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凡是玩游戏就必定沉迷过一款PVP网游,再怎么沉迷单机游戏的人也一样。
无论是《Dota2》《守望先锋》《PUBG》还是《风暴英雄》等,这种通过协作获取胜利的游戏,一开始还颇具乐趣。
直到互联网抽象文化把蹲起、亮表情、点赞等行为解读成了嘲讽,事情就开始变得有趣了。
现在的竞技游戏风气特别急躁,稍微一点失误就要被高强度互动,也许战绩都是胜利,但人是红温的;红扑扑的脸,在别人看来像是青春期初入情场,可爱捏。
于是许多玩家为了避开纷争,扭头离开了合作对抗网游,要么选择PVE游戏、单机游戏,要么转移到了棋牌、回合制、策略游戏上。
至少我认为,这种远离纷争的赛博养生,能让我活到35岁,为国家多贡献点个人价值,至于35岁以后,那就再说了。
不然咋办,难道找自己的原因吗?
然而即使到了回合棋牌游戏上,还是有人会破防。
近期就有一个叫「乔本」的玩家破防起诉了《三国杀》。
在近半年内,他累计遭受其他玩家使用「鸡蛋」「草鞋」等道具攻击超过4800次,单次最长持续90秒。
他认为此类带有「砸脸」「扇耳光」特效的道具构成人格侮辱,而游戏公司通过无限制售卖道具纵容网络霸凌。乔本作为拥有15年游戏经历的「至尊枭雄」级别玩家,投诉《三国杀Online》及移动版的运营机制。
这种玩法我最早还是在QQ游戏大厅里见识到的,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对这样的互动一开始也挺生气,后来就脱敏了。
因为当时的条件,我既买不起游戏道具,也玩不了其他游戏。
不然还能咋办,总不能找自己的原因吧。
《三国杀》里,「菜篮子」作为核心兑换道具,可通过充值(1元兑换10个菜篮子)或少量免费活动获取,进而兑换成攻击性道具。
玩家在对战结束后可无限次向对手投掷,特效直接作用于对方头像。
只要有人带头丢鸡蛋,马上就会会有人跟着丢鸡蛋,对局又不限制道具数量,想丢多少丢多少,所以有的对局画面会非常混乱。这样的玩法,直接把回合制卡牌游戏变成了射击游戏。
B站平台上大量玩家分享的「菜篮子轰炸」视频及「再强大的玩家也会被鸡蛋击垮」等调侃言论,印证了这个功能的泛滥。
杭州游卡在回应中承认道具购买无数量限制,但强调特效属于「社交玩法」,仅承诺未来评估扩展使用限制范围。
乔本主张的「情绪压抑」「人格受辱」等主观感受,需法院衡量虚拟行为与现实侵权的关联性。
一方面,网络服务提供者确有义务建立反欺凌机制;另一方面,道具作为游戏内置内容,也不是所有玩家觉得这个有「侮辱性」。
玩家既有支持维权的声浪,也有「游戏娱乐不必较真」的争议。将虚拟世界的情感伤害纳入法律评价体系,让这个事情变得非常特殊,未来能否起诉成功其实没有人能打包票。
周树人曾经说过,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人想着羞辱别人,虚拟世界中的「羞辱」由来已久。
比如在游戏「元宇宙」概念爆火的时候,有玩家在游玩Meta的元宇宙社区《Horizon World》时,宣称自己刚进入游戏不到一个小时,就用户虚拟强奸了。
她表示有两个人把自己带到了一个私密空间,然后做出了一些猥琐的发言和动作,最搞的是,当他们角色的建模触摸到自己的角色时,手柄还会发出震动,大大增加了不适的沉浸感。
还有元宇宙游戏《VRchat》是一款VR聊天室游戏,因为躺着聊天很能增加睡意,所以有一些玩家经常戴着VR眼镜聊着聊着就睡着了。有一名日本网友表示自己在VR睡眠的时候,被人给「强奸」了。
虽然有人也只是在自己的建模上做一些不堪入目的动作,但是当你在VR世界中醒来,然后看到有人在你身上搞这个,那应该是相当有冲击力的。就好像林克躺在石板上睡觉,唤醒自己的不是塞尔达的声音,而是盖农在自己身上上下蹲起…
再配合一些猥琐的声音,那可以说是相当震撼了。
不止VR游戏,还有在《Dayz》中,有些玩家会聚在一起蹲人,如果路过的是比较弱势的玩家,这群人就会一拥而上,强迫对方脱掉衣服,然后在对方的角色建模上反复蹲起或者卧倒,同时语音里也会发出喘息的声音。
如果被「霸凌」的人不服从他们的指挥,他们就会乱枪打死,然后羞辱尸体,这对男女来说都是相当不适的行为。
在虚拟游戏中要想坐实侮辱罪其实挺难的,连个作案工具都没有,最多也只能按性骚扰来处理,如果找游戏运营,最多也就封禁一下账号,然后不了了之。
大多数时候,我们也就只能下游戏后,在生活中找一点快乐,游戏中的不开心也只能尝试忘掉,举报还得看游戏官方作不作为,成本略高,不然游戏里也不会有那么多藏话。
就算举报成功,对方被封号了,也挽不回失去的一天了。
不过这几个案例还是不太一样,一个是《三国杀》官方提供的游戏道具,一个是玩家的自主行为。
《三国杀》这个案件,作为国内首例因游戏道具设计引发的纠纷,这个判决说不定会改变国内网络游戏的规则。
如果法院认定道具机制构成侵权,那公司就要重新设计这种通过道具鼓励玩家相互攻击的玩法,限制攻击性;甚至一些网络语言暴力、行为也能得到约束。
你们觉得这个哥们是大题小做,还是合理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