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成功举办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分论坛——学生国际流动和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研讨会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以“突破·联通:共聚教育的力量”为主题,于 2023 年10月26-28 日在京召开。由SAF 承办的“学生国际流动和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研讨会”于10月27 日上午8:30-12:00顺利举行。研讨会吸引了海内外大学近200名嘉宾参加,共同聚焦各国高校如何将学生国际流动融入学校学科发展的战略和实践中,以促进优秀学科建设。研讨会期间,英美使馆代表对本国学生国际流动的数据和趋势、签证处理情况等做了介绍,美国高校代表介绍了自己学校与中国大学合作现状,对于全球新冠紧急状态解除后学生国际流动的恢复情况进行了总览。除此之外,来自中国和美国的高校代表也通过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的形式,介绍了各自学校在学科发展和建设中融入及使用国际教育的战略及经验。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女士出席并致开幕词,她代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向出席研讨会的中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尤其感谢从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远道而来的与会者。
傅博女士表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和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在学生国际流动和学校优势学科建设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她提到,学生的国际流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青年一代的国际合作竞争力。傅博女士还谈到了中国高校的努力,高校通过优化学科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她认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国际化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也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青年是我们的未来,学生之间的、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和理解,那就是世界未来的样子,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才能把我们的世界建设得更好。”
傅博女士还提到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今年九月中下旬,借助美国驻华使馆的大力支持,带领中国十四所高校与美国的十一所高校以及三个教育机构,通过坦诚的对话和交流相互达成一致意见,即:一定要促成、扩大和恢复中美教育交流,搭建一个更加坚实和牢固的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她特别感谢SAF举办这次研讨会,为教育界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坦诚交流、共同探讨和促进合作的机会。
最后,傅博女士认为,本次研讨会将中外教育专家汇聚一堂,以学生流动和高校优质学科建设为主题,分享和探讨中外高校将学生国际流动融入学科建设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作出实践思考和分享经验,通过这样的交流和研讨,一定会为学生的国际流动和高校的优势学科的建设贡献真知灼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SAF高级副总裁Carol Carmody女士出席并致开幕词,她代表SAF向出席研讨会的中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诚挚的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与会者在当前时期,对于面对面交流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共聚的紧迫性,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Carol Carmody女士指出,尽管全球高等教育体系存在差异,但大家都一致认为研究和教育仍然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国际学生流动和交流合作为参与其中的高校和学生都带来了切实的好处。学生通过国际流动,既能够拓展全球化视野,也能够提高跨文化协作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全球协作和发展。
同时,Carol Carmody女士表示,SAF通过与中西方大学的合作,得以有幸观察到国际教育与合作在助力高校增强核心优势,以及带来重要战略机遇方面的诸多创新方式。Carol Carmody女士也特别感谢了来自使领馆和中美各高校的发言嘉宾,通过他们的分享为与会者带来启发。
最后,对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提供这样一个共聚的平台,Carol Carmody女士也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公使街参赞费曼舒女士为大家介绍了美国国际学生流动的恢复情况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费曼舒女士首先强调了美国非常努力的去支持国际学生的流动,欢迎中国的学生来到美国留学,也希望有更多美国的学生未来来到中国学习。正如美国国务院和教育部在《支持国际教育原则联合声明》中所重申的,美国致力于国际教育。国际学生的流动对外交、创新、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都至关重要。费曼舒女士也提到了教育是美国最大的服务出口产业之一,为美国经济贡献了320多亿美元和30多万个就业岗位。
费曼舒女士列举了一些数据案例作为参考,从2021年到2022年,国际学生新生的入学人数增加了80%,美国仍是国际生首选的目的地,目前留学生的人数超过了94.8万人,并且今年各个年级的国际留学生人数也在持续的增长。而中国依然是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有近30万名的中国学生在美国校园学习。参加研究生项目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了3.6%,这也是连续第二年中国研究生人数超过了本科生的人数。
