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里香港女星嫁到内地的不多,但是比较出名的有六位,分别是钟丽缇、蔡少芬、杨颖、洪欣、伊能静、陈妍希。
一、钟丽缇和张伦硕(中国香港、山东青岛)
钟丽缇,中国香港女演员,1994年凭借《人鱼传说》迅速走红,2015年,与男友张伦硕在真人秀节目相识,一年后,在北京举行了婚礼。
二、蔡少芬和张晋(中国香港、重庆)
蔡少芬,1973年出生于香港,1993年,年仅20岁的蔡少芬出演了首部电影《魔刀侠情》而迅速走红,2008年与男友张晋宣布结婚。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毋庸置疑。
刘德华与郭富城,是双周一成之后香港最具叫座力的两个演员。
很多人或许会表示不服。
三、杨颖和黄晓明(中国香港、山东青岛)
杨颖,1989年出生于上海,13岁的时候移居香港,准确来说,杨颖并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2011年在《夏日乐悠悠》里担任女主角,开始崭露头角,这也是她生平第一次担任主角,2010年与男友黄晓明相识,5年后,两人在香港举办了世纪婚礼。
四、红欣和张丹峰(中国香港、哈尔滨)
红欣,1971年出生于香港,1990年,出演了人生首部电影《黑风客栈》,2009年,与男友张丹峰相识并结婚。
尤其同为大咖的甄子丹、梁朝伟和古天乐影迷,甚至也包括刘德华影迷。
五、伊能静和秦昊(中国台湾、辽宁沈阳)
这个话题拒绝嘴仗,需要以理服人。
伊能静,1969年出生于台湾台北,1987年,年仅18岁的她凭借一首《有我有你》宣布正式进入娱乐圈,一年后,发行的《十九岁的最后一天》正式走红,2014年2月,与男友秦昊相识,同年9月两人官宣结婚。
「票房叫座力,依托商业类电影的上限而来」
虽然要恭喜甄子丹,凭电影《怒火·重案》,刚刚登顶了港片在内地的票房冠军,但前有周星驰以低成本喜剧打败动作巨星成龙和黑帮枭雄周润发的案例,各位应该明白为何甄子丹要屈居刘郭之后。
六、陈妍希和陈晓(中国台湾、安徽合肥)
陈妍希,1983年出生于台湾,2011年,28岁的陈妍希通过出演《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迅速走红进入大众视野,2015年,与男友陈晓相识,一年后,两人高调官宣结婚。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看完后,请记得点赞评论和收藏哦,如果你有更多的故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而梁朝伟与古天乐论数据,一向都在刘郭二人之下。
郭富城「手握三个香港一番年冠,单部影片的影史票房总冠军,一次破纪录,三部影片票房进入华语片票房前三十强」,在香港影市而论,这就是双周一成之后的天花板战绩,无人可以撼动。
这其中也包括刘德华。他在香港影市的成绩是,「一番年冠一个,另外两个年冠与梁朝伟平分,只有两部电影进入华语片票房前五十强,且没有破票房纪录的历史成绩。」
而若以这几个大咖来讲,郭富城不但已上映电影数量最少,且商业作品的比例最低。
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以不可辩驳的票房成绩登顶。
这其实已经说明其非同一般的票房叫座力。
刘德华则以「史上最多的进入票房前十榜次数的成绩」,抹平了与郭富城之间在头部票房的差距。
所以将二人并列。
古天乐则等同弱化版刘德华,而且迄今「没有一番年冠与内地一番过十亿票房」。
梁朝伟在香港影市的表现一向都中规中矩。
而以内地影市情况论,「郭富城、刘德华和甄子丹三人,一人手握三部以主创身份过十亿票房的作品」,也毫无疑问是最具叫座力的演员阵营。
那些无视电影类型、仅仅比较数字的做法,明显就是无脑之举。
「单核与商业票房」
很多人言必称单抗,认为单核票房才是真实号召力。
但与之同时,又忽略电影题材、投资规模、档期及导演知名度等因素,或者纯粹只是双标娱乐圈。
所以真相被掩藏,只剩下扯皮撒泼,毫无意义。
譬如我们随意截取一个十年来观察。
