委的指导下,MaaS(意为“出行即服务”)建设主体随申行公司组建完成。MaaS平台将逐步汇聚各类交通出行信息,目前已实现全市公共交通“三码整合”全覆盖,建成上海停车预约一入口,全市收费道路停车场100%可线上缴费,三甲医院、重点商圈、交通枢纽100%可预约停车。
把握产业“新风口”
多个大模型蓄势待发
今年以来,ChatGPT等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受到关注,正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爆点”和“新风口”。上海紧抓新机遇,已经积极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大模型研发团队,未来将加快研究打造大模型生态集聚和创新应用高地。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市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已有近千亿元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今年以来,上海市徐汇区围绕大模型技术变革,厚植产业发展沃土,主动服务顶尖研发团队,目前在上海徐汇已有多个大模型发布蓄势待发。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徐汇分会场将紧紧围绕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前沿话题,打造10余场重磅会议论坛。
浦东新区正在为大算力、强算法提供强大易用的底层支撑,推出“1 1 N”的人才政策体系和明珠计划,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汇聚全球英才,不断推动数据要素、元宇宙、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率先布局。在临港新片区,算力产业已在上游软硬件、中游的数据中心、调度平台,下游应用进行了相应布局。目前,临港总算力超过3EFLOPS(FP32,1 EFLOPS等于每秒1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其中智能算力占比近80%,总算力规模约占上海市近20%。
明天,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正式开幕。今年与会嘉宾总数再创新高,预计将有超1400位国内外大咖出席,包括图灵奖得主、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组织代表、国外院士、海内外企业家等。会上将重点围绕大模型、AI for Science、通用智能体、算力、元宇宙、人才等十大话题展开讨论。上海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和技术创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