关于美国学生的国际流动的情况,费曼舒女士同样列举了数据进行说明。在2020年到2021年中,由于疫情的影响,有近3.3万名美国学生参加了在线留学项目,有超过50%的美国学生在暑期期间选择了出国留学。费曼舒女士特地指出:美国是非常支持美国的学生前往中国学习的,这也是她工作的主要领域之一,希望这一数字能够继续增长。
最后,费曼舒女士向大家介绍了美国交流学习签证的最新动向。在2023年中,美国大使馆和美国驻世界各地的使领馆,已经向中国的学生、学者及其家属签发了9万多份签证,比上一年增加了2.3万多份,并且到年底前还会增加更多。
同美国一样,英国也是备受中国同学青睐的海外学习目的地,来自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高级分析员Kevin Prest先生为大家重点介绍了目前英国国际学生流动的趋势。
Kevin Prest先生指出:2022年,英国共发放了近46.3万份学习签证(不包括家属),同比增长29%,赴英留学生人数跟疫情前相比增长了近72%,与五年前相比增长了119%,这主要是由于南亚和非洲地区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所导致的。对于中国的留学生的情况,Kevin Prest先生介绍道:发放给中国学生的签证在2021年几乎恢复到了疫情前到水平,但是在2022年下降了13%(数量仍高于2018年)。目前中国已取代印度,成为英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此外,Kevin Prest先生也分享了一些喜忧参半的数据报告,如:截止6月底,通过UCAS收到的本科生申请数量下降了2%,截止9月14日,UCAS的录取率减少了9%,但是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学生签证发放数量明显上升,并且雅思考试的学生数量也比一年前大幅度增加!
同时,Kevin Prest先生也向大家分享了最新的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学习的情况:商科和管理学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领域,占中国新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他部分学科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艺术和设计是中国学生人数净增长最快的专业,但是从百分比来看计算机专业是增长最快的专业。Kevin Prest先生还提到了一个新的趋势是:中国学生的增长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包括硕士和博士学位。很多中国本科学生在中国开始学习后转到了英国学习。
最后,Kevin Prest先生详细介绍了英国学生来到中国交流和学习的情况:英国文化协会于2013年发起了一项活动“英国一代”,旨在支持和鼓励中国学生到中国学习。自2013年以来,已有超过6.7万名英国年轻人在中国各地参加了学习、实习和教学项目。2019年约有1.2万名英国学生在中国交流,这一数字比七年前该活动启动前增长了90%。此外英国政府的“图灵计划”也旨在为世界各地的教育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另有英国政府的“卓越普通话项目”也正在英国扩大英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今年的7月份有1500多名英国学生参加了与中国教师共同开展的在线强化汉语学习,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让英国学生体验下中国的学习,目前还有130多名10年级的学生正在中国交流学习中。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海外学习助理院长Colette Plum女士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疫情后学生访学的恢复情况以及学生在疫情后所面临的挑战和学校的解决方案。
Colette Plum女士首先强调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非常的重视国际合作关系和学生的流动性,因为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全球化的视野、就业能力和完成学位学习的时间都是支持学生未来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随后,Colette Plum女士也为大家介绍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流动的机制,由UCEAP交换交流项目、访学生项目、伯克利留学项目组成,她表达了欢迎国际学生们通过这些项目平台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有关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学习的中国学生的最新趋势,Colette Plum女士也分享了一些最新的数据:中国研究访问者的数量在2018年-2019年达到巅峰,在2020年疫情期间急剧的下降后,这两年也在逐步恢复中。F1访问学生的人数恢复很快,在2023年又回到了678人的水平!
Colette Plum女士谈到了疫情后学校和留学生所面临的五大挑战:1.通货膨胀导致了项目成本和生活费成本的上升,2.由于疫情的耽误,学生对于出国留学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准备程度及适应能力的下降,3.面对全球冲突,学生和家长对风险、安全及健康的担忧增加,4.家庭对于学生出国留学的支持态度有所降低,5.家长担心留学可能会影响学生是否能按时完成学业及毕业。面对这些种种的挑战,Colette Plum女士给到了以下五点建议和解决策略:1.应对资金挑战:利用奖学金资金开展基于特定项目的开发、从联邦政府那里申请资助、为学生提供成本效益规划方面的建议,2.解决学生准备的问题:与当地的机构合作(比如SAF)和机构一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后勤保障,3.解决风险管理:保险范围覆盖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跟当地合作伙伴在学生健康和安全计划方面的协调,4.解决家长担忧:跟家长和家庭更加密切的沟通,为家长和家庭举办信息交流会,5.解决家长对完成学位的时间担忧对问题:我们加强了与学术部门在学术整合方面的合作的同时也和当地的机构合作伙伴一起对学生的课程和学习进行评估和规划。最后,Colette Plum女士总结道:从来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学校内部的合作关系、与当地机构的合作关系以及项目提供方的合作关系的一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日益恢复国际学生的流动!
