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年之计在于春”,比喻凡事要早做计划,开头就要抓紧,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础。在防病养生方面,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为四季之首,是人体养生保健的重要起点,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让我们从春天开始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
春季,属木,雨水为春季的第二个节气,五行对应的脏器为“肝”。进入雨水节气,气温回升,冰雪消融,降水增多,湿气也随之加重,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倒春寒”现象。所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过早地脱去冬衣,注意保暖,以防风寒侵袭。
初春逢雨,进食汤水补养肝脾
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外界湿气增多。中医认为,湿邪最易伤及脾胃,五行之中,肝木与脾土为相克关系,肝阳上亢,发为眩晕,高血压又属于眩晕范畴,因此若脾胃受外界湿邪侵袭,而本就上亢的肝气更易犯脾胃,导致消化功能失调,气血生化失常,轻则腹泻、纳差,重则乏力、气短,全身不适。
对于人体而言,此时用温润的汤汤水水补养肝和脾胃,正像是初春逢雨一般的宝贵!
“腿脚”保暖,缓慢适应气候
寒湿之邪自有其特色,中医“湿性重浊,其性趋下”,也就是说,湿邪容易侵袭人体下半身,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要注意做好下半身的保暖工作。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病邪的入侵。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
春天该“捂”,但要把握好“度
对健康爱动的孩子,阳气很旺盛,不宜捂得太厉害,以免出一身汗后更容易着凉。对体弱多病、老是感冒的孩子要多捂一捂是对的,衡量穿得够不够,应以不出汗为度,同时又保持手脚暖和。当气温达到 15℃,并且相对稳定后可不再捂;当昼夜温差大于 8℃ 就要继续捂;春捂持续时间 1~2 周,气温回升后得再捂 1 周,体弱者或老人需要再捂 2 周。
运动健身,调畅情志
在运动健身、精神调摄等方面,贵在调畅情志,顺应春季“生”的特性,保持心情舒畅,预防抑郁症和精神病的发生。
加强锻炼,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树林、河边等地进行形式不拘的活动,如慢跑、散步、玩球、打拳、做操、郊游;或在园林亭阁,凭栏远眺。
饮食方面宜省酸增甘
在饮食方面,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天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还可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葱、香菜、枣、花生等,并注意饮食清淡,要补充水分。
内容来源:
“”综合整理自《节气日课:养生手账》《四季养生谚语(第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