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工业聚集地,总是能吸引世界各地电影人的注意。
上个世纪90年代,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开始出现颓势。不少香港电影人,也开始将目光聚焦在好莱坞的大银幕,成龙便是其中之一。
凭借1995年的《红番区》,成龙获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认可,成功走入好莱坞的片场。而“尖峰系列”可观的票房成绩,也奠定了他在好莱坞的银幕地位。2017年,成龙还获得了“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的荣誉,成为了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语演员。
在那些走入好莱坞的华语演员当中,成龙无疑是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然而这位动作巨星进军好莱坞的道路,却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早在1980年,成龙便开始对北美电影市场发起冲击,但直到1995年才成功走入北美市场。
好莱坞片商眼中的“李小龙接班人”,成龙的好莱坞首秀
1973年,李小龙的《龙争虎斗》让北美观众看到了功夫片的魅力,而好莱坞的片商也看到了香港电影人身上的市场潜力。于是在1973年之后,不少好莱坞片商开始前往香港,寻求合作机会。
70年代中后期,成龙凭借功夫喜剧,开始在港片银幕之上崛起。1980年,好莱坞华纳影业找到了嘉禾,并希望为成龙打造一部功夫片《杀手壕》。借此机会,成龙也对北美电影市场,发起了首度冲锋。
《杀手壕》讲述了一位中国拳师参加美国“杀手壕”格斗大赛的故事。华纳电影希望这部《杀手壕》,能像李小龙的《龙争虎斗》一样,缔造票房神话。为此,华纳影业特意邀请了曾执导《龙争虎斗》、《死亡游戏》的罗伯特·高洛斯,为该片担任导演。
然而自1973年的《龙争虎斗》之后,邵氏、嘉禾的不少优秀功夫片,开始被北美院线引入。70年代末的北美观众,对于功夫片已经开始审美疲劳。
1980年的《杀手壕》里,成龙的打斗表现虽然十分出色,但上映后却效果平淡,成龙与好莱坞片商的首次合作,最终也以失败收场。
二度冲击好莱坞失利,却造就了警匪港片经典
进入80年代之后,功夫喜剧市场开始衰退,洪金宝、成龙、元彪等人都开始向现代动作片转型。而“福星系列”、《快餐车》、《A计划》等作品,也都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80年代中期,凭借动作喜剧重拾自信的成龙,再度产生了进军好莱坞的想法。1985年,成龙的“威禾电影”与好莱坞“华纳影业”进行了合作,共同打造了动作警匪片《威龙猛探》。成龙与好莱坞电影人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共同为该片担任了导演。
《威龙猛探》讲述了一对纽约的刑警拍档,前往香港抓捕罪犯的故事。该片的拍摄过程中,成龙与詹姆斯·格利肯豪斯产生了分歧。成龙希望将喜剧、特技元素与传统警匪片结合,而詹姆斯·格利肯豪斯则希望打造一部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式警匪片。
两位导演的意见不和,让这部《威龙猛探》在不断的争执与修改中,成为了一部极为平庸的作品。成龙的好莱坞进击之路,也再度以失败告终。
《威龙猛探》虽然失败了,但成龙并没有放弃自己“将喜剧、特技元素与传统警匪片结合”的想法。《威龙猛探》之后,成龙将自己的想法,发挥在了港片银幕之上,并推出了港片经典《警察故事》。
成功走入好莱坞的佳作,拉开内地贺岁档序幕的经典
《警察故事》可谓是成龙演艺生涯中,极为经典的一部作品,该片彻底奠定了成龙热血、拼命的特技喜剧风格。随后的《警察故事2》、《警察故事3》、《龙兄虎弟》、《飞鹰计划》也都是该风格下的衍生作品。
1995年,香港“嘉禾”与美国“新线电影”合作,为成龙拍摄了动作片《红番区》。在该片中,成龙将自己的动作风格,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大场面的特技场景,也刺激了不少北美观众的眼球。《红番区》在北美上映后,取得了3200多万美金的票房,获得了不少北美片商的认可。成龙也就此完成了自己进军好莱坞的梦想。
不光是在北美电影市场表现出色,这部《红番区》在1995年的内地院线,也取得了3500多万的票房成绩。通过这部电影,内地电影人首度认识到了“贺岁片”这个电影营销概念。
经历了《杀手壕》、《威龙猛探》的失败,1995年的《红番区》终于让成龙顺利走入好莱坞的大银幕。而随后的《尖峰时刻》、《上海正午》等作品,也让成龙一步步走上了自己的事业巅峰。
如今的成龙,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下降,已经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上演紧张、刺激的特技场景。但他留在银幕中的那些经典作品,却成为了不少观众对于一个电影时代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