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MN)海外学习融合及外联主任 Timothy Dohmen先生远程分享了UMN在学生国际流动和学科建设的经验,尤其从海外学习和课程融合的角度来进行了相应阐述。Timothy先生介绍到,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是明尼苏达州的一所研究型大学,双城校区在校本科生30000人,70%的生源是来自明尼苏达州的本土学生,不同专业方向的学院分别坐落在5个不同校区。
Timothy先生对学科整合进行了清晰明确定义,与美国国际教育者协会(NAFSA)提出的学科整合概念不同,“明尼苏达式的”学科整合,旨在通过与学术部门的合作,将教学资源,教学人员整合起来,通过整合课程去为专业的学科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支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优秀的人才。Timothy先生介绍了UMN学科整合的历史背景及发起原因:1)面对全球化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对此做好充足的准备2)期望可以调动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核心管理部门更多地参与进来,更好地提高本科生的学习体验 3)现有国际化水平落后于其他同级别大学4)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以此制定可行性方案从而提高学生流动性 5)创建多样化的短期项目 6)更广阔的推广教育全球化的进程 7)达到50%毕业生有国际化经历的目标。Timothy先生指出,基于以上因素,明尼苏达式的国际化学科建设成功的重点在于:在得到管理部门的有效支持下调动现有资源,并且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目标和清晰计划方案,该方案才能得以成功。
介绍完相关背景,Timothy先生重点分享了UMN跨学科建设的相关经验。UMN海外学习融合部门(UMN Learning Abroad Center)从拓展合作伙伴关系、配备咨询工具、适配学生课程培养计划、增加学位项目培养路径及项目研发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除此之外,也指出该校在学科整合方面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该工作得到了学校校长及核心管理部门的强力支持,尤其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导向,使得工作得以有效推进。例如学校提高奖学金拨放的金额,使得UMN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项目。截至目前,UMN有超过来自50个国家的180个项目提供给学生,满足他们不同的专业学科需求。
Timothy先生介绍到,UMN的学科整合工作还在持续建设的过程中。就海外学习融合部门而言,部门的岗位设置是具有多重功能的。以Timothy先生自己为例,他的工作既兼具了海外学习的部分,同时也承担了与人文学院的对接工作,以此更好地进行信息传达,了解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在学校范围内建立联络人机制、咨询委员会、实现职教融合、对资金困难学生的扶持等多个有效机制,使得海外学习和课程融合的工作更有效地进行。
在演讲的最后,Timothy先生也向在场的国际教育同仁提出了思考问题。针对各高校的国际化流动和学科建设工作,各位老师是否充分了解学校现状、学科及学分设置、有效协同合作以及不足之处,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尹力女士分享了北理工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经验。
尹女士首先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基本情况和特色的学科结构。北理工在学科建设方面坚持“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的方针,推动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在国际化上该校的核心工作思路是“精准派出去,全面引进来”。围绕这个核心,北理工形成了一系列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一、涵养国际化教育绿色生态,助推一流大学建设;二、做有组织的国际化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三、深耕全英文教学试验田,营造国际化教育氛围;四、打造国际化教育特区,提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五、融合中外学生培养,厚植来华留学沃土。
经过多年实践,北理工形成了一套校领导、部处、学院、教师、海外力量和学生的“六级联动”体系。即,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务部负责统筹本科生交流,建设全英文教学专业及课程,拓展组织运行项目;国际处负责统筹管理学校国际化事务,审核对外合作协议,拓展学校对外交流合作;各学院负责具体运行实施。同时,学工部、学生事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留学生中心、人力资源部、研究生院、计划财务部、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各部门充分合作,共同努力形成有组织的国际化教育。
尹女士认为,学生国际流动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有互相促进的关系。多样化的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同时,高质量的国际交流与学科建设也使北理工的学科影响力在国际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北京理工大学将持续的推进国际化的办学,与世界高水平的大学建立广泛的友好的合作,为学生搭建平台的同时也加快该校的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
