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潘鲁生,1962年生,艺术学博士,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首席专家 中国现代工艺剪纸应用于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空间装饰(乔晓光创作 现代工艺植根传统家具“
潘鲁生,1962年生,艺术学博士,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
文联副主席、中国
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首席专家。
中国现代工艺剪纸应用于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空间装饰 (乔晓光创作)
现代工艺植根传统家具 (“平仄”家居品牌)
庆祝香港回归纪念铜像《永远盛开的紫荆花》 (常沙娜主持设计)
现代工艺复兴传统手工艺
(台湾“Yii”品牌)
现代工艺设计理念创作的紫砂壶 (作品来自上海“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何晓佑创作)
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造物文脉,比之于文字典籍和习俗传统,更大程度上以物质形态融会了一个民族的创造
力。衣食住用,智慧匠心,塑造了生活
的艺术。一段时期以来,作为农耕文明积淀生成的经验智慧,传统工艺美术在工业化、城市化等现代化急剧转型过程中受到了冲击,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是存续、复兴,还是走向边缘化甚至被取代湮没,根本还在于生活
的基础、文化的土壤和内在创造
力的培育与发展。我国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凸显的正是一种回归生活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工艺美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外贸为主,转向民族文化传统、生活内涵的再发现;从经济创汇,向文化保护传承以及学科建设深化拓展;从专业教育、行业领域进一步延伸到大众文化、创意产业乃至更广阔生活领域,经历的正是一种生活价值回归的历程,是回到生活本身、创造生活之美
、续写
匠心文脉的发展历程。
回归生活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工艺美术曾两度承担出口换汇重任。由于投入小、见效快、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机制。据统计,1952年我国工艺美术出口值3322万元,1972年出口近8亿元,1981年突破15亿元。“刺绣剪纸换拖拉机”,工艺美术成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应该说,外贸领域的工艺美术产品主要趋向于特种工艺品,大多是造型考究、精工细作的摆设品,延续传统题材,体现工艺匠作,在跨文化传播中主要作为传统文化形态的观赏品,与生活日用存在一定距离;同时,统购统销的生产和销售机制也使工艺美术生产者适应市场的能力相对较弱。“工艺品实用化和日用品工艺化”成为发展的潜在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西方文化艺术译介等形成热潮,思想文化更趋活跃,“寻根”意识和文化潮流兴起,从本土现实和传统出发重新认识工艺美术的生活基础和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必然。这一时期,在对工艺美术的返乡寻根调查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精工典雅的工艺美术以新的面貌回归日常生活。城乡生活里,节日的工艺装饰、自己裁剪的服装、打制的家具,还有“家庭三大件儿”里的电视机、自行车往往要添上手绣的布罩、编织的座套,这些具有“实用、经济、美观”特点的手工艺,朴素新颖,富有时代气息。它们往往不是传统样式的复刻,充满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成为一种时代生活的印记。工艺美术发展显然不只是一种经济生产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括人们怎样认识“物”的价值,如何营造生活之美
。
进入90年代,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工艺美术企业改制,不少生产要素回流到农村,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发展工艺美术生产,涌现了不少专业村、专业户,工艺美术作为一种农村副业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形态。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山东临沂发展柳编工艺,开展杞柳种植和编织,临沭、郯城、莒南、河东4个县区、13个乡镇,形成了100多个生产专业村,柳编工艺生产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支柱型产业。其意义不仅在于乡村副业生产的发展,也意味着工艺美术资源重新回归乡村的文化母体,包括对于天然材质的发现、利用以及重建生活传统的紧密联系,“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等造物传统再次被激活,工艺美术获得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广阔的应用空间。再比如福建仙游县,早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古典家具“仙作”的独特风格,在工艺企业乡村回流过程中形成一批工艺品生产专业村、专业街,成为国内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木雕、古典家具生产基地。
这也是传统工艺的文化信息被激活,木雕、家具的生产和销售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学的传播与接受。与此同时,城市生活里,装潢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逐步发展,传统工艺的样式或技艺为现代设计所吸收,小到生活日用、居家陈设、首饰服装,大到公共空间、建筑环境、仪式庆典,工艺美术设计融入其中,成为具有自身文化内涵的现代工艺美术形态,也是当代社会生活中体现造物之美的新时尚。在这一时期的调研中,我们看到,民间石雕工艺已由生活实用转向现代园林石雕艺术品,乡村的织花土布由过去的被面床单转向现代家纺、服装,传统的盘扣、服饰绦子衍生了“中国结”等挂件、摆件装饰品,还有年画、风筝等转型为礼品、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在生活的土壤中发展变化,得到传承与创新。一方面,转化无处不在,涉及工艺品的体量形式、功能用途、材质用料、语言符号和技艺本身;
另一方面,传统工艺的文化认同与凝聚在加强,不变的恰恰是内在的文化创造力,是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对美的认同和追求。生活、时代就像涌动奔腾的河流,传统工艺要有传承和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刻舟求剑,需要不断传承、不断吸收、不断认识和发现,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