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苏荣
拉苏荣(1947年6月—2022年12月31日),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蒙古族,中央民族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60年参加乌兰牧骑,自此开启了舞台艺术生涯。1962年进入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后在中国音乐学院深造。1984年考入内蒙古大学蒙古文学研究生班。2003年起开始担任“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专家工作小组”中方首席专家,为蒙古族长调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被选为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会长。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1906期,内容有删改。
拉苏荣先生被誉为“新中国第二代蒙古族歌王”“现当代歌王”“全世界蒙古人的大歌唱家”,草原是他的灵魂,牧民在他的心中。作为第一代乌兰牧骑队员(“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一位集演唱、研究、传承和教学于一身的艺术家,他一生以传承长调为己任,把长调从草原带到了城市,从蒙古包唱到了舞台;他多年来奔走疾呼,为蒙古族长调艺术保护与研究留下了宝贵的价值遗产与精神财富。
2022年12月31日23时47分,2023年新年钟声敲响的前一刻,拉苏荣先生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75岁。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回顾拉苏荣先生如长调般悠扬而高亢的一生,缅怀这位永葆“为人民而歌”初心的草原歌王!
伴歌而生
1947年,拉苏荣出生在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今鄂尔多斯市呼和木独镇)的查干淖尔嘎查。父亲为其取名为“拉苏荣”,即藏语“天的智慧”的含义。在鄂尔多斯,几乎人人都能歌善舞,个个都会吹拉弹唱。
拉苏荣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蒙古族贤妻良母,她心地善良、勤劳能干,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歌手。从襁褓中的婴儿到蹒跚学步,从初谙世事到长大成人,母亲的长调一直伴随着拉苏荣,优美动听的鄂尔多斯民歌融化在母亲洁白的乳汁中,一点一滴地融入了小拉苏荣幼小的心灵深处。
拉苏荣的父亲是一位云游四海、知识渊博的高僧。父亲淳朴善良的秉性扎根在小拉苏荣年幼的心中;父亲讲的好多蒙古经文、诗歌、传说故事、谜语、谚语、绕口令,每时每刻都启发着小拉苏荣的“天的智慧”。小拉苏荣经常跟着父亲去寺院、参加敖包祭祀、看家乡当地的那达慕等民间民俗节庆聚会,因为这些场合恰好是当地民间歌手们展示才华的舞台。
小拉苏荣在歌声中逐渐成长,而歌声也给他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他在民族歌曲的天空中自由快乐地翱翔。他像母亲那样唱歌,把燃烧在胸中的激情唱给草原。无论是骑马、放牧还是剪羊毛,小拉苏荣都会对着茫茫天地放歌吟唱,大自然就是他的舞台,天空、大地、花草、畜群成了他的听众。
1960年,这位智慧而英俊的小小少年,凭着与众不同的演唱天赋,13岁便被杭锦旗乌兰牧骑招收为小演员,成为这支红色文艺宣传队的一员。当时,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孩子将来会对我国的民族歌唱事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博采众长
小拉苏荣在进入乌兰牧骑11个月之后,却因为青春期变声被误以为嗓子坏了,而被辞退回家。这是他在人生旅途和艺术生涯上遇到的第一个挫折。拉苏荣在重返家乡放牧后,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1962年秋天,在舅舅的引荐下,拉苏荣报考了内蒙古艺术学校。
但在当年,各行各业都在为尽早渡过难关而共同努力着。根据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内蒙古艺术学校暂停招生(一届)工作。未承想,值得庆幸的,也是若干年后一直让这个学校骄傲的是,当时莫尔吉胡校长慧眼识英オ,以前无先例的魄力,经过正规而严格的考核,招进了这一届唯一的一名学生——拉苏荣!而拉苏荣也用自己的努力和对艺术的执着,向莫尔吉胡校长证明了他当年的果断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莫尔吉胡旧照
拉苏荣在内蒙古艺术学校的第一任声乐老师是著名长调教育家昭那斯图教授。昭那斯图是锡林郭勒草原长调民歌流派的杰出代表和重要传人,特别精通乌珠穆沁草原长调民歌。在昭那斯图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拉苏荣熟悉和初步掌握了锡林郭勒草原传统长调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后来,经昭那斯图老师的推动与引荐,拉苏荣开始学习马头琴并认识了闻名中外的马头琴老师色·拉西老先生。色·拉西是蒙古族音乐史上赫赫有名的蒙古族潮尔马头琴演奏大师,也是科尔沁长调民歌、短调民歌的重要传人。在色·拉西老师的辛勤培养下,拉苏荣不仅熟悉了民族乐器马头琴,而且学会了科尔沁民歌的演奏特点和演唱技巧。
1962年圣诞节,内蒙古艺术学校为迎接阿尔巴尼亚贵宾,组织了一场盛大的联欢晚会,拉苏荣代表学校与学生演出节目,并第一次见到了蒙古族长调最优秀的歌者哈扎布。哈扎布极富民族情感与特色的长调演唱,深深地感染了年轻的拉苏荣,拉苏荣将其视为偶像。从此,两人相互学习,关系密切,成为好友。13年后,拉苏荣成为哈扎布亲授的第一个大弟子。
1965年,拉苏荣被选送到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有机会得到汤雪耕教授的点拨与指教。汤雪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对中国的民族声乐和西洋唱法颇有独到的见解。在汤雪耕先生的栽培下,拉苏荣对外国作品以及汉族民歌的演唱方法与技巧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此外,拉苏荣还得到了宝音德力格尔老师的指导。宝音德力格尔是蒙古族著名女歌唱家,有“蒙古族长调歌后”之称。1963年,宝音德力格尔在内蒙古艺术学校声乐研修班期间,拉苏荣从宝音德力格尔那里学习了呼伦贝尔风格的巴尔虎长调等蒙古族长调民歌,并丰富了自己的长调民歌技巧。
拉苏荣幸得上述几位大师的真传,这位来自鄂尔多斯高原库布其沙漠深处的学子,犹如一块璞玉,经过雕琢,渐渐散发出耀眼的光彩。拉苏荣在继承和弘扬蒙古族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又借鉴了兄弟民族及西方音乐的声乐技巧,达到了长调抒情的至高境界——天籁与心籁浑然一体。1965年,正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0周年,拉苏荣随中央代表团赴新疆演出,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高兴地称赞道:“我们的小哈扎布培养出来了!”