南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李华女士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国际流动角度介绍了南开大学在青年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李华女士主要从四个模块介绍了南开大学的经验:
一、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学校成立中共南开大学外事工作委员会,切实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面向所有专业学院及重点部处选拔因公出国(境)教育协调专管员,以网格化形式密切校院协同。
二、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持续优化并重组招生大类。
三、塑造特色交流品牌,不断完善本科生和研究生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立足“全球胜任力提升”“平安留学教育”“境外友校合作”“朋辈交流互助”“多样项目开展”五大层面,推出南开大学“灯塔计划”整建制培养活动。在做好整建制培养的同时,学校也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全球南开”奖学金等项目形式,升级“海外学习计划”,扩大奖学金资助力度,开源节流为学生出国(境)交流予以最大程度的支持。
四、明确品牌培养内涵
在具体培养的过程中,南开大学聚焦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及全球胜任力培养各项要求,在“情感培养”“心态塑造”“知识积累”“技能实践”四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应有帮助与全面支持。
李女士表示,未来南开大学将在体制机制、学生培养、项目拓展等方面做出更多创新,进一步满足师生多样化的交流需求。
学生环球教育与交流协会SAF高级副总裁 Carol Carmody女士就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国际流动和学科建设议题进行了分享。Carol女士首先比较了美国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的海外学习现状。根据美国著名的留学搜索引擎 Study Abroad 101 的数据和加州大学海外教育项目(UCEAP)的官方数据表明,现有本科生海外交流的项目数量远高于研究生海外交流项目数量。
Carol女士介绍了研究生海外交流项目背后的复杂性。美国研究生阶段的访学项目通常分为两类:(1) 专业学位课程(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学或建筑学)中的访学项目。 (2) 或者是在大学假期或暑期开设的研究生级别的短期课程。Carol女士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及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为研究生提供的海外学习项目,以及纽约大学斯坦哈特教育研究生院通过提供寒暑假短期项目提供跨学科短期海外学习机会的案例。
就SAF的工作而言,我们最开始致力于本科生海外交流方面的工作。近年来,中国和韩国高校的同仁们也向我们提出了希望我们提供更多研究生阶段交流机会的需求,并且我们也发现多数通过 SAF 出国交流的研究生都或多或少得到了母校的一些资助。Carol列举了现阶段SAF提供的研究生级别海外交流项目,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院科技创业中心提供的研究生海外交流项目。Carol表示SAF 将继续在整个国际大学网络中增加研究生层次的海外学习机会,同时她也指出,由于获得派出院校转学分的批准以及获得海外学习经费的工作由学生承担,因此这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Carol女士分享了SAF 2023年暑期为法国索邦大学与加州理工学院定制的研究生层级海外交流项目的情况。SAF也在韩国合作院校推广了该项目,最终参与项目的韩国学生获得了韩国大学BK21奖学金的资助。在2024年暑期,SAF准备继续运行这个项目并将招生范围扩展到美国及中国学生群体中。
Carol女士提到,在讨论研究生阶段的海外交流时,科研机会是个重要议题。SAF过去曾与康奈尔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但遗憾的是项目未能长期延续下去。该项目遇到的困难是很难让海外教授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反馈,从而导致了参与项目的学生无法由足够的时间进行科研岗位匹配、申请签证以及获得资金支持。Carol女士还介绍了加州大学海外教育项目(UCEAP)上指导研究生申请海外研究项目的流程。
如何让中国大学更好地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增加研究生海外学习的机会,Carol女士做了以下几点分享。对于科研型交流,可以利用 UCEAP 指南让学生更好地准备,并利用现有的双边及其他大学联盟建立联系、领导支持和与教师的联系。除此之外,也需要考虑是否有办法将研究生水平的海外学习机会嵌入到学位课程中,做为整体培养计划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考虑开发短期和暑期研究生海外项目,为参与者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最后,为研究生海外学习提供机构资助或资金支持,如韩国的 BK21 计划,可以更有效地打破国际交流的壁垒。
最后Carol女士总结道,研究生海外交流从来就是个复杂且整合的问题,SAF 将一如既往地与国内外高校合作伙伴一起,更好地推动研究生层级的国际学生流动工作!
