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里的“高营长”
1969年的6月,四川成都还在动荡当中,1000多人被迫到农场改造。
两天后,大邑刘文彩庄园的劳动农场,发生了一件让人始料未及的事情,一位牧民清早推开牛棚大门,想要拿些草料,却看到房梁上悬挂着一个人。
牧民吓得连连后退,走出门后回过神来,才一边高喊着:“死人了。”一边向外跑去。
听到动静农场负责人匆匆赶到现场,此时门前已经站满了围观的人。
房梁上挂着的是一名男性,胡子拉碴,衣衫破旧,虽然灰头土脸,但从面容来看,这是一个俊俏且自带几分英气的人。
大家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可就是没人前来认领尸体,一位老者盯着男子看了半天,突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这…这是,这是高营长呀!”
一听有人称呼“高营长”的名讳,人群突然躁动起来,不过始终没人敢站出来说句话。
大家自然知道他是何许人,只是现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有心之人想要挑起祸端,无辜之人害怕引火上身,人人如履薄冰,都不敢冒险出头。
男子的死很快传到城外,可还不等医官过来验证,他的尸体就被农场的人匆匆带去火化。
就这样,几缕青烟,一位柔情男儿化作一捧黄土,年轻的生命如此逝去,不免可悲可叹。
而这世间从此以后再无高营长,一个时代的荧幕男神也就此陨落,他的职业生涯留给后人的,只剩下那些被毁得差不多的影像。
不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什么高营长,他也没当什么官,他只是一个当红演员,深入人心的高营长就是他在《南征北战》中塑造的一个角色。
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由于演技惊人,所以老百姓只记住了他在剧里的名字。
其实他的本名叫做冯贻喆,当了话剧演员后,取了中间的贻字,化名冯喆开始闯荡演艺圈。
如果不出意外,他未来可能会是一个超级巨星,不过可惜的是,他顺遂的人生终究还是被一段婚姻给毁了。
冯喆,1920年8月13日出生于天津,原籍广东南海。
他的父亲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了铁路管理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的一直都是铁路管理工作。
他的母亲是一个大茶商的女儿,也是国外正规名牌大学毕业,两家门当户对的结合,在当时也是一段佳话。
所以冯喆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家庭里,受到中西结合的文化熏陶,他既有修养学识,思想又开明。
不过,这样安逸的日子并未过太久,意外突然降临。
1937年,遭遇变故后,父亲带着全家搬到上海,那时的上海也不太平。
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将他们安顿好后,就在朋友的介绍下去到西南管理铁路运输。
冯喆就这样在上海生活下来,他上有一个哥哥,已经去到国外读书,下有一个妹妹,也进入女子学校学习。
而母亲心系在外的父亲,根本无暇顾及兄妹俩,所以两人一有空,就喜欢到溜冰馆滑冰。
在那里,冯喆结识了韩非,这个人后来还成为他的贵人。
很快,因为开朗的性格,他就成为新住所里的孩子王,大家也特别喜欢听他讲故事。
即使生活没有像以前花园洋房里那样,衣来伸手,也好过颠沛流离的日子。
但是好景不长,灾难接踵而至,这个家庭再次迎来致命一击。
他的哥哥得了肺病,也就是肺结核,全身上下打了石膏,只留一个头和排泄的地方的在外面。
他的父亲也在连年的战争中,失去了联系,全家没了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
没办法,冯喆只能辍学在家,变卖家产为哥哥治病。
可是这个病就相当于现在的癌症,想要治好遥遥无期,没了值钱的家当,冯喆一时间束手无策。
就在此时,韩非找到他,韩非是一名话剧演员,在他的推荐下,冯喆进入上海“美艺剧团”学习。
因为从小学过大提琴,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很快适应新身份,踏上了演艺之路。
不过,或许他天生就适合舞台,俊朗的面容,挺拔的身姿,高挺的鼻梁,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结合精湛的演技,进入社团没多久,他就成了小有名气的话剧演员。
后来剧团解散,他又带领大家重组了一个同茂剧团,并前前后后演了一百多场揭露黑暗社会的话剧,在话剧界为自己奠定了基础,也为自己后来的遭遇埋下了祸根。
1944年,在他成为当红小生时,父亲终于联系上他,可那时哥哥已经病重去世,他也成为话剧演员,一切再也来不及。
心态放正后,他继续打磨演技,直到解散剧团,进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他才开始转型。
从话剧到电影,其实对他来说并不难,一年后,他就主演了《裙带风》,积攒不少名气。
