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济南女大学生自杀的文章,其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父亲的家庭暴力所导致。另一篇是关于留美大学生“一得”自杀的文章,自杀的主要原因据称是由父亲极致的爱所导致。但不管是何种原因,这两位大学生的自杀都与父母的爱有关。
奇怪的是:如果自杀是由家庭暴力所导致(如这位济南女大学生的自杀),人们都能理解,但如果自杀是爱到极致所导致,就不好理解了,难道爱到极致有什么错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根据多方报道,留美大学生张一得自杀前是没有任何征兆的,而且处处表现得非常优秀,阳光帅气又善良,是美国埃默里大学的一年级学生,前程似锦。
父亲的表现也堪称典范。为了一得的成长成才,父亲尽其所能,倾其所有(辞职当了全职爸爸,卖掉了广州的城区房),完全没有了自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一得的培养教育之中,最终成了家长们学习的榜样。父亲对他的爱是极致的爱,
有几件事最能说明父亲对一得的这种“极致的爱”是什么样子的:
①为儿子一得的成长留痕,不到20年时间共为一得拍摄了20余万张照片,拍坏了5部相机;
②为儿子一得建“成长博物馆”,将儿子日常用过的物品,获奖证书、奖杯,儿子全部的学业纸质文案,各种照片等阵列其中;
③变着花样为儿子一得做一万多道不重复的菜——父亲说:“十年里每天为儿子做的菜从未重复”;
④为儿子一得写书:《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父子》、《一得他爹的童话故事》等。
虽然极致的爱的表现方式各有千秋,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表现方式在全国绝无仅有。我敬佩一得他爹的用心、专注与努力。
但爱是需要讲平衡的,失去平衡的爱很容易走极端。一得的离去是爱不平衡的结果!
父亲对儿子一得的爱是极致的,这一点无可非议。虽然父亲反复说明他对儿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是无条件的,但如果一得的表现平庸,社会对父亲的努力成果没有那么高的认可度,那么很难想象父亲将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一得,至少他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心里肯定会失衡。
这从以下这件事上可见一斑:
父亲获悉一得离去的当天(3月5日),既没有想到要去美国看望儿子,也没有想到要将儿子接回来安息,而是若无其事地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准备于3月6日下午去参加一个“中国爸一得爹育儿交流公益讲座”。
父亲面对儿子一得离去的这些表现已经说明:儿子的离去对他造成了严重伤害,是对他曾经努力的一种否定,他接受不了,从而使他曾经平衡的心态失去了平衡。
对儿子一得而言,父亲十多年来对他极致的爱就是“情债”,特别是对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情债”压力山大,从而埋下了抑郁的种子。一得可能会想:“我用什么来回报父亲的爱?”显然,一得想到了学业,并用出色的学业成绩回报给了父亲,从而达到了爱的相对平衡。
但这样的回报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平衡也常常被打破。如果父亲在一得身旁,遇到挫折或抑郁的时候还会有人(如父亲)在旁开导关爱或鼓励他,产生的不平衡心态很容易被补救。但来到美国,来到埃默里大学后,一得碰到困难或遇到挫折,就会想到“情债”,从而加剧了内心的抑郁。这时他只能自己扛,一旦扛不住就容易走极端。
一得这次走的极端就是遇到困难扛不住的时候,从而产生极度抑郁,悲观厌世。
这就是我对一得离去的一个基本判断,给出这个判断只是想提醒我们家长:当今的孩子都背负着很重的“情债”,我们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这份“情债”,做好疏解工作,并和孩子一起努力来达成爱的平衡。
一得事件的教训是惨痛的,它提醒我们:爱需要讲平衡,爱到极致很容易造成两个极端:一是溺爱,孩子接受的心安理得;二是情债,孩子在情债的压力下抑郁。但无论哪一个极端,对孩子和父母本身都会造成伤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