在最后的圆桌专题讨论环节,来自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李庆、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凌云、苏州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项目管理科科长胡汉坤和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院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学术主任David Law四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奋战在国际交流工作一线的宝贵经验。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依托学校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着力打造特色学院,从生源选拔、师资建设、管理形式、教学教材等几个方面与普通学院区别开来,学生具有出国的优势,同时形成了留学生回流任教和促进境外大学合作的良性回馈模式。在海外学习项目方面,除国际处提供的项目外,学院也拥有独立管理的项目和平台,作为管理型学院,更多地服务于学生和老师的需求,尽量帮助整个学校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
陕西师范大学作为西部的一所师范类院校,教师教育和学科建设是近年来发展的两条主线,国际交流工作也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去规划和部署。一是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出国境交流项目,比如卓越教师班等项目,二是通过学生对外交流项目,带动和促进学校学科发展。陕西师大在实际国际交流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在对外拓展方面,需要积极寻求优质的海外教育资源,量身打造能够促进学科发展的项目;在对内协调方面,需要对内推动学校国际化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进步,帮助发挥学院的主体作用,促进和稳固学院深度合作。
苏州大学从去年开始跟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取得新进展,不仅推进了3 1 1联合培养,成立了苏大国际化战略中心,国际处也获得了相当大的经费资助,学校越来越重视国际化工作。对于如何协调校内资源,苏大除了与学院加强沟通、联动和服务外,还着力提升国际处自身实力,比如设立100多人的海外交流志愿者协会,包括外事接待和宣传在内的一些活动都通过学生来完成,队伍的强大也增加了在校内的影响力。另外,国际处工作人员也利用自己所学所长做出一些突破性的工作,以此来增加国际处的影响力。
加州大学伯克利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跨学科的部门,提供的所有课程都是以团队和项目为基础的创业设计系统,实践性非常强,而且这些课程对来留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开放的,学生既可以选择一学期课程,也可以选择暑期课程。伯克利从校长到各个院系都非常重视创新和创业,这也是伯克利一直以来的使命和宗旨,所以中心能利用的资源是非常广的,比如研究资源、商业转化的资源,这些是保持学生创业热情的关键。科技创新中心有专门为研究生准备的以项目为导向的暑期6周的课程,学生可以接触他们专业外的领域,比如学生是工程学硕士,他可以做一些技术创新创业项目,或者产品管理的项目,还可以申请数学的课程,或者科学类的一些课程,可以更好地帮助他开展项目。
整个研讨会以参会嘉宾合影留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衷心的感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组委会的大力支持、各位发言嘉宾的精彩演讲、以及各位与会嘉宾的积极参与!我们期待着在2024年金秋10月再次和大家相会在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
关于SAF
SAF是于2000年成立的一家国际高等教育交流机构,机构注册类型为501(c)(3)的非营利性公司性质。2017年10月SAF正式合并进入成立于1950年的美国头号访学机构IES Abroad,现为IES Abroad的一个分支部门和重要品牌。目前SAF业务范围现已覆盖了全球17个国家及地区,除传统的欧美等英语母语国家外,SAF在亚洲也进入了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加入IES Abroad后,IES Abroad原有的全球300多家合作大学以及遍布20多个国家的34个中心极大地扩展了SAF现有资源,能为中国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优质多学科的学期、学年及短期交流项目。
SAF于2007年正式进入中国,是最早在中国从事中国大学生海外非学历留学的教育机构之一,目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了办公室。SAF的机构使命是促进东西方高水平大学的广泛合作以及为其合作伙伴提供海外学术课程学习、科研、实习等高水平学习机会。SAF相信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海外学习机会可以扩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技能,使学生在将来能更好的为国家乃至全球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