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伙伴能够互相帮扶,彼此成就,冯巩和牛群曾经就是这样的一对伙伴。1989年,二人初次在春晚舞台上合作相声,此后便开启了成名之路。
当年的哥俩有多红?那时候还没有郭德纲于谦,牛群冯巩联手上了11次春晚,可以说红遍大江南北,就拿牛群来说,他在1997年举办了一场摄影展,已经拍摄了《甲方乙方》的大导演冯小刚,早就凭《霸王别姬》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陈凯歌,甚至已经凭借《活着》拿下国际影帝的葛优都来捧场,春晚红人赵本山也都要给他几分薄面。
尽管两人在大众心中的口碑和呼声极高,但牛群却是一个极不安分的人,他的内心里从来没打算把自己的灵魂钉在相声大褂里,他离开冯巩,去进修了专业,学习了摄影,等他学成之后,又跟冯巩合作了几年,本以为他会安心说相声,没想到他又有了新打算。
总之,牛群的经历丰富且坎坷,从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到独立摄影师,然后转型做商人,结果亏得稀里哗啦,最后不知道被谁忽悠,还回到老家蒙城当了几年副县长,他的人生可以用升腾跌宕四个字来形容。
而反观冯巩,虽然也当过影视演员,还做过老师,培养了贾玲、白凯南、潘斌龙等笑星,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艺术创作的舞台,他把大部分的精力留给了喜剧表演,直到如今,已经65岁的冯巩已经上过33次央视春晚,算是春晚的常青树了。
牛群,1949出生于相声之都天津,或许是受到周围人的熏陶,或许是自带相声天赋,牛群对相声无师自通,兴起时还能够自编自导一段相声。年轻时候的牛群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登上春晚并在相声界混得风生水起。
高中毕业后,牛群下乡插队时遇到了自己的艺术启蒙老师—鞠先生,并习得了一手好快板,看鞠先生表演,听鞠先生弹奏乐器和打快板,是牛群下乡插队期间唯一的乐趣。
1970年,上山下乡结束后牛群选择入伍,成为一名通讯兵。训练的日子尤为辛苦,闲来打上一会快板成为牛群消遣时间的乐趣。
入伍不久后,部队组织文艺汇演,牛群自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一首节奏欢快的天津快板使牛群成了部队的名人。
是金子总会发光,牛群的艺术光芒再也遮盖不住。不久,牛群就被调到了北京文工团从事相声表演创作。但没想到,进入文工团的第一场表演牛群就怯场了,磕磕绊绊的表演让台下观众议论纷纷。备受打击的牛群决定继续进修相声,他找到了刘学智老师并拜他为师。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学智就是牛群的伯乐,他发现了牛群身上的天赋,并把其推荐给相声大师常宝华。不懈的学习和努力之下,牛群的相声表演渐入佳境。
1988年,牛群首次登上春晚,并一炮而红。也就在这一年,牛群结识了冯巩,二人相识恨晚,慎重考虑后决定组成搭档。1989年,二人首次在春晚上合作,幽默风趣又十分默契的表演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从头至尾掌声不断。
接下来的十年,二人不断创作出精彩的作品,成为了数一数二的相声演员。牛群的血液里带着风,天生不安于现状。名利双收的牛群决定出去看一看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经过冯巩同意后,牛群便带着妻儿南下经商,少年得志的牛群此时心高气傲,誓要闯出一番事业,走向人生巅峰。
但经商谈何容易,牛群不幸成为了众多炮灰之一,失败的牛群又回到家乡寻找其他出路。在没找到方向的那段时间,牛群再次回到了相声界,与冯巩继续搭档。
赚了一些钱后,牛群再次走上了从商的道路,用所有的积蓄开了一家杂志社,但鲁莽的牛群再次全盘皆输,并欠下了大笔外债。无奈,牛群只能回归老本行,继续说相声。
冯巩也再度接纳了昔日的老搭档,接下来的几年两人不断创作出经典的作品,为观众不断带去欢声笑语。冯巩和牛群的相声也成为春晚最受期待的节目之一,但2000年,一切戛然而止。
牛群第三次放弃了相声事业,步入了“官场”。原来是牛群代言的牛肉销量大增,当地政府看中了牛群的知名度,请他当副县长。这个副县长也不过空有名义没有权利,不过是名人效应罢了。
牛群为了当官,第三次放弃了相声,引得众多人的不满,纷纷批评牛群不务正业,不负责任。但牛群决心为蒙城做一番大贡献,但也正是因为牛群人生轨迹的南辕北辙,使他身败名裂。
牛群为了帮扶教育事业,资助了一所聋哑学校并自掏腰包建立了新校区,筹资买地皮扩建学校。将学校从公立改为私立,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不少人因此咒骂牛群是不怀好心,打着公益的幌子扩充自己的腰包。
一时间,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让牛群百口莫辩,为了证明清白牛群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妻子也因为牛群的“洒脱”和他离了婚,每每提及妻子,牛群总热泪盈眶,他认为自己一生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和孩子。
多年后,真相大白,牛群并未贪下一分钱财,但这份真相似乎来得太晚了。牛群妻离子散,说是已经退休,但据说仍在为生计而奔波,与冯巩相比,两人已有天壤之别。但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或许是牛群最大的安慰吧。
冯巩和牛群,两个昔日的默契搭档因为不同的选择而奔向了不同的人生。但哪一种生活方式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我们无从定义,人生有很多种活法,不止名利双收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