之后四年一路向上,分别在《忆江南》中饰演青年诗人黎稚云,《一帆风顺》中饰演小职员田宝林,《恋爱之道》中饰演周家浩,《风雨江南》中饰演李春堂。
每一部都担任着重要角色,打动无数观影人,他因此也成为影坛一颗闪亮的新星,未来可期。
不过为了更好地发展,后期他加入了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相继出演了《结亲》、《十步芳草》、《鸾凤怨》等多部影片。
一个个角色在他的塑造下,仿佛栩栩如生,他成了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一时间风光无限。
而多年话剧积累加上电影经验,他也总结出一个理论:塑造角色,首先要融入其中,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
凭借自己对每个角色的独特理解,他的演出更加深入人心,年纪轻轻,影视界就对他寄予厚望。
可他没有那么大的宏图大志,只想做好眼下的事情。
但很多时候都是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在他正当红时,想要攀上他的千金小姐数不胜数,喜欢他的美女也比比皆是。
可他谁也不想要,只想遵从内心选择挚爱之人,不过没多久,他真就遇到喜欢的人。
一天,无意路过一处庄园,进去观摩话剧时,他在舞台上看到了一个明眸皓齿,楚楚动人的女子。
一打听,才知道她叫张光茹,是一个并没有什么名气的话剧演员。
这些他倒不在意,只是那会不太会表达感情,即使话剧结束,目光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他也没有贸然上前搭话。
回家后,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全是那个女孩的身影,冯喆开始后悔没能大胆一些,上前要个联系地址。
但缘分就是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在大木桥的公共汽车站,他看到了等车的张光茹。
喜出望外的他赶紧上前,开口说道:“我昨天晚上看了你的演出,非常好。”
张光茹转过头来,矜持地笑了笑,随后便转过身去没有回话。
在她这个行业,每天见到的登徒浪子数不胜数,她不想卷入是非当中,再次沦为笑柄。
冯喆没有被她的高冷所吓倒,而是继续自言自语道:“你平时喜欢什么书呀?我喜欢张恨水的小说。”
小说勾起了张光茹的兴趣,平时闲暇之时她最喜欢的就是看看书。
两人也因为这个话题一路闲聊,直到临近黄昏才各自分开,回到家冯喆回想这一天的经过,脸上藏不住的笑意。
自此之后,只要有空冯喆就往张光茹那边跑,顺道带上一两本小说,与她交流阅读心得。
两人也有很多共同话题,比如演戏这块,他们也能拿出来说一二。
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愫,可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一直就这么暧昧着。
直到冯喆看了一部外国的爱情片,大着胆子的他把张光茹拉到电影院,让她也看一遍。
因为她不懂英语,冯喆就把每句话都讲解给她听,看着冯喆温文尔雅的样子,她也放下了心中的防备。
昏黄的灯光配上才子佳人,两人感情急速升温,最终确定了关系。
不过张光茹有一个条件,两人的恋情暂时不公开。
其实她心里明白,两人有莫大的差距,更何况,她还有一段不耻的往事,不知道怎么跟冯喆开口,不公开是对冯喆最好的保护。
但是,不等她主动交代,冯喆看到她的断指后,还是小心翼翼地询问受伤缘由,没办法,她这才说出了自己的过往。
其实她不叫张光茹,和冯喆一样,这只是她的一个艺名,她的原名叫张启珍,1930年出生于四川宜宾。
她小冯喆整整十岁,而身世,却比冯喆凄惨得多。
她的父亲是一个落魄秀才,风雨飘摇的年代,凭借这点文化知识,根本无法养家糊口。
所以,她家家境贫穷,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小小的张光茹也常常饿得面黄肌瘦。
而当时为了节省口粮,母亲还狠下心来将她送到剧团学艺,每天跟在师傅身后打杂学习川剧表演,她才算能吃上一口饱饭。
九岁那年,凭借过人的才能,张光茹成功加入宜宾“凡尔登戏院”,开始四处登台表演。
虽然当时年纪小,但她看上已经十分老练,加上日夜不分的刻苦学艺,没多久她就成为当地的川剧红伶。
如果不出意外,她也会成为一个人人膜拜的川剧大师,只是命运总爱捉弄人。
在她十二岁登台表演的时候,被一个军官看中,硬要将她纳为小妾。
她誓死不从,军官就找到他的母亲,承诺给出重金彩礼,吃了太多的苦日子,母亲见钱眼开,当即就应下了这门婚事,年幼的张光茹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过她没有被打倒,订婚宴那天,趁人不备她逃婚了,并一路从内江到资中,靠唱戏养活了自己。
风头过后,她回到了宜宾的老家,继续自己的川剧事业,只是人生还是不太顺遂。
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张光茹,在她快要成年的时候,被阔少陈三少爷看中,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年少无知,错把虚情假意当真言,几次台下捧场,花言巧语,她就芳心暗许。
