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经常看一些古装战争片时,一般都会碰到这样的场面:发起战争后,一旦有一方即将败退时,必将鸣金收兵。
那古人为什么要用“金”来表示撤退,而不是“银”或者“铜”呢?
从《黄帝内经》中的东南西北方位图可以看出。
(五行方位图)
“金”对应的方位是西方,西方象征着收敛。
而”火“对应的是南方,代表着运输、布署。
”水“对应的是北方,代表着收藏。
所以说”鸣金收兵“的本意是停止进攻,结束战斗的意思。
现大多比喻为:完成任务,结束工作。也就是说,完成任务就该回来了,其实这就是”收敛“的过程。
关于“鸣金收兵”这一词,最早见于《荀子·议兵》一文之中,书中记载战斗过程中必须“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战国铜钲)
其中“鸣金”的“金”其实是一种黄铜,而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金子。
古人把这种黄铜制作成一种乐器,将它称之为“钲”。它的形状像个钟,但却没有钟那么狭长,上面有个柄,因此可以悬挂着的。
在古代的战争中,钲一旦被敲响了,就象征着战斗已经结束,战争的双方可以各自撤退了。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很多人都说办“朝阳企业”,其实就是看中它的生机勃勃,有无限潜力的性质。
“朝阳”意为东方,五行中代表着生发之机。
要么就是做能赚大钱的生意,比如说能源类产业等;而不能办输布型的产业,只出不进,慈善企业正是这种情况。
同时,也不能办收藏型的企业,只想着把好东西收藏起来,不与外界打交道,这样也不能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