从2004年到2013年,若论单主角,「刘德华9部,郭富城8部,甄子丹9部,古天乐3部」。
刘德华六部商业动作电影、两部剧情小众,最高的《风暴》达3.14亿。郭富城三部文艺电影、两部悬疑小众和一部商业动作,最高的《全城戒备》9033万。甄子丹皆动作电影,最高《叶问2》2.34亿,古天乐一部《大内密探零零狗》1亿。
再看另一个数据,十年间刘德华有22部作品「小众文艺占3部」,郭富城有18部作品「小众文艺占10部」,甄子丹21部全数商业电影,古天乐31部作品「仅一部与郭富城合拍的《柔道龙虎榜》为小众」,其他全数是商业电影,而真论单主,其实古天乐单独主角的电影数量最少。
所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单独以所谓单主角电影票房而论,郭富城在四人中确实要排到最末,但另一个事实是他仅有一部商业片,这种比较就变得无趣了。换句话说,如果郭富城大量接拍商业制作,票房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一点从他另外的商业电影票房就完全可以看出。
比如「《寒战》2.54亿、《全民目击》1.79亿、《西游记之大闹天宫》10.46亿、《道士下山》4亿、《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2亿、《寒战Ⅱ》6.78亿、《西游记之女儿国》7.2亿、《无双》12.73亿,最新的《秘密访客》2.15亿。」
这些商业电影的票房,才是决定一个演员叫座力的关键因素。
如果没有这些票房成绩打底,翁子光如何说得出一句,「郭富城片酬向来都是香港演员中最贵的那一档。」?
待映作品中,《风再起时》、《扫毒Ⅲ》,甚至还包括筹备待拍的《寒战Ⅲ》,都有问鼎票房纪录的可能性。
尤其《寒战Ⅲ》,更有再创香港影史纪录的机会。
「投入产出与性价比」
演员的片酬其实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遇到喜欢的剧本,郭富城一向是减片酬,而刘德华一般是拿片酬投资。
关于投资与性价比,其实以陆剑青和梁乐民这两位导演的作品为例,就可以说得很清楚。
《寒战》系列,第一部「投资2500万港币,香港票房4282万,内地2.54亿」,即便忽略其他区域,票房总额也超过了投资成本十倍。第二部「投资追加到8000万港币,香港票房6682万,内地6.78亿」,综合其余地区票房,票房总额亦能达到投资成本十倍。
电影《赤道》,「投资两亿,香港票房1615万,内地2.1亿」,与《寒战》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一些喜欢国际反恐类型电影的影迷一直疑惑,为什么《赤道》不拍第二部?在场面铺排过大的原因之外,投资回报比也是一个极关键的因素,虽然并不是所有叫好叫座的电影都会拍续集,但口碑票房都不如意的电影大概率没有续集可言,这是在商言商的问题。
另外关于片酬问题,九十年代初期,刘德华的片酬仅次于双周成李四人。但到了后期,郭富城凭《风云之雄霸天下》从双周一成手中夺得年冠之后,两人的片酬就已经差距很小了,刘德华凭资历可能略胜,再到郭富城在新世纪金马连庄时,就几乎追平。
刘德华在2005年启动「亚洲新星导」计划时表示,「将拿出三部电影的片酬作为资金支持,总计1250万港元。」
2008年,郭富城拍《风云Ⅱ》时媒体报道其片酬为600万。
最近期一则报道,是二人的片酬都是两千五百万。
其实就这些数字来看,香港演员的片酬相对是在比较合理的范畴内浮动,「商业大制作拿高片酬,普通小制作就减价,碰到喜欢的文艺电影甚至就象征性收取」。
甄子丹一般身兼主演和动作设计,加上动作演员的优势,片酬可能会略高于郭刘,应该是合理情况。
其他的演员(双周成李之外),则不可能逾越他们二人片酬。
他们一路,从歌坛酣战至影坛,仍显意犹未尽。
一个从歌坛跨界,连庄金马影帝之后一路逆行,商业与文艺并重,堪称十年来最能打的香港演员。
另一个数十年双线长红,在经历「马踏事件」之后,更老当益壮,频繁爆发。
刘德华,与郭富城。
或可谓香港娱乐圈斗志最强的两个人。
再无第三人其后。
而这场竞逐还没有结束。
静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