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圈有两个王劲松,名字一模一样
年龄仅仅相差一岁,都是演技扎实没有绯闻的实力派。
这两个王劲松一前一后走上演艺之路。
两人在事业上几乎没有交集,也从来没有合作过,
都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荧幕形象,成为圈内令人尊敬的前辈。
先说1967年出生在江苏,年长一岁的王劲松,
父母都是普通职工,跟文艺没有半毛钱关系,
小时候父亲希望他好好学习,以后考个好大学,
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改变卖力气的命运。
但王劲松的成绩并不好,他也没有什么特长,
小时候最感兴趣的就是看露天电影。
每次有放映队下乡播放影片,他都会跑去看,
哪怕看过很多遍,台词都记住了依然兴致勃勃。
高三那年,江苏戏剧学校到他的老家来招生,
他便偷偷去报名,结果真的被录取了。
回到家后父亲知道他要读戏剧学院的消息后,
气得想要揍他,父子俩僵持了一晚上,
父亲还是悄悄留下了五十元钱作为儿子的学费,
成全他这个表演梦。
1987年王劲松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
扛着行李来到南京,从车站一路走到了喜剧学院的门口,
从此开始了两年的求学生活。
江苏的王劲松考上喜剧学院的时候,
黑龙江的王劲松还在一个啤酒厂打工。
1968年,这个王劲松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父亲是一名电工,母亲是一名中学老师。
穷是王劲松小时候最深刻的印象,
每到月底家里的钱总是不够用,
父亲总要出去借几块钱维持生活。
小时候一家人非常节约,当时家里有一盏白炽灯,
晚上照的家里很亮,但很费电,
到点关灯成为了王家松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高中毕业的时候,父母同样希望他考大学,
以后出来找个好工作,但王劲松却想早点打工赚钱,
为家里减轻负担,身为长子的他早早就把责任扛在了肩上。
父亲帮他在家附近的啤酒厂找了一个工作,
王劲松的主要工作是过滤,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动作,
既枯燥乏味又非常辛苦。
那时候王劲松最大的乐趣就是参加厂里的文艺晚会,
他喜欢登台给大家表演节目,
除了模仿电视上的小品外他还会自己想段子表演,
那个年代流行的霹雳舞、流行歌曲他也全都会。
几年啤酒厂的工作下来,王劲松对表演的热爱越来越强,
当他听说可以到北京进修表演时,
回家找父母商量自己想继续上学。
当时的他已经22岁,但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想法,
就这样王劲松一个人来到了北京,
顺利通过了北电的考试,成为了90级的大龄新生。
在江苏戏剧学校王劲松的同班同学还有侯勇,
毕业后凭借《冲出亚马逊》红遍全国,
但当时却是班里最节俭的人。
当时他们这批学生都很穷,连菜都舍不得吃,
侯勇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发霉了都舍不得扔。
王劲松那时是班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放假的时候老师把他留下来免费补习台词。
当时学校的宿舍已经封闭了,
他为了省下宾馆钱每天晚上偷偷跑回宿舍住。
因为害怕被巡逻的保安发现,
晚上他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上厕所也不敢上。
经过两年的学习后,王劲松顺利毕业了,
只不过找工作又成了难事,
他没有像同学侯勇一样进入军区文工团,
如同他父亲说的那样连个正经工作都找不到。
后来他看到当地一家剧院在招人,
只有两个要求,身高一六五以上,嗓门要大。
王劲松这两个条件都符合,还是表演专业的,
他被顺利录取了,但他并没有登台的机会,
最开始的工作是当搬运工。
剧团经常要到各地去巡演,每次都要装卸各种舞台设备,
王劲松就干这个工作,根本没人在乎他学的是什么,
只是到处吆喝他扛东西。
当时王劲松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块钱,
不够租房不够吃,团长看他年轻勤快,
特批将单位的资料室腾出来给他住。
这个小房间只有几平米,书占了一大半,
这便是王劲松第一个家,也让他有机会沉淀下来看了很多书。
后来王劲松才有机会登台从龙套做起,
慢慢熬成了配角、主角,
只不过当时国内戏剧、话剧市场正在急剧萎缩,
影视行业正在崛起,他的收入依旧少得可怜。
相比之下就读于北电的王劲松在事业上要顺利许多,
北电90级是个明星班,黄磊、姜武、贾妮、谢兰都是这个班的学生。
王劲松和黄磊在大学期间住在一个宿舍,
晚上到点就关灯断电。
男孩子到晚上容易饿,他们便寻思着在宿舍里做点吃的,
便冒险从水房里引了一根燃气管到宿舍,晚上偷偷煮面条吃。
晚上熄灯后一个宿舍七个男孩在床上聊天、唱歌,
那样的生活比啤酒厂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但在大二的时候,王劲松的母亲病重,
他不得不请假回家照顾已经卧床不起的母亲。
王劲松从小到大都是个孝顺的孩子,
看到吃不下饭的母亲他心痛不已,
他每天编各种笑话逗母亲开心,哄着母亲吃饭。
但他的孝顺并没有换来奇迹,
母亲还是病逝了,他继续回到北京上学,
妹妹在家陪伴父亲,
从那时起回家尽孝和留在北京发展事业就成为了他的难题。
王劲松同样赶上了戏剧市场萎缩,影视井喷发展的时代,
只不过北京各大学院对于话剧表演非常重视,
还有人艺、青年剧院、中央实验剧团这样专注演话剧的单位,
大部分影视资源也都在北京,见组面试非常方便。
在大学期间王劲松就参演了很多影视剧,
同学黄磊还和张国荣一起主演了电影《夜半歌声》。
每个学期同学们还要排练不同的话剧作品,
学术氛围非常浓,也是王劲松梦想中的生活。
北电毕业后他被青年艺术剧院录取,
有了稳定的单位,既能演话剧,又能接演影视剧。
当时黄磊报考了北电的研究生,继续在学校深造,
这个念头也在深深吸引着王劲松。
在青年艺术剧院工作两年后他决定回北电考研,
但这个想法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父亲远在东北,虽然有女儿陪在身边,
但他对这个儿子非常想念,更加心疼儿子一边做创作一边工作,
只想让儿子有个稳定踏实的工作。
王劲松这时也意识到父亲经常一个人在家太孤独,
