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新网上海11月12日电(记者 许婧)共计两卷160万字的《光前裕后—一百个评弹人的口述历史(以下称《口述历史)12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了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口述历史》是以上海师范大学唐力行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1
中新网上海11月12日电 (记者 许婧)共计两卷160万字的《光前裕后——一百个评弹人的口述
历史
》(以下称《口述
历史
》)12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了新书发布暨研讨会。
《口述历史》是以上海师范大学唐力行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14ZDB041)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012DLS001)阶段性成果,是“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的最新力作,先后有17位博士、6位硕士参与,是一项浩大的抢救性文化工程。
唐力行教授说,该书的研究对象是苏州评弹人,这是一群从事民间艺术的普通人,是传统史学从未关注、记录和研究的社会群体。传统史学对该领域的资料现存很少,所以他们这支由教授、博士、硕士组成的学术
团队
,近二十年来冒寒暑,舍昼夜,走码头,访求珍藏,广搜博采,收集资料数以千万计,又经爬梳剔取,选择其中360万字分类编纂而成《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三卷本),去年已成功出版。
为确保重构历史真实性,团队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并举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口述历史采集。历时六年,邀请各种类别苏州评弹人走进校园,举办了50场由他们主讲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并录音录像,整理成文。同时,团队又通过走出校门,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走访采集,筛选出100份口述史资料,整理成《口述历史》。
据悉,这100位评弹口述人,包括久经书场的说书艺人
、行业管理者、书目的创作者、书场经营者、票友、听众等,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学术
团队希望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留住
评弹老艺人
渐行渐远的身影
。
唐力行表示,苏州评弹人对苏州评弹的思考,由于各自经历的不同而有着丰富的差异性,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却是共同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苏州评弹是谁?苏州评弹从哪里来?苏州评弹往哪里去?这三个对苏州评弹哲学问题的思考,对传统文化普遍适用的。“思考传统文化的艺术本质和发展源流,是为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寻找出路,也是社会文化史需要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该书的阅读,可以从中寻得答案。这是本书的意义之一。”
据了解,《口述历史》与去年推出
的《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相结合,形成了520万字的苏州评弹史料,奠定了整个苏州评弹学的史料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团队相继完成与即将完成的苏州评弹评弹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论著、博士、硕士论文达26部,为传统的苏州评弹留下历史的真实记录,传之后世。(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