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选自《燕歌行》
“秋后问斩”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一条重要措施。
从汉代开始,除了谋反、谋逆等罪犯要即时处死外之外,其他的死因,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
那为什么古人对犯人执行死刑要选择在秋冬这个季节呢?为什么不选择在春季或者夏季呢?
(方位图)
?这个问题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找到答案。
从方位图可以看出来,春天是主生发的季节,而秋天是主收敛的。
在古代,人们讲究天人合一,尊重天道,尊重自然规律。
按照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长规律,春夏两季万木葱茏,正是植物和动物生长的季节,是世间万物生发的季节,这个时候不能起余心。
而秋季在五行当中属“金”,是草木肃杀凋零的季节。到处都是一片萧瑟的景象,也正好顺应了这个肃杀之气。
所以古人就选择在这个时候对犯人执行死刑。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秋后问斩”指的是“秋分”之后,而不是“立秋”(秋天的开始)之后。
《礼记·月令》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在“立秋”和“秋分”这个时间段里,还有“处暑”和“白露”两个节气。
处暑过后,暑气才会逐渐消退,气味开始下降,直到白露后,才会真正感觉到凉意。
所以秋分后才算完全进入秋天。
此时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已经结束,冷气具有一定的势力,这才算有了肃杀的气氛,才符合古人行刑的时机。
▲那“秋后算账”为什么也说在秋后呢?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按照五行方位图来看,秋天属于西,代表收敛,这个时候也是收钱的时候。
在北方,农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秋后要等农作物收割后才会有经济收入;而农民在这一年中欠下的费用,也需要等待秋后有了收入才能算清。
现在北方的一些农村,农民常在一些小的经销店购买生活用品,经常到秋收后一起结算,这就称为“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