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德云社四场相声大会热热闹闹地结束了,网上的讨论却没有停息。有褒有贬,有吹捧,有吐槽。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再牛掰的艺人也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老郭说得没错。
最近朋友圈里聊的最多的话题是,从1996年开始算起,德云社创办27年了,为什么有很多老观众纷纷撤离?
目前好像德云社的观众只剩下两拨人了。郭德纲也很无奈吧。
一拨是京津地区的相声听众,尤其是男性。这一拨人占比不大。
另一拨是面向全国平时不听相声的人群,年轻女性居多。这一拨人成了德云社演出票房的主要贡献者。
于是又引申出一个问题,德云社粉圈化。
一位朋友分析:
现在德云社相声的评价体系掌握在一批男性自媒体手中,当然这对德云社大部分演员是好事。
因为想让不听相声的人从抖音里出来听相声太难了,所以不如服务熟客,德云社还可以掌控评价体系。
事实上,适合京津老观众听的演员,有高峰,史爱东,谢金,阎鹤祥,郑好。
尤其高峰有点意思。
而德云社大部分人都是打外不成功才打内的,或者装着打内的。
郭德纲属于能面向全国吸引女粉丝的,十年前捧郭德纲买票的大多是女性。
你们有没有在刷老郭视频的时候,总是会看到一位黄头发小姐姐的身影?
不得不说,这位姐姐是个铁杆纲丝!
有钱又有闲,老郭走到哪里她都跟着。
以她对德云社的支持和贡献,老郭应该给她办一张“德云相声终身免费卡”。
郭德纲成名初期,备受京津相声圈诟病,但是所幸当时舆论环境比现在宽松一百倍,也没那么多利益纠葛,人的侠气还在,最后成就了郭德纲这种传奇人物。
张鹤伦,油腻的形象限制了他。
张云雷,作为打外的相声演员好像已经成功了。
尚九熙,算是里面比较弱的,但是成小名的时候人家的确是靠段子。
至于岳云鹏就不说了,今年春晚作品咱也不好说他是打内还是打外,反正春晚现场观众笑声很大。
至于现在,德云社有点整反了,能打外的相声,自媒体都会批评。
骂郭德纲的主要是不创新,骂张云雷稀碎不会说相声,骂尚九熙像二人转,骂张鹤伦低俗……他们总能找到想骂的点。
平淡没味的德云社相声,评论家们夸他们是艺术,各种找补,或许郭德纲是想给大部分徒弟一碗饭吃,但是舆论是很奇怪的,踩着踩着就起不来了。
现在开始各行各业都注重存量,德云社那些上综艺的真有存量吗?
还有朋友认为,某种意义上,德云社的问题,其实不只是德云社的问题,大热过后,就是一个慢慢沉淀的过程。
在德云社演员里,哪些是真金子,哪些是混圈子的,分出三六九等只是时间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理解,德云社就是一只站在风口上的猪。
只不过风很大。
而且恰巧只有它一只猪而已。
李菁在某一次采访里说过德云社的问题,德云社扩张的太厉害了,学员越来越多。相当一部分学员该不会呢,就拎出去成了演员了。
拢共就那么几个园子,也放不开这么多演员啊,就得新开一家新的。
久而久之,恶性循环。
再说回演员的问题。
这几年看下来,郭德纲徒弟里能带有成长属性的,能明显感觉一次比一次好的,只有岳云鹏一人而已。
也惊艳于孟鹤堂周九良,也在抖音连追张九南,现在也看关九海、朱鹤松。
但是去年看和今年看,没有区别。
我觉得到了明年、后年也一样。不怪他们,能力在那。
郭德纲说,先红吧,红了再说。问题是红了,还有心思说相声吗?
最后说老观众撤离的问题。
如果说撤离的话,基本都是老观众。
爱听德云社的年轻女孩,无非就听那几个,比如我认识一位姑娘,年纪不大,只有20岁,听德云社3年得有了。
但她没听过其他人的相声,只听张云雷。
甚至是老郭、小岳岳和少班主郭麒麟的也不听,觉得没意思。
现在不论是大型商演,还是小园子演出,台下坐着的百分之八十是年轻女孩。喜欢的演员一出场,相机快门声咔咔响个不停,能从头拍到尾。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老观众纷纷撤离了。对不起,你们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