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新闻网,汇聚最新最热新闻!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最新热点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www.ymwears.cn  www.fsymc.cn  www.hesaids.com  as  www.bzkjic.com

修库人保水人期待再聚首 讲述密云水库60年感人故事

来源: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4-12
摘要:当年20万工人齐聚燕山脚下潮白河畔,夜以继日奋战在密云水库建设工地。如今,密云水库已经成为京城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今年是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密云区发布最美保水人征集令,寻找在密云水库建设、移民、保水、富民、宣传等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事迹,一


当年20万工人齐聚燕山脚下潮白河畔,夜以继日奋战在密云水库
建设工地。
如今,密云水库
已经成为京城重要的饮用水源地。
今年是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密云区发布“最美保水人”征集令,寻找在密云水库建设、移民、保水、富民、宣传等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事迹,一同追忆那个年代的故
事、那段光辉的历史、那些可亲可敬的奉献者。征集令发布短短十余天,组委会便陆续收到30余条珍贵的线索,根据这些线索,已寻到40余位曾参与过密云水库建设的老人,那些印刻在时光中的感人

事再度闪亮。
市民来信来电透露更多细节
195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修建密云水库”的战略决策,20万大军齐聚燕山脚下,掀起了一场大会战,更是60年
前的“京津冀”大合作,来自三地的21支队伍和解放军战士,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无数动人篇章。
“通过翻阅史志资料及当年的《密云水库报》,我们查阅到了很多当年的人和事。”寻找“最美保水人”活动组委会丁红玲介绍,征集令发布后,组委会寻到了一些留存的影视和文字材料,真实记录下了水库建设时的火热场面。与此同时,很多密云水库建设者的后人也通过线索征集渠道主动找来,希望帮老人找到当年的工友。“热心市民来信来电,透露了很多水库修建过程的细节,还有老照片、老物件以及劳动队成员名单及住址等。”

活动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通过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人物线索收集和每周、每月评选。评选结果将在今年9月1日的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庆典活动中公布并进行统一表彰,分别给予周榜、月榜、年榜人物一定奖励。目前,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正在加紧联络寻找,并与区融媒体中心紧密合作,收集影像及文字资料,多种方式讲述
好水库故事。“真心希望60年
后,我们能与他们再聚首。”丁红玲说。
八旬老人11页手写信细说建设奇迹
“修建水库住的是‘地窝子’,吃得更是清苦,但全体民工听党的话,再难、再累也要啃下硬任务。”前几天,一封长达11页的手写信寄到了密云区委宣传部,信中详述了当年修建密云水库的情景。这封信来自一位名叫富砚佳的老人,1958年10月,刚满19岁的他跟随星火人民公社500多名社员组团出发,到潮河大坝的九松山副坝挖沙子,向大坝运输优质砂石料。在他的记忆里,遍地红旗招展,皮带运输机像长龙一样传递翻动,人们拉着小车、肩抗土筐,你追我赶着往大坝上运输砂石和黏土。“想到自己为水库贡献过微薄力量,心中感到自豪和荣光。深深体会到只有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造就这样的奇迹!”富砚佳在信里如此写道。

富砚佳修建密云水库完工后,回到家乡朝阳区星火人民公社豆各庄大队担任团支部书记。老人所在的星火人民公社,因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农民多已转为工人。不久的将来,位于此处的新火车站,将成为“京沈客专”上的重要站点,再次牵连起密云与北京市区的一脉情缘。

一家祖孙三代守水库
跟富砚佳一起参与过密云水库建设的,还有罗连恒老人。罗连恒的孙子从网络上看到征集令后立刻与活动组委会取得了联系,在电话里,罗连恒讲述
了自己最难忘的一天。1960年的春节,工地上异常热闹,虽然没有张灯结彩的装饰,但节日的喜庆丝毫不减。忙碌了一天的工友们聚在一起,笨手笨脚地集体包出形态各异的饺子。“那样的年夜饭,超乎寻常的香。当时还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不想爹不想妈,修好水库再回家!”罗连恒笑着说,当时他长期在隧洞内工作,风钻工打洞、支护工支撑、炮工爆破、出渣工清除渣土……大家冒着塌方危险,互相鼓劲,谁也不说苦,谁也不称难。密云水库建成后,罗连恒先后又去东北、四川等地工作,1984年调回密云水库管理处当司机,随后儿子也接班,孙子毕业后又考入密云水库管理处工作,祖孙三代都为密云水库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分力量。
几分钟记了60年 “周总理和我握过手”
在密云水库的建设工地上,有一抹亮丽的身影,来自密云各公社的妇女组成了“穆桂英队”,她们挖渠、扛包、运砂石……这些年轻的姑娘们不叫苦不喊累,活跃在建设一线。
“那年我20岁,村支部召开大会,说要修建密云水库,自愿报名,我们一共六个女同志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坐着马车,带着小推车、大筐、铁锹、镐,来到了工地。”在水库工地上度过的时光,王建华至今仍历历在目。在建设现场,王建华和几个姑娘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挖明渠,一边挖一边还要扛着装满砂石的大筐往外运,全都是重体力活。“都是年轻人,就应该有多大力出多大力,能干啥就干啥。”

1959年6月,表现出色的王建华在建设一线入了党,还曾三次获得由水库指挥部评选的劳动模范特等奖。
1960年4月份,周恩来总理来到密云水库视察。正在筛砂石的王建华接到了连长的通知,去工区开会。进屋后才发现,十几位得过劳模大会特等奖的工友都在这里。“是总理来了,要见见水库的民工。”听见这话,王建华看着自己身上带着黄土印的蓝大襟的褂子,顿感羞窘。“我们排两行,总理一个个握手。后来到我那儿,问我叫什么?干什么活儿?累吗?”虽然前后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却让王建华记了60年。
■补白
两年时间里,一座超大型水库拔地而起,靠的就是富砚佳、罗连恒、王建华等20万工人日夜奋战。二月天里,潮河水电队电工二分队34名技工每天要爬过一道山梁,蹚着冰冷的河水,走出7公里的路程执行架设由隧洞到荆子峪的4000米高压线路的任务。“一定要做照明战线上的尖兵,在我们面前是没有困难的。”玉田支队一团,有一支娃娃突击队,队里12个人,年龄都在15岁至17岁,虽然年纪小,但干活利落,7日完成砂料上坝280方,每人平均23方。平谷峪口二营七连宋国宝,一个车带12个土篮,来自大厂支队第一营钢铁排民工许宗仁、徐宝柱每趟要装满足足1700斤的砂石。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不求回报地挥洒着汗水,带着一腔热血共同谱写传奇。本报记者 王可心 通讯员 钱蕾


当年20万工人齐聚燕山脚下潮白河畔,夜以继日奋战在密云水库建设工地。
如今,密云水库已经成为京城重要的饮用水源地。


责任编辑:网络

最新热点新闻网出品

最新最热头条新闻资讯

手机: 邮箱:
联系电话: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