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年纪和我儿子差不多,却能撑起这么大的事,靠啥?靠扶真贫的决心和真扶贫的干劲“来时白净净,现在黑不溜秋;春天花粉过敏戴口罩,冬天颈椎病犯了戴护颈;我真心疼,但替不了他“驻村期间,女儿出生,王涛没回去,也没告诉大伙,太见外了。他给女儿取名‘
“他年纪和我儿子差不多,却能撑起这么大的事,靠啥?靠扶真贫的决心和真扶贫的干劲。”
“来时白净净,现在黑不溜秋;春天花粉过敏戴口罩,冬天颈椎病犯了戴护颈;我真心疼,但替不了他。”
“驻村期间,女儿出生,王涛没回去,也没告诉大伙,太见外了。他给女儿取名‘美淅’,意思是‘大美淅川’,说明他没把自己当外人。”
口述
:方长建
整理:林嵬、袁月明
“你,干啥来的?”
“来旅旅游。”
“我们这破地方有什么可旅游的!”
2017年8月4日,深度贫困村——河南淅川县毛堂乡银杏树沟村来了一位
陌生的年轻人,不时拍照,还入户走访。
方长建光着膀子、骑着摩托正在村口“把风”,忙上前盘问。不久前的扶贫检查中,银杏树沟作为“软弱涣散村”被全省通报批评,“防暗访”成了这位村委会主任的重要任务。
“你们村多少人?有啥产业?咋扶贫?……”
“一定是来暗访的。”年轻人一串问题,让方长建慌了。“您是党员吗?”“不是。”“贵姓?”“姓黄。”
5天后,县里来人宣布:国务院研究室选派王涛驻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等王涛讲话时,方长建惊呆了,竟是那天来“旅游”的年轻人。他提前一周就来了,县情、村情摸了一遍。
“这变化,别说想,做梦都梦不到。”三年过去了,银杏树沟不仅脱了贫,还用参股等方式,联办了6家集体企业,2019年村集体收入500多万元,走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回想起与王涛初次见面的那场“乌龙”,已担任村支部书记的
方长建还有点脸红。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毛堂乡银杏树沟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涛(右二)、村支部书记方长建(右三)及其他村干部查看村容村貌(8月27日摄)。照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冯大鹏摄
“国务院领导来都不见得行,何况是个兵”
“吃水靠水窖,出村靠地跑,手机当手表。”这是俺村的原貌。全村175户629人,贫困发生率41%。村集体欠外债,村“两委”也散了,一穷二白,一盘散沙。
王涛进村那天,场面很冷清,只来了10多个人。王涛讲:“我既然到了这个最穷的地方,就一定要把这儿打造成淅川最好的地方。”
大伙议论:“吹吧!这个烂摊子,国务院领导来都不见得行,何况派个兵?”“虽然王涛是北京大学硕士,又来自大机关,但农村事不好搞,光靠热情不行。”
党员、干部开会来不齐,群众会更开不起来,王涛却不灰心。他说:“这地儿啥都没有,我反而很兴奋,因为可以做很多东西,我就是要找这块试验田。”
他带着自己写的一封信《给大家说说心里话》,敲门走访。碰到识字的,就给他们看;不识字的,他就念。他说:“我要让大家明白,脱贫攻坚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吃水难、行路难、打电话难”是压在村头上的三座大山,三个月时间,王涛就协调办成了通水、通路、通信号三件大事,用变化鼓起信心,用实干赢得信任。
入村一个月,王涛再召开群众大会,当时来了不到30人。王涛态度坚定地宣布:村里要成立“一工一农”两个公司,一个是“劳务公司”,一个是“农业公司”。我根本就不懂“企业”是个啥,王涛跟我商量时,我心里打退堂鼓。“农民都是各想各的,各挣各的钱,不会听你的。”他说:“我来不是单纯送钱送项目,而是要带动、激励大家一起致富,共同过好日子;其中关键就是要把大家组织起来。”
劳务公司挂了牌,可没几个人报到。
“长建,人你来动员,其他事我负责。人一到位,劳务项目就开始。”王涛给我下了死命令。
咋办?旁人不好说,我就从自己家人下手,劝在淅川县城当厨师的儿子方明园回来加入劳务公司。
“我现在一个月能挣4000块,回去能有啥发展?”儿子不愿回。
“人家王涛从北京来给咱村干事,别人不支持,咱得支持。你回来先试试,不行再走。”
后来我动员亲戚朋友,陆陆续续凑了十来个年轻人。这时,项目真来了。王涛从北京一家公司获取了土壤固化剂专利技术使用权,我们先在一段土路上试验了一把,很成功。县里验收后,就给了一段公路项目。
2017年腊月,天寒地冻的,大家就干起来了。每天早上6点,劳务公司项目部的临时会议室里就已经坐满了人,王涛就在工地上给大家开晨会。“思想提纯、精神回炉、付出绝对”口号山响……由于干劲足,技术新,用传统方法三个月才能修成的路,半个月就干成,为村集体赚来了“第一桶金”——300多万元。
“王书记,你可真厉害!这么多年,村里没见过这么多钱。”我由衷赞叹。“这才到哪儿啊。”王涛却说,“银杏树沟村要走的路,远着呢。”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毛堂乡银杏树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涛(右二)、村支部书记方长建(右一)及其他村干部在核对村集体账目(8月27日摄)。
“产业发展到哪儿,哪里就是银杏树沟村。有多少人为我们服务,我们村就有多少人”
劳务公司挣钱了,王涛提出要改善人居环境,由村集体出钱,?贴群众改善住房。开村民大会那天,回来了200多人,“得来听听,看有啥好事情。”大伙争先恐后。
每户补多少?会上争论激烈。“5000元够了,最多8000元。好不容易集体挣点钱,可别花歪了。”王涛说:“光靠劳务撑不起村里的未来,我们还要发展产业挣钱,人居环境改造是美好生活的起点,标准不能低,建议每户补15000元。”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有山不能养畜、有树不能砍伐、有水不能养鱼,产业搞不起来。”大伙满是疑虑。王涛说:“虽然外部条件限制,但思想不能锁死。我们要走出去,产业发展到哪儿,哪里就是银杏树沟村。有多少人为我们服务,我们村就有多少人。”
王涛(左)和村支部书记方长建核对村集体账目。
2018年5月,村居改造开始了。叮叮当、叮叮当……村里一片施工的声音,附近的建筑队都找空了。过去,村里土房占60%多,经过一改,整齐的徽派民居,面貌一新。
村居环境改造好后,大家都很满意:村里几百年没啥变化,变成这样就行了!可王涛还要继续往前走:“修路项目,靠的是政府支持,我们不能总求政府照顾,要自己闯市场。”
早在村居改造前,村里已流转土地种玫瑰,可王涛想的是把玫瑰产业化,要到外村,甚至外县包地、合作建厂。我首先想不通:“你王涛是银杏树沟村的‘第一书记’,管外村、外县的事干啥?”
2018年底,王涛领着大伙去外地产业发展好的村参观,回来后,我们明白了:规模越大、平台越大、产业越大、市场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