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唐·元稹
转眼已经到了小寒节气。
“小寒”指的是天气渐寒,但尚未达到“大寒”的程度。
俗话说“大寒小寒,冻成一团”。从字义上来讲大寒应该比小寒冷。
但小寒还是寒些好,如果是暖冬的话,来年的春天爆发流行性疾病的概率就会上升。
中医认为,“非四时之气,易生六淫”。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在最冷的时候,我们最好不去扰动阳气,好好固护肾精,春天便不会因为虚火而生病。
阳气已动,大雁顺阴阳而迁,所以此时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喜鹊具有最早得知气候变化的本领,二候之时,喜鹊已得知来年之节气,鹊遂可衔草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野鸡因感阳气而发声,在小寒时节开始鸣叫。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 《伤寒论》
“君子固密”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外包裹,不漏邪;二是从内闭藏,密不透风。
从外,穿衣最好就是固密。
你看古人的衣裳,高帽、高领、长袍、肚兜。一身上下,里里外外,把任督二脉等容易受邪处都防得严严实实的。
从内,要做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
即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劳累,节制欲望。这样阳气就能内固而不散乱。
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只要人体的阳气充足,寒邪就很难伤人。
反之,如果一个人的阳气逐渐衰弱了,就容易引发寒症。寒从外侵,多因体表的卫阳不能固护腠理。
损伤阳气的方式有 很多种,比如熬夜,吃冷冻食物,过度劳累,操心,恐惧,生气等。
总而言之,无非是起居饮食和心态这三方面。
【吃得暖】
张耒的《粥记》中提到:“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小寒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体质虚弱的人很容易感受寒邪而患病,如感冒、手脚冰凉、关节炎等等。
此时吃一碗热粥,可以起到驱寒、温暖全身的作用。
【穿得暖】
在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
在寒冷的冬日,人体有些关键部位,如:头部,后颈,肩背等部位,容易受寒,要重点保护。
我们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全面武装好。
“外出穿戴好”不仅仅要求我们穿好羽绒服或者是棉袄,同时也要戴好帽子和口罩。
很多爱美女性在寒冷的冬季只要风度不要温度,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的身体。
时至小寒,薄暮寒光。
围湖夜话,幸福暖居。
日岁近暮,新岁已至。
愿你不畏严冬,终迎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