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讨论一个非常愉快的话题:为什么东北人使人快乐。
从小品演员,到互
娱乐圈中很多综艺为了博人眼球或者吸引人观看,往往会做出很多震碎人三观的举动。博眼球的同时,不得不说欢乐也很多。要说最经典的莫过于这个了,神坛这个造型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无雕饰,真真正正做到了100%的还原度。
不得不说,节目组还是很认真的。尽管对于做造型是认真的,但是沈腾大叔这个表现效果也是一般人都没有想到的。这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表情,沈腾,亲?你可有想到你演的是无脸人无表情的。这表情如此丰富的无脸人,真的是让人不敢认了。
如果说沈腾的无脸人造型已经够泥石流了,那么王鹤棣的西瓜造型可以说是泥石流中的泥石流。看了这个造型,咱只想说这么真实吗?这个造型真的是让人怀疑世上是否真的存在西瓜人。拿出咱的眼睛,放大了看、仔细了看,可谓是真正的360度无死角无破绽!这个造型牛,真的牛!
看完了泥石流中的泥石流,咱们来看一下泥石流中的清流。王敬亭表演的可以说是很有艺术感觉了,模仿汤姆猫弹钢琴的情形,可以说是1:1复刻还原。看看这汤姆猫神似的神情和动作,不得不说经典啊,有种被带回了回忆中的感觉。
除了以上这些,再来一个压轴的——杨迪和杜海涛所饰演的蓝忘机。曾几何时,蓝湛还是万千少女心中念念不忘的美男子,如今看了杨迪和杜海涛的扮演之后,不得不说王一博这个颜还是帅呀。舔屏还是有舔屏的原因的。
联网主播,东北人几乎承包了中国一半以上的喜剧产业。更别提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东北籍明星。
他们的语言表达,好像天生自带笑点。我们办公室的一些东北同事,开会时一张嘴,其他人就笑。
他们还会奇怪地问:“我这说话呢,你们乐啥?”
看了这么多娱乐圈的泥石流模仿,不知道你还看过哪些呢?可以下方交流一下。
所以,我们到底在“乐啥”?
【注:此文为娱乐来扒妹原创,禁止抄袭,侵权必究!图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这次我们试图搞清楚其中的(部分)原因。
于是我采访了一些东北人和东北爱好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些东北人说:说要给你整开心了,就绝不能让你哭着走。
为什么东北人让你快乐?
开会时提到这个选题,我们全组人都笑了。
我们公司有好几个东北人。
坐得离我最近的是沈阳籍高级工程师大刘,东北口音浓重。每天都能听见他在隔壁组发出真诚的疑惑:
“哎呀妈呀,咋又 Bug 了呢?你可别搁这捅咕了,多拿出空来思考思考吧。”
还有来自黑龙江七台河的运营同事小高,说话很喜欢拍大腿。即便很平淡的工作对话,也能让人莫名其妙地激动起来。
说话也总是很生动。
有次我们组讨论文章标题,主题的大概意思是:人做事,不能在达到“还不错”时就对自己满意,习惯凑合的人生是很遗憾的。
小高走过来说:对,总考七八十分是最恶心的。
一句话扇醒还在文绉绉的我们。当时就想为她鼓掌。
总之,跟东北人在一起,可能当事人只是在正常叙事,但没听两句,你就笑趴下了。
我们在乐啥呢?
一
先说说娱乐圈泥石流——东北籍明星。
他们活在“高大上”的世界,要上节目、参加国际影展、代言昂贵商业品牌。但却喜欢表现出乡土化、普通人的一面。
特别喜欢不以“高大上”自居。
比如雷佳音吹雪。
他去参加金马奖颁奖礼,记者采访时,他回答:
“吃的还行。
确实没吃饱。”
林更新在节目中读来信,认错字了:
“林狗你好”?
我看成个“林狗你妈”。
——一般明星不敢这么耿直。实际上,在有些情况下,显得不体面。
但东北人好像不是很习惯体面。
跟明星身份,或高级场合一造成反差,就很好笑。
还有半个东北人福原爱。在微博上宣布婚讯,本来挺感人的,但紧跟着就收不住了:
“谢谢老公为了我们的爱情整这个戒指。”
——“整”这个万能动词,真是东北话的文眼。
东北电影《钢的琴》里,王千源(也是东北人)饰演的父亲给孩子讲贝多芬:
“爸爸不给你讲过贝多芬大爷的事吗?
贝大爷耳朵就背,他就听不见。”
——东北人说话,或者说东北人骨子里,很喜欢消解。消解意义、消解矫情、消解高大上。
总让你觉得:都是人,整那事儿干啥?
二
另一个就是东北的语言,太激情、太丰富了。
很多开口音。ba ba 的,pia pia 的,fa fa 的。嘴张得很大还带儿化音,伴有极强的胸腔共鸣,听着就有气势。
还有很具体的内容。东北人说话,一句话里,包含的世界特别大。
他们太擅长使用场景了。
别人是说事情,东北人是讲故事。喜欢直接把场景扑到你脸上。
比如一般人会说:
他这个人,见不得别人好。
东北著名主播万小菊会说:
看见你好他就跟两年没洗澡似的身上刺挠。
一般人打英雄联盟,会说:
我要上了!
但东北解说小智会说:
看我杀个人来给大伙助助兴!
