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性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现在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同性恋的定义,而且可能身边就有同性恋者,因为现在同性恋已经合法化了,虽然并不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但她们依然存在着,按照自己的意愿,女同性恋有人叫她们拉拉、蕾丝边、百合、闺蜜等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女同性恋简称
女同,即女同性恋,英文Lesbian,简称LES。lesbian的来历,源于一个岛屿莱斯瓦斯岛。最早来历与一个女诗人莎孚有关。LES是一种身份,不是职业,更不是什么时髦文化。LES是一个女人,爱上另一个女人,这里的两个女人,都是有女性情结的lesbian 。
所谓女性情节指的是一位女性,迷恋同性身上的女性特征,同时也喜欢自己身上的女性特征,对男性特征没有感觉,无法对异性产生爱意。有些女人既可以爱上女人,也可以爱上男人,这些女人不是女同而是双性恋。还有一些习惯称呼自己为“男人”,不认可自己性别,喜欢打扮得性别不分的人群也不是lesbian,而是性同者。
2、名称的来源
使用lesbian来称呼女性的同性恋者。源于古希腊的一个小岛的名称Lesbos。公元前7世纪时,Lesbos岛以其抒情诗人而闻名,最着名的是女同性恋诗人莎孚(Sappho)。Lesbian 本意指居住在该岛上的人,自萨福以,Lesbian这个词汇开始有了新的注解。19世纪末,医学界开始使用lesbian来指称与萨福有同样性倾向的女性。
lesbian开始包含女性同性恋的含义,并被广泛使用起来。lesbian的来历。源于一个岛屿莱斯瓦斯岛。最早来历与一个女诗人。莎孚。有关。莎孚(古希腊语:∑απφ?;拉丁字母转写:Sapphô),公元前七世纪希腊女诗人。相传被柏拉图誉为“第十缪斯”。传统上认为其人是同性恋者,西方语言中“女同性恋者”一词(例如德语:Lesbe,法语:lesbienne,英语:lesbian)即源于此。
居住地莱斯瓦斯岛。
在中文网络中,女同性恋也被称作“拉拉”,“蕾丝边”或“百合”。
3、同性恋的意义
同性恋有三个分别的意义:同性恋倾向、同性恋行为,同性恋权利运动(或称同志运动)。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行为,但这与基于高级感情的人类同性恋爱不可同日而语。
性取向是只有本人自己,通过自己的直觉,感觉性吸引和感情欲望,才能做出判断的,而他人是无法判断的。一般说来,性取向与性行为是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的。
从恋爱的角度来说,爱情观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更愿意与同性还是异性恋爱。信奉柏拉图爱情理论的人坚信只有同性间存在真正的爱情,异性之间存在的无非是性和生育。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了同性婚姻,为人们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这是人类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但不能说同性恋与同性婚姻有直接的联系。
同性恋其实也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象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样简单。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这个隐秘和世界,而又由于不了解导致了误解乃至憎恶都是很正常的。
其实,任何现象的存在必定是有其原因的,同性恋也不例外。同性恋和异性恋一样自然,而不是什么心理变态,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所认同,同性恋不仅在人类存在,在动物界也被观察到过,并非人的专利,也许,性对象的取向本身就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常把同性恋看作 精神病, 性变态, 性倒错,其实他们的心智是完全正常的,远的不说,当代也有一些诸如 洛加尼斯, 范思哲等在各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性恋者。
同性恋在世界上亘古以来就有,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古代的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等名着里都有同性恋人物或同性恋行为的描写。冯梦龙所着的《情史》里有一章“情外篇”就是专门描写同性恋的。其处理态度与异性恋并无两异。而且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也到处可以看到有同性恋的痕迹。其中也不乏经典的故事(断袖、贻桃)和着名的人物( 汉哀帝),还有其它研究也表明,中国古代对同性恋的态度比西方同时期要开明。
同性恋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性行为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但是直到一个世纪之前,同性恋一直被认为是邪恶的“行为”,而不是一种“状态”。 同性性行为被基督教会谴责为罪恶,并在一些 欧洲国家,包括 英国,被定为违法。
有关同性恋的第一例案例研究1879年在美国发表,它把这一话题视为全新的,好像同性恋在此之前从来就不存在似的。把同性恋者视为一个几乎不同的人种,将同性恋定为一种精神的错乱,这一观点在当时是很令人吃惊的。而用今天的术语来表达,医疗专家们已经认为“性行为”和“性倾向”或“ 性取向”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指某个人“做”了什么,而后者是指某个人“是”什么。
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 双性恋,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性倾向”,其定义是:“持久的对某一特定性别成员在性爱,感情或幻觉上的吸引”;因此,同性恋指的是“对自身性别成员基本的或绝对的吸引”。
然而,同性恋者毕竟是属于性倾向的少数者,其性对象悖于异性恋者。当法律与社会约俗反映多数人或 统治者的意志与意向时,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与迫害成为必然。所以,要消除公众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主要靠普及的教育,其中既要有感性的关怀,也要有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