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9日,北京大剧院,当时全国共有24家剧团参加此次“出彩河南——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晋京汇报演出。而作为唯一一家县级豫剧团的商丘市豫剧二团,为何也能参加此次演出,并且一票难求呢?因此,这家豫剧演出的节目为是经典剧目《打金枝》,更重要的是,在这家豫剧团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被誉为豫剧红脸王、豫剧马连良,已经76岁高龄的大名鼎鼎的刘忠河老先生!
刘忠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河南及周边省份,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当时,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人随身带着的收音机里,会不时传来“有为王(那个)坐江山非容易”的唱段。如今,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刘忠河仍宝刀不老,精神矍铄,活跃在基层舞台,为广大戏迷们送去精神食粮!
刘忠河,1943年出生,河南商丘人。在上小学时,一次,刘忠河回家路过一个戏院,听到里面正在唱戏,就怀着一种好奇心,想进到戏院看戏。可看戏需要门票,而自己又没有钱买门票。刘忠河就灵机一动,就藏在大人的宽大的衣服下,溜进了戏院。戏曲舞台上演员们那一招一式,激发了刘忠河的热情,并在心里埋下了成为一名演员的种子。
1955年,当听说豫剧团要招演员时,刘忠河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考试时 ,剧团领导对刘忠河的嗓子十分欣赏,认为他有发展前途,就收下了刘忠河这个小演员。进到剧团后,刘忠河开始了戏曲的基本功训练。两年后,刘忠河考取河南戏曲学校,成为这所学校第一批戏曲学员。在学习期间,刘忠河得到了当时豫剧界名家高连荣等老师的悉心指导。1961年,刘忠河从戏曲学校毕业,再次回到剧团,最初刘忠河是唱黑脸的,因为考虑到唱黑脸显得人丑,更怕娶不上媳妇,就改唱红脸。
1962年,刘忠河遇到了一位贵人,这位贵人就是有着“豫剧麒麟童”美誉的唐玉成大师。一次,刘忠河得以与唐玉成大师同台演戏十多天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有心的刘忠河向唐玉成大师虚心请教,得到唐玉成大师的指点后,又根据自己的噪音特点,开始摸索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
1976年,文艺迎来了文化大繁荣。刘忠河所在的商丘豫剧二团排演了《十五贯》,刘忠河有幸成为主角况钟的饰演者。1977年,在《十五贯》首场演出时,当刘忠河一开嗓,顿时掌声雷动。有些观众看得不过瘾,就连着看了一场又一场。
后来,在《辕门斩子》中,刘忠河的唱腔,再次引来一片叫好声。从此,刘忠河对自己的唱腔特点越来越有信心。
1978年,刘忠河在《打金枝》中饰演唐王一角,更是让刘忠河的名气大增。1980年,在全省首届豫剧流派汇演中,刘忠河再次凭借这部戏红极一时,观众和戏迷们对他那质朴醇厚的唱腔,洒脱大方的表演,赞赏有加。后来,随着戏曲电影《打金枝》的上映,刘忠河的粉丝又从河南波及到河南周边省份,“三天不吃馍,也要看看刘忠河”的顺口溜在坊间更是流传甚广。
《打金枝》成就了刘忠河“红脸王”的美誉。人们评价说,在河南唱红皇帝戏的有两位,一位是唐喜成大师,另一位就是刘忠河。
从1978年《打金枝》唱红,到如今四十多年过去,刘忠河并没有明星架子,像一位普通演员一样,仍旧常年执着于舞台表演,平均每年坚持不少于200场演出,给观众和戏迷们送去欢乐,被戏迷们亲切地称为布衣皇帝。这就是一位老豫剧人的质朴。
半生饰演唐王,一世布衣情怀。尽管如今的刘忠河已年近八旬,但戏曲舞台仍是他的最爱,或许,他要活到老演到老吧。而这正是豫剧的福份,也正是喜欢他的观众与戏迷们的福份。
豫剧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刘忠河在培养后生上,也是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如今,在商丘,他的弟子徒孙们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发扬光大着刘忠河刘派唱腔艺术!
刘忠河还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当初认识结发妻子胡秀兰时,因自己个子高,饭量大,常常吃不饱肚子,妻子常常把自己的馍票送给刘忠河。正是这样的举动,感到了刘忠河,刘忠河认定胡秀兰就是自己的意中人。从两人走到一起,如今,两人已携手走过60多个春秋,堪称神仙眷侣。
真诚祝愿豫东红脸王刘忠河老先生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