挽救长调
从1966年开始,许多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歌曲被禁止演唱,世世代代流传于草原的蒙古族文化艺术精品——长调民歌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但拉苏荣依然坚守着对音乐、对艺术的热爱,他没有退缩,而是想办法使长调得以继续生存。
这一时期,乌兰牧骑这支文艺演出队在草原上十分活跃。拉苏荣随乌兰牧骑奔走于内蒙古各地和祖国的大江南北,为草原牧民和各地基层群众演出。为了不让蒙古长调民歌艺术失传与绝种,也为了蒙古族长调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拉苏荣结合当时社会的潮流趋势,探索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与红色歌曲糅合的新办法,演唱与录制了《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奶酒献给毛主席》《赞歌》《北疆赞歌》《金色的边疆我的故乡》等一大批具有鲜明的蒙古民族风格又振奋人心的歌曲,得到中央与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的极大支持。
除此之外,拉苏荣还注重保护、抢救老艺术家的艺术成果。1966—1976年,拉苏荣积极抢救了一批哈扎布的唱片。他一有空就仔细钻研这些唱片,那悠长而庄严的旋律、繁复的波折音和只可意会的内在节奏,都让拉苏荣的内心归于平静。拉苏荣也凭借着自己对哈扎布艺术成果的尊重和保护,感动了哈扎布。1975年,拉苏荣如愿以偿地成为哈扎布亲授的第一个大弟子,并被恩师赞许为“翱翔在长调天空里众多群雁中的领头雁”。
在拉苏荣看来,谈蒙古族长调民歌艺术,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昭那斯图是必须要隆重推出的三个名字,他甚至生动地将三人比作锅灶的三块柱石,三足鼎立一般支撑着长调民歌的发展与流传。20世纪80年代起,拉苏荣不辞辛苦地登门拜访老一辈长调歌唱家,走入草原深处,对年事已高的牧民进行采访,坚持在演出之余笔耕不辍,在口传心授的基础上,先后为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昭那斯图撰写并出版了人物传记,记述了三位大师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历程,从人文、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为弘扬蒙古民族声乐长调演唱艺术作出了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贡献。
《哈扎布传》手稿
《宝音德力格尔传》手稿
2003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申请马头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给了拉苏荣等蒙古族艺术家一个启示——蒙古族长调完全具备进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行列的条件。作为中蒙两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专家小组的中方首席专家,拉苏荣为之积极奔走,全力配合申报。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中蒙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名列其中。
自2006年起,拉苏荣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等数十所高校进行蒙古族长调展演和专题讲座,给高校学子讲述蒙古族长调的产生及其魅力所在,大力呼吁保护与弘扬蒙古族音乐原生态艺术——长调民歌,并受到了广大校园师生的喜爱与支持。这项活动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欣赏了蒙古族传统音乐,并不断促进了兄弟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团结。
尽管申遗成功,但全社会对长调民歌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的认识程度、保护程度,还是让拉苏荣深感忧虑:“对长调来说,仅仅从人类之宝的角度去进行单一传承难达到目的,只有复合型的培养才能保证长调的生命,只有保护好长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的一片绿色,让生态平衡,让艺术与自然达到一种和谐,才能真正保护长调艺术。”
于是,拉苏荣郑重提出,保护长调一定要与保护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语言载体一起进行。2008年,拉苏荣在家乡呼和木独镇査干敖包开始了盖房子、挖井、拉电线的生活——他要在这里种下一片“长调林”。尽管在茫茫草原、瀚海大漠之中,“长调林”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但拉苏荣却依然乐此不疲。
从艺60多年来,拉苏荣视蒙古长调音乐为生命,一直为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殚精竭虑。纵观其辉煌灿烂的一生,他始终初心不改,他的歌声像一条绿色的旋律,从草原涌向舞台,又从舞台流淌进人民的心中。舞台变了,但他对蒙古长调艺术的追求没有变;观众变了,但他用歌声歌唱祖国、歌唱民族、歌唱人民的一腔热忱没有变;环境变了,但他血液里流淌着的来自蒙古草原的“长调DNA”没有变。
敬爱的拉苏荣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1995年拉苏荣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绿色旋律——拉苏荣独唱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