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天地造人的神奇,即使是出生和死亡都不例外,那么我们是怎么生下来的,又是怎样去世的呢?
在日常生活或者影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新生婴儿来到这个世上时,攥着双手哭着出生的。而当一个人去世时,却是撒开手的。
可为什么人一定是“攥手而来,撒手而去”呢?
中医认为,人的神志活动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忧、恐)
这五神和五志的所有精神意识活动都依靠五脏的功能调节,而且由“心”主导。
《黄帝内经》就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之说。
由此可以看出,肝所对应的神明是魂。
如果你看一个人的魂特别足,那么他的肝气肯定也是很足的。就好比油灯一样,假如油特别足,火光就会特别的亮。
从中医角度来看,小孩子刚出身的时候,头顶的囟门未合,而囟门被认为是魂出入之所,所以小孩子出生时紧握拳头,其实就是在固住魂。
在道教里,婴儿的这种紧握拳头的现象,是他们日常养生修炼的一种手式,叫“握固法”。
老子的《道德经》提到:“骨弱筋柔而握固”。
意思是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
道家认为,无名指的指根为肝的风窍,所以握固法是仿胎儿之状,将大拇指掐在无名指的指根处,男左女右。
那握着拳头“固”的是什么呢?固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意志力。
我们经常看见有些小孩突然受到惊吓或者身体比较弱,高烧不退,沉睡不醒时,老一辈人会认为,这是孩子的“魂”掉了,一定要把它收回来才能好。
所以小孩子一出生就握拳而来就是握住了肝的神窍,握住了“魂”,握力大的小孩就是肝气足的表现。
人死去时也有一个共象,就是撒手而去。
有人研究过,人在去世的死活,最后一条死去的经脉就是肝经。
而肝经的力量全部表现在手的握力上。如果肝魂散掉,两只手再也固不住了。
此时手的握力也会随之消失,人就去世了。所以握力足不足,其实就表现了肝气足不足。
如果我们的身心处于紧张或者恐惧的时候,不妨也可以试试这种握固法,握拳聚敛肝气,将“魂”定住。
如此说来,人的出生和死亡,都和肝气的生发之机有着莫大的关系。
肝在中医里属于厥阴之性,主生发的能力和条达之性。同时这个生发也一定要能够收敛得住。
所以中医在描述肝的木性的时候,取“曲直”两个字,“曲”就是它的收敛性,“直”就是它的条达性。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从哭到笑的一生,从攥着拳头到撒手的一生,出生时自己哭,大家笑,离去时,自己笑,大家哭,就是这么一生。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们要善待得失,懂得舍弃,这种心态在养生中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