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为刘原在看报。记者 唐启胜 摄 1956年4月初,组织上安排我去西藏参加工作。要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工作、生活,让我既忐忑又期待 当时,和我一起进藏的有37个人,大家都是第一次进藏。因为都是年轻人,大多数人除了担心身体能否适应高原气候外,更多的是期待
图为刘原在看报。记者 唐启胜 摄
1956年4月初,组织上安排我去西藏参加工作。要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工作、生活,让我既忐忑又期待。
当时,和我一起进藏的有37个人,大家都是第一次进藏。因为都是年轻人,大多数人除了担心身体能否适应高原气候外,更多的是期待。我们从济南出发,辗转三个多月,于1956年8月3日抵达拉萨。
进藏后,我被分到西藏干校(西藏大学前身)财务科工作。为了开展工作,学校招了大批藏汉学员,最多时达到2000多人。可是校园里仅有3座藏式小楼和2栋土平房,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学员只能住在帐篷里。那时候,拉萨的冬天比现在冷多了,晚上在帐篷里睡觉,到了下半夜,被窝里没有一丝暖意,只能熬到天亮。
当时的拉萨,基本没有副食品销售,新鲜蔬菜和新鲜猪肉更是稀罕物,水果也是难得一见,粉丝、海带、木耳、黄瓜和罐头之类的食品更是非常奢侈的东西了。由于长期营养不好,我们中的很多人的指甲是向上翘的,形如小勺。
初到西藏时,对于当地的饮食习惯我非常不适应,觉得糌粑的口感与山东的大馒头差别太大,酥油茶更是难以下咽。单位有一位藏族同事每天都会带着一大壶酥油茶来上班,邀请我们一起喝。看着大家喝得津津有味,我也会尝一些,时间长了,醇香的酥油茶征服了我的味蕾,容易干裂的嘴唇也滋润了许多。不知不觉间,我深深爱上酥油茶。每次在食堂吃完饭,我都会打一杯酥油茶回宿舍喝。再后来,我还买了酥油桶、酥油,自己在家打酥油茶喝。
在西藏生活30多年,和藏族群众、同事同吃、同住、同劳动,糌粑和酥油茶成了我们感情的纽带,我们常常和藏族群众围坐在一起吃糌粑喝酥油茶,我经常吃得满脸都糊着糌粑,滑稽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笑。藏族同事喝酥油茶喝到惬意时,还会发出咂巴嘴的声音,我们几个汉族同事也跟着他们学,虽然样子笨拙,但也增添了几分快乐。当时的我们同甘共苦,亲密无间,甚至会忘记自己是身在他乡为异客。
1961年,我被派到尼木县开展农村工作。在尼木县,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的望果节。据当地藏族群众说,望果节在西藏和平解放前规模不大,节日气氛也不浓厚。民主改革后,随着人民群众的地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规模渐渐扩大,节日气氛也越来越隆重。
有一年望果节,达瓦邀请我去过节。他是我在尼木认识的一个藏族朋友,平日里他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会找我解答,关系很好。那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观看跑马射箭、飞马拾哈达等比赛项目。当地有个习俗,比赛中没有排上名次的选手会被所有人撒糌粑,以示失败。比赛前,达瓦自信满满地跟我说:“等会儿看我拿个好名次。”结果,他既没有射中靶,也没有拾到哈达。按照习俗,我们所有人都向他撒糌粑,“取笑”他没拿到名次。性格开朗的他反而像个胜利者般欢呼起来,任我们怎么撒糌粑,他都乐呵呵的。虽然和当地的藏族干部群众习俗、语言、生活方式不同,但是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1966年,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林芝县工作。
初到林芝,正值三月,繁花盛开。花丛中掩映着二三十户农家房舍,牛羊悠然自得地啃食青草。我被林芝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深深吸引,在尼木县工作时自学的画画,在林芝县派上了用场。
那时,完成手上的工作后,我会走到田间地头,为当地老百姓画素描。一次、两次,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找我画。1969年,有位当地群众让我非常感动,他说:“毛主席是我们的恩人,您帮我画一幅领袖像吧!我要把它挂在家里。”那次作画我非常认真,画完送到他手中,他非常激动,紧握着我的双手不断表示感谢。
后来,我调到林芝农牧学院负责宣传工作。在农牧学院当木工的索次经常来找我,让我教他画画。我让他下班后到我家里来,先喝上一杯我打的酥油茶,然后再学习画画。经过两年的相处,慢慢地,索次画得越来越好。后来,他还去一家报纸当了美编。为表示感谢,索次专门做了一把摇椅和一个小沙发送给我。
1991年,我正式退休,定居成都。退休后的头几年,我每年都要回一次西藏,看看西藏的发展变化。现在回忆在藏工作的30多年岁月,藏汉亲如一家的情谊和在藏工作的点点滴滴是我一生最珍贵的财富。
今年,我89岁了,直到现在我依然会想念
西藏的一草一木,想念
淳朴的藏族同胞,想念那浓浓的
酥油茶香
……
(记者 索朗琼珠 次仁片多 唐启胜 整理)
个人简介:
刘原,男,汉族,1931年生,1956年4月从山东进藏。到拉萨后,被组织安排到西藏干校(西藏大学前身)财务科工作;1957年,调到西藏公学(现西藏民族
大学)从事秘书工作;1961年,赴拉萨市尼木县开展农村工作;1966年,赴林芝县、西藏农牧学院从事宣传工作;1979年,任自治区出版局总编室副主任。1991年正式退休,现居四川省成都市。退休后协助撰写的《西藏邮政邮票史》获第九届亚洲邮展评委会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