于是顺理成章,她住进了陈三少爷的别苑,原以为这场爱情是救赎,却不料被推下深渊。
没过多久,风流成性的陈三少爷就开始腻了,天天跑到外面寻花问柳。
另寻新欢后,张光茹也被赶出别苑,心灰意冷的她挥刀砍下小拇指,决定再也不要轻信男人。
为了不再想起这些痛苦的回忆,她离开了这个伤心地,孤身一人前往重庆。
但重庆等着她的,却是另一个深渊,唱戏谋生的她被重庆警察局局长看中,强行将她占为己有。
后来还是她改学话剧,加入应云卫的中华剧艺社,才摆脱了这种黯淡无光的生活。
这次来上海,也是跟着剧团过来演出的,却不料遇到了冯喆。
两人身份悬殊,但他一点都不嫌弃,明知道母亲看中门第,依旧坚持要和张光茹在一起。
不顾父母的反对,冯喆一意孤行,并于1949年5月7日,在香港六国饭店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那一年,冯喆二十九岁,张光茹十九岁,在父亲只是过来签个字,母亲不肯出席,亲人一片叫衰声中,两人共结连理。
小两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只是这些差距根深蒂固,两人的婚姻注定不会太平。
婚后冯喆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几乎天天呆在剧组拍戏,两人也因此聚少离多。
而新婚燕尔,丈夫高大帅气,爱耍小性子的张光茹自然提心吊胆,生怕他在外面勾三搭四,或者与其他女演员暗生情愫。
敏感和猜疑,让这段感情出现了裂痕,也让冯喆一度叫苦连天,名气中夹杂着的,是夫妻俩不断来回拉扯的爱情。
1952年,冯喆开始拍摄那部具有特别意义的《南征北战》。
拍摄结束后,他迫切想要一个孩子,找到张光茹商量,却被冷脸回绝。
心痛的冯喆只能背上沉重的包袱,随慰问团去到朝鲜前线演出。
或许是几个月不见,亦或许是听说前线的惊险,冯喆回来后,两人重归于好,张光茹紧紧抱着他,决定同意那个请求。
很快,张光茹如愿怀孕,小腹微隆,她也放下了那些小性子,静待孩子的到来。
可是天不遂人愿,在冯喆无意提到遇前女友之事,加上他拿妻子与对方身材相比,气急败坏的张光茹恢复了以前高抬腿的练功。
就这样,孩子在剧烈运动下流产了,第二年也是如此,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后,怀了孩子又意外流产。
而她也因为输卵管堵塞,彻底失去了生育能力,自此开始郁郁寡欢。
没过多久,冯喆也发生了意外,在拍摄《淮上人家》时,有一场戏需要进到脏水中。
他知道有危险,还是选择跳了进去,结果不幸感染血吸虫病,摘除了脾脏和胰腺,身体越来越差。
病床在窝,急需关心,可张光茹沉浸在悲痛中,没有任何体贴和安慰的话,冯喆逐渐心灰意冷。
两人的婚姻名存实亡,当时为了减少离婚给冯喆带来的影响,张光茹独自离开上海,回到四川成都,开始回归老本行。
从此以后,夫妻俩开始两地分居的生活,互不干扰。
冯喆也开始静下心来努力工作,接着又出演了《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记》等多部经典作品,名气到达顶点。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和张光茹除了离婚不会再有任何交集的时候,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再次把他们捆绑到一起。
一天,不知被什么鬼迷心窍的冯喆在百货大楼看到一个美女后,便一直尾随。
直到美女进入警察局,将他抓起来,他才知道对方是个警察。
可后悔已经为时已晚,这件事影响很大,他被开除党籍并降了两级工资,调往了成都。
当他兴冲冲的找到张光茹时,原本欣喜的张光茹却在得知被调真相时,不顾他的苦苦哀求,死心将他赶出门外。
此后,五年间,两人虽然一直都在成都,但始终各司其职,也没能挽救这份感情。
冯喆也因此爱上了酗酒,恍恍惚惚拍摄了人生最后两部戏《金江沙畔》和《桃花扇》后,就天天躲在酒馆买醉。
没多久,在那种变故中,他一个外乡人成为众矢之的,万念俱灰的他选择了上吊自杀。
一代巨星落下帷幕,他死时只有49岁,后来平反后骨灰也被送往广东烈士陵园安葬。
得知此事的张光茹后悔不已,临死前冯喆曾过来求和,可她还是狠心的将他拒之门外。
并且还在那场变故中,狠心说出他跟随女警察的事迹,让他颜面无存,心灰意冷。
她对不起他,是她的出现,才让这个人开始走下坡路,最终无意之举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冯喆也用死来证明对她的忠心不渝,多年后,心怀愧疚的张光茹一直未嫁,她的日记也写满了冯喆的名字。
在写下“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绵绵,君虽逝去我恋君,梦里相逢话苦甜”的诗句后,她也悄然离世,享年64岁,死后不肯与冯喆葬在一起。
才子佳人的故事到此终结,如果当时两人没有相遇,可能一切都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人生世事无常,没有如果这个选项,两人情深缘浅,他们的爱情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涂抹了一笔别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