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在相声事业上跟侯宝林的搭档逗笑了,全国人民30多年,他跟妻子李静民的爱情故事同样感人。
1994年,姜昆唯一的女儿姜珊抹着眼泪踏上了离开北京的飞机,在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她一方面恨着父亲,一面放不下自己的梦想。
姜珊在1997年拿到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姜昆还是通过其他人的口中得知女儿高中,是最后一个人知道的人。
同样关于妻子的决定,他也是最后一个知道,李静民收拾好行李,兴高采烈的要前往美国陪伴女儿读书:“在北京你自己留着吧,我去陪女儿了。”
这对相濡以沫20多年的夫妻,经受了第1次考验。
时间过去一年。
北京大街小巷的八卦杂志,正在讨论一个大八卦。
姜昆有一个“私生子”
?!
李静民在电话里问也问不清,女儿美国的书也读不下去了,拉着一起,火速赶回北京。
到底什么情况?
1
姜昆是一个标准的北京子弟,人生的前18年都生活在北京市九城内,用他的话来说,多么安逸的生活,这辈子也没想过离开北京。
人生的打算终究抵不过时代的洪流,那不是他想不想的问题了。
高中毕业,学校里三三两两的同学被打上分到全国各地,他就踏上了去往黑龙江的火车。
姜昆觉得自己很幸运,所有发配地,地处东北的黑龙江要发达的多,在他感到庆幸时,上天又送给了他一份礼物。
火车站同学们并不安静,同龄的人一起交谈,一起唱歌,那时候的姜昆没有舞台上的幽默大方,还是一个青涩的青年。
他把自己盘缩在火车的角落,拿着帽子遮着脸,生怕别人看到他,面前摆着一本书,他用手写着,存在感降到最低。
这沉默寡言又神秘的形象,吸引了李静民的注意,她可是团里的明星人物,唱歌一把好手又能说会笑,是人群里最闪亮的存在。
基于礼貌也没有打扰他。
火车开了不久,那缩在角落里的姜昆,感觉时机到来,终于鼓起勇气,颤颤巍巍的递出了一张纸条:“你们没什么歌唱了吧?唱唱我这个吧,我写的。”
这个呆木头还是个才子,这是李静民对姜昆的第一印象。
到了黑龙江后,李静民重操旧业继续担任团里的主唱,姜昆呢,也凭借着自己的才能给团里写歌写稿。
除了火车上一次印象深刻,两人属实没有交集。
对于登上舞台,姜昆想都没想过。
与很多知名人士一样,传说故事梦幻的开端,又是舞台上一个即将登场的人,因病退下,找了姜昆来顶替。
对于那时候的观众来说,这个平常木讷的青年,在舞台上活生生换了一个人,幽默风采,他随口讲了一段相声,逗得众人前仰后合。
团长听闻这竟然是姜昆的原创相声,觉得自己发掘了一个有才能的人,这可得好好珍惜人才。
“以后你就专门写相声,相声方面太有天赋了,这些就给你来演了。”
2
团里也不是一直都有相声,人手不够,也不能安排人专门来说相声,于是姜昆除了自己专门的节目,还得去其他客场客串。
跟团里的大忙人李静民经常搭档,一个富有才艺本身就得女孩的好感,另一个光芒万丈,长得好看。
两位搭档,一来二去日久生情就成了团里有名的金童玉女。
那个年代的感情细水长流,薄薄一层纱窗纸隔在两人中间,硬生生搓磨了两年,才得了一个情人的名分。
结婚?
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更久了,足足耗费了8年,才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一结婚两个人活像开了窍一样,短短一年就有了一个宝贝女儿江珊,这个速度就快的多了。
两个人都是北京人,比起团里的其他夫妻纠结于去哪个城市,对于回到北京也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回到北京后,姜昆评价了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被分配到了,广播说唱团,遇到了自己的老师马季,系统的学习相声。
老师的徒弟众多,姜昆比起其他人只是较为拥有天赋,错过了童子功的时期,并不能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
人越多吃的饭就越少,看着背后的妻子女儿,姜昆必须有动力,跑到旧书摊里去淘过去的相声古籍。
刻苦磨练,才终于混到了老师的面前。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结识了自己一生的好友侯宝林,两人相识于微末,千里马遇到伯乐。
只要说一句话,对面绝对能给你接上口,轻松愉悦的气氛,双方都很有能力,在相声界越混越好。
在北京混的小有名气之后,春晚的导演注意到了这两位青年才俊,邀请他们登录春节联欢晚会。
不过在这之前要写出一份好的相声。
春节联欢晚会的语言节目,姜昆和侯宝林明白这更好是谁上谁火,那就不能再说以前老掉牙的套路了。
必须得写一个新点子,而且是跟时下热门的。
姜昆是这对搭档的祖师爷,写稿子的重任自然也压到了他头上,那段时间关在书房里闭门造车,愁到两天睡不着觉。
花费了一个多月打磨出了节目《错走了这一步》对得起自己相声天才的名号,两个人搭档火遍了大江南北。
之后他们成为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常客,一连登上了22年,那个年代观众甚至喊出了,没有姜昆和侯宝林绝对算不算过年,只要有他们收视率绝对暴涨。
3
每一个父亲都会游离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姜昆自然不例外,特别是唯一的宝贝女儿,掌上明珠一定得给更好的。