不小心骑摩托摔倒了,东北人会说:
脑瓜子嗡一下子,心嘭一下子,地下卟愣一下子,摩托车呼隆一下子。干苞米地里去了。
用词很生猛,尤其擅长使用气势恢弘的动词,拟声词,形容词。
做不叫做,叫“整”。
蠕动不叫蠕动,叫“固拥”。
还有很多非常神奇,你都不知道哪来的,却又莫名很生动的词:
比如,“锤你一拳” 的东北话,叫“给你一电炮”。
我沈阳朋友从小就被她妈这么喊大的:
“你再整这些没用的我就给你一电炮。”
还有那些东北自创的四字成语:
西里麻哈,胡逼咧咧,齐里卡喳,舞舞喳喳。
太有想象力和画面感了。光听就能联想到动作。听多了我都嫌普通话单调。
如果普通话是“————” ,那有了这些词,东北人说话就是 “~~~~~” 间杂几个“////”。
大起大落,上下起伏,饱含着强烈的感情。
东北人要是出本字典,能提供多一个维度的语感。
我的东北同事说:
只有这么说话,才能深刻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存在。
三
东北人还很喜欢抬杠,天生的杠精,但是是不招人烦的那种。
不是故意杠,而是本能杠。控制不住。
——你知道吗?我昨天…
——我不知道。
——领导,明天我想请个假。我要去…
——不行。
说什么他们都有冲动想杠你一下,特别爱接话,特别爱岔别人。
谢娜:你觉得死和美,我选什么呀?
林更新:你选择了丑。
如果你跟一个喜欢吧唧嘴的东北人吃饭,当你试图纠正他的时候,对方通常会选择:热情地向你介绍自己为啥吧唧嘴。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逗你,反而不会反感。所以算是可爱的杠精。
最经典的还是东北人与东北母亲的对话。
东北妈有一套万能句式:
“我看你像X” ,以及 “你看我像不像X”。
——妈我想要自行车。
——我看你像自行车。
——妈我想要游戏机。
——你看我像不像游戏机。
瞬间把你怼没电。或者她本来也会给你买自行车,买游戏机,但一定要来这么一句。
虽然问题是,仔细想想,这个句式根本没有内在逻辑啊。
但就这样流传下来了,被怼的人还会笑。
四
还有一点在于,东北人真的爱演。
在他们眼里,生活到处是镜头。
说起话来根本不需要搭档,自己撑完全场。有观众就行。
每个东北人都积攒了不少口号式的段子,只要一提到相关关键词,就会触发到他们身上的开关。
——天气冷了,该穿毛裤了。
——皮裤套毛裤,必定有缘故。不是皮裤太薄,就是毛裤没毛。
当然,还有小品台词。
用台词跟你对话,且一定要把这段演完。
采访读者@良人好梦时,我俩说到了赵本山的红高粱模特队。结果开了一句头就停不下来了:
她回家跟东北朋友聚会撸串。就像一台历年春晚小品大回顾。
喝酒喝着喝着,一定会有人说 “这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另一个人就接,“这酒怎么样啊,听我给你吹”。
接梗顺畅,无缝衔接。
她平时忍得也比较辛苦。
“有给员工开会,倒不是口音,是隔壁店有个员工升官了,这个点正好让我想起一个小品,差点就顺嘴说出来,憋了半天才咽回去。就产房传喜讯那个。”
(产房传喜讯,人家生了。)
搞笑是东北人最大的天赋。小品就是东北人面对世界的眼光。
五
在让人快乐这件事上,东北人还好面儿。自己跟自己竞争。
如果第一句话让你开心了,那第二三句就得让你更开心。
东北同学小田是明显的看到大家笑就满足的东北人。
“我会好好研究该在啥场合接啥段子。网上看见的就把它植入到生活里,实际运用,段子就变成我的了。
如果我们班都是南方人我就更有成就感。要都是东北人那成就感就差点。虽然都没我好笑。”
宁可苦着自己,也不能让自己的笑话退步。不然过不去这个坎。
他在群聊里也是最活泼的。放低姿态,再帮人缓解尴尬。
“懂爱的人不会过得太差。我们都是东北大情人。”
六
东北人还从来不会不好意思。
其他地方的人有时会刻意回避自己的口音。但绝大多数东北人都不会。自我接受度极高。不太在乎别人的眼光。
比如觉得自己的普通话特别标准。基本跟主持人差不多。
还有个朋友觉得自己一点东北味没有。结果一发微信就是“酸羊肉”。口音被纠正了也坚持不改,做自己。
但我觉得她坚持的还不够,因为没有坚持 “酸羊又”。
你可能还记得网上流传的东北人读英语字母。
你看完才会明白,他们为啥会像下面这样成语接龙。
心心相印 - 印贼作父 - 父相伤害 - 害想咋滴。
地老天方 - 方兴未耐 - 耐以生存 - 存生雪花。
最后结尾的 “存生雪花” (纯生雪花),还是俩东北的知名啤酒。
东北人的自我美化也让人快乐。
刘烨说,看到自己呼扇呼扇的大眼睛,心都化了。
林更新给自己起网名叫九亿少女的梦。一点不羞耻。
王千源觉得自己演的是偶像剧,还笑得哈哈的。
雷佳音的吹雪,最近还被大家跟刘昊然做成了对比图娱乐:
记者问:你觉得自己跟刘昊然有什么区别。
雷佳音:我自己看就是,就感觉是一个人呐。
只是一个年轻的雷佳音,和一个老的刘昊然嘛。
很多人生哲理,也是他们这样顺着搞笑的段子讲出来的。
“你少拿幸福吓唬我。”
“那能倒牙的爱情都是忠贞不渝的。”
他们自己有成体系的理论,很慷慨地让人来了解。越了解,就越喜欢。
其实武林之于侠客,就像社会之于东北人。
互相有深入链接,同时不把自己当回事,也不把世界当回事。
说到最后,都是消解。东北人让人快乐,太符合逻辑了。
现在丧不流行,流行快乐了。于是我们才这么需要东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