妹妹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能事事周到,
最好的办法便是给父亲找个老伴儿。
在他的积极张罗下,父亲很快再婚了,
继母是母亲在世时的主治医生,对这一家人的印象非常好。
王劲松把继母当成亲生母亲一样孝顺,
两人经常通话,他对父亲的生活也放心多了,
他也顺利考上了北电的研究生,回到学校继续钻研表演。
而江苏的王劲松还在剧团里过着按部就班的日子,
当时有很多剧组到南京来拍戏,
他也获得了很多客串的机会,
既有稳定的工作,还能赚一点外快,
自以为生活非常舒适。
直到有一次,王劲松在剧组认识了傅彪,
一个已经出演多部电影,算得上‘腕儿’的演员。
傅彪觉得王劲松的戏很好,待在南京实在可惜,
建议他到北京发展,能接到更好的资源。
王劲松却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熟门熟路不愁吃穿,
到了北京还得到处去面试,拉不下面子。
傅彪却把他训了一顿,生拉硬拽让他来到北京发展,
并用自己的面子把他带到各个剧组,
逢人就介绍,这是我兄弟,戏好便宜,给个机会。
王劲松就这样稀里糊涂得离开了南京,
来到北京继续当配角,最初他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
依旧按照原来的方式演戏。
的确如同傅彪所说进入到很多更加专业的剧组,
认识了很多厉害的导演和演员,
但他的表演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的角色也没有被记住。
傅彪去世的时候,他曾对王劲松说:“你把老生演好,以后有饭吃。”
因为傅彪这句话,王劲松决定演好老生,
专心只把这一个类型钻到底。
2005年,他出演张黎导演的《锦衣卫》,
他有一句台词说不顺,觉得非常不合理,
便想找编剧和导演改一下。
结果张黎并没有改台词,而是对他说,
你把对手的台词记住这句话就顺了。
张黎的这句话一言惊醒梦中人,
王劲松这才意识到多年来自己只去体会自己的角色,
从那时起他便要求自己把对手的台词全都记下来。
这部剧拍完之后张黎对王劲松非常满意,
立马给了他另一个角色,《大明王朝1566》中的太监杨金水。
在剧中有很多体罚的戏王劲松都要求亲自上阵,
既不找替身,也不讨巧,真实感受角色的历程。
这也是他第一个在荧屏上被记住的角色,
甚至获得了中国第一太监的赞誉,
他终于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在京圈站住了脚。
而北电的王劲松已经研究生毕业,
和他的同学黄磊一样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老师。
这期间王劲松也参演了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
在经典的家暴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
他饰演敲诈安嘉和的记者叶斗,最后反被杀害,
他的死让安嘉和开始疯狂。
王劲松和黄磊关系非常好,两人曾经是同宿舍的同学,
后来又都在北电任教,在黄磊转型导演后,
他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每部戏都会跨刀加盟,
在《夜半歌声》《天一生水》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此外王劲松还参演过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
陈凯歌的《赵氏孤儿》,陈可辛的《武侠》,
他合作了很多大导演,一线演员,但他始终是个配角。
并不是王劲松无法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角色,
而是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表演教学中,
演戏反而成为了他的表演体验。
从2002年起,王劲松便担任北电表演学院的副院长,
杨幂、刘亦菲、关晓彤、王俊凯都是他的明星学子。
王劲松还是每一届北电招生的主考官,
这几年向往表演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每年的报名人数多达几万人,他就是那个百里挑一的考官。
开心麻花有一个演员名叫魏翔,当了好多年的配角,
终于在今年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熬成了主角,
当年他在艺考中形象不突出,情景剧表演时连搭档都没有找到。
但就是王劲松发现了这个好苗子,将他挑了出来,
成就了一个如今能够挑起大梁的男主角。
另一个王劲松也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他同样出演了很多小角色,戏份都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琅琊榜》中的言侯爷,《破冰行动》中的林耀东。
他的角色从古装到现代,从谍战到商场,
几乎没有他不能驾驭的角色,
他也通过自己的精彩的表演多次获得奖项青睐。
王劲松也曾经提出过年轻演员的问题,
在白玉兰大师课上,他批评很多年轻演员连台词都记不住,
台词没有错便沾沾自喜,对于表演没有深入研究。
王劲松的话很快便登上了热搜,
他的话扯下了当今影视圈的一块遮羞布,
只不过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很少有人愿意这样直言。
两个王劲松都从当年怀抱表演梦想的年轻人,
成长为了影响后辈的表演老师,
一个在学校培养演员,一个在剧组做榜样。
这两个王劲松还有一个共同点,
几乎从不参加综艺节目和访谈节目,
也从不提及自己的私生活,更不炒作博流量。
如今影视黄金越来越好,演员的收入越来越高,
但王劲松这样的演员却越来越少,有两个还是同名真的是巧合。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前辈在,
才让演艺圈有了标准和标杆,也让观众期待有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好演员。
并不是高颜值、高片酬,当上主角就会被观众认可,
小小的配角也能被好的演员演绎成经典。
这两位演配角出身的王劲松,期待有机会能够合作一把。
文|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