姜珊也不辜负自己父母的好基因,除了长相玉雪可爱,智商也格外出众,特别在文艺方面小小年纪就有所成。
11岁时就在北京少儿歌唱比赛,凭借着一首高音拿下冠军。
正值元旦佳节来临。
央视节目的导演再次敲响了姜昆的房门,千求万求,这次姜老师一定得上这档节目。
姜昆那会还有其他事并不打算,导演四处观摩,看到了女儿姜珊:“姜老师,你看你女儿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成就,不如来我们节目历练历练,父女一起同台。”
还没等姜昆说什么,妻子李静民先声夺人:“哎呀那好呀,父女俩一起上,等会我就坐在台上看着你们。”
1992年的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祝福明天》成为了江珊人生的高光时刻,随着电视转播到全国各地,她清甜的歌声,让姜珊一炮而红。
成为了当年最具人气的小明星。
人们对于小孩总是更加宽容,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小童星,自然市场上也没什么竞争压力。
短短半年,姜珊就在母亲李静民的陪伴下在全国几个重要的城市进行了很多次商演,广告必须要拍的,电影也有找上门来要求客串。
在这样高光的人生,却迎来了父亲姜昆的质疑。
姜昆在圈里混迹了大约20年生涯,才明白这是个什么吃人的地方,稍有不慎就刺得你骨头不剩。
女儿之所以成名,还是因为有一个姜昆女儿的头衔。
更害怕早早在娱乐圈混迹,与学校脱钩,心态产生变化。
他做了一个决定,强势要求女儿回到学校读书,不准她再去唱歌,同时勒令妻子李敬明不准带女儿出去商演。
这个温柔的父亲,在关于女儿事情上格外强势。
李静民劝了又劝,无济于事。
这件事情的关键到底还在姜珊,她背着父亲,姜昆在接触了娱乐圈。
在北京上学总是会接触到这些的,但是北京掀起留学的风潮,姜昆给女儿找了一所澳大利亚的学校,将人给送了出去。
也给父女俩人造成了隔阂,去澳大利亚的第1年江珊没有选择回家过年。
思女心切的姜昆去看望,也只得了一个闭门羹,除了这些妻子,李静民在这件事情上也不理解他。
4
女儿江珊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虽然没有再继续自己唱歌的事业,她仍然沉迷于娱乐圈。
高中毕业时选择了美国一所大学,就读电影制作。
等妻子踏上了美国的国土前去陪伴女儿,姜昆才明白,女儿并没有原谅自己,他不知所措不知如何破局。
留在北京的这一年带领自己的相声团忙忙碌碌,参加了一场公益活动,陪伴过个月的孩子们过一个温馨的节日。
为了体现真实。
官方要求参加活动的人带一个孤儿回家体验一个礼拜的生活,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家庭的温暖。
谢潭就这样被选上了,跟曾经待在火车角落的姜昆一样,他显的呆呆愣愣的,一副害怕别人看到他的样子。
眼睛雪亮发光,很招人疼,姜昆决定就带这个孩子回家。
这个还是木讷的外表下,是一颗聪慧敏感的心,非常具有礼貌,他会双手接过江坤给他递来的茶水。
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说着谢谢。
第2天起床后看了一会书,姜昆没有要求,他竟然会主动的承担起做家务的活动,谢潭告诉他:“老师说要知恩图报,你把我带回家了,我就要有东西感谢你。”
7天过后,这个孩子一直很乖巧。
同时姜昆跟这个孩子在交谈过后,也明白这个6岁孩子的思想中,一个孩子被从孤儿院跟随大人回家就是被收养了。
他见过很多次这种画面,并不理解什么是活动。
看着孩子湿漉漉的目光。
姜昆犹豫了,这样乖巧可怜的孩子,难道要伤了这个孩子的心吗?
他心一横,一拍脑瓜不管三七二十一,告诉其他人,这个孩子是我儿子以后他就跟在我家了。
仔细思考过后,才明白做的不妥当,女儿和妻子都还不知道,事情已经做下了。
其他人也不给他反悔的机会。
公益活动把这件好事当成正能量宣传,当天下午就见了报纸。
第2天谣言传播速度也快,七拐八弯,街头的小贩都知道:“嘿,你知道吗?姜昆背着他老婆去美国的时候,把自己私生子带回家了。”
5
李静民即使知道自己默认的,老公干不出这种惊天绯,东传西传的绯闻越传越离谱,一遍遍说的自己心里也没底。
电话里头,姜昆仍然说不清楚。
面对妻子在面前的说教,姜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就是领养的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我也不能把他送回去,我干不出那种事情。”
夫妻两人正是闹起了冷战。
女儿姜珊的意见更大,父女两人的冷战时间更长,这隔阂都没有解开,父亲就背着他另外领养了一个孩子。
女儿心里很不是滋味,做了这么多年的独生女儿,父亲的爱并不再独属于她,多年的冷战成了笑话:“有他没我,我没有弟弟。”
姜昆很执着,也不吵,也不说话。
回到北京第1年,李静民觉得难受,因为这件事情丈夫跟自己不说话,心里总有一股气。
回到美国吧,终究是异国他乡,女儿在那头也有一个小男友,明明是家也不知道去哪里。
连带着对谢潭也没有什么好脸色,这时候的谢潭已经更名为姜河。
姜河在过热的环境下长大,大环境让他明白要看人脸色,知道李妈妈对他不满意,这个孩子主动讨好。
打扫家务是必须的,会去主动搭话。
李静民也知道不能对一个孩子太过分,心里虽然不满,面上也会回答这个孩子的问题。
一来二去两个人越聊越多,这个孩子安静也很优秀,会主动陪伴在她身旁。
久而久之,两个人竟产生了感情,李静民也就喜欢和承认这么一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