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货币操纵国。”——特朗普
对于中国贬值其货币,特朗普的抱怨代表了有着悠久传统的两党均秉持的立场。但这也是一个过时的看法。
的确,中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影响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价格。十年之前,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独立的经济学家,也都确实倾向于认为,中国的干预措施压低了本币价值,中国政府刻意采取这类做法,目的是提升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不过在过去十年中,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大约从2006年到2015年,在政府的许可下,人民币出现了大幅升值,现在比十年前升值了23%。
自去年夏天以来,中国让人民币进行了一些贬值,但这似乎不属于操纵,而是因为该国经济正在放缓,要让币值跌到更能反映中国基本面的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指出,人民币的估值已经不再过低。
“至少是在2006、2007或2008年,人民币被低估了——但现在很可能并没有,”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常驻学者、资讯服务“中国褐皮书”(China Beige Book)的首席经济学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说。
事实上,中国政府正在试图遏制资本流出国门,避免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这似乎是中国政府和特朗普的一个共通之处,至少目前如此。
“如果他们举止不端,那我们可以加些税,税率可以非常高,这样我们就会开始修建工厂。不是在中国建,就在美国建。”——特朗普
特朗普的更宽泛的说法是,美国这二三十年来与中国(以及墨西哥、日本等国)之间不公平的经贸关系,是美国劳动者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即便是与几年前相比,主流经济学家现在也更加青睐这一观点。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全球贸易的受害者——工厂向海外转移时失业的员工——获得了足够多的弥补,因为更有效的经济创造了其他机会。
新的学术观念认为,在某些地理区域,全球化造成的伤痛可能会更加持久。一项研究的结论是,在1999年至2011年间,因中国进口而失去的美国就业岗位最多可达240万。
尽管如此,人们也把容易把制造业的就业低迷过多地归咎于中国或更宽泛的贸易往来。在世界各地,有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其中很多在二三十年前还处在赤贫状态——融入了全球经济。这对美国工厂工人是一个巨大的竞争,而且是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出现的。
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也让企业可以依靠更少员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自从1943年以来,美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在全部就业岗位中的占比就一直在下滑。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在1979年达到了峰值;而中美贸易直到90年代才真正开始激增。
换句话说,在过去几十年中,贸易确实是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而美中关系的深化是过去二三十年来全球经济中最重大的进展之一。不过,把中国视为美国工人命运起伏的唯一影响因素,这样的看法并不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