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国家领导人看完《江姐》后,与剧组合影,图中第三排左三为阎肃。
华西都市报讯(客户端记者 杜恩湖)“阎老爷子,人太好了!他是真心喜欢四川,喜欢我们四川文化。他生前多次来四川参加文化活动,我们经常见面。我们俩认识36年,是无华不说的好朋友。他去年9月住院,还发短信告诉我说小病没有事。想不到今天我的好大哥、四川的铁杆好朋友阎肃就走了!我心里特别难受!”
2月12日中午2时,正在成都家中创作的剧作家魏明伦,得知几十年的好朋友阎肃因病去世,感到十分悲痛。他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我们中国戏剧界,包括四川文艺界,每个人说起阎肃,几乎都会这么说上一句:很难想象,大名鼎鼎的阎肃待人接物之体贴与细致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我和阎肃认识交朋友36年了。我们啥子话都说,我敬佩他,他喊我魏大帅!每次一见面,都是十分亲热!”
魏明伦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阎肃是一位难得的好人好朋友,中国戏剧界的巨匠。他去世了,我对这位老朋友表示特别悼念!”
魏明伦还给华西都市报记者讲了一个故事:阎肃因为创作《江姐》,多次来四川。他的四川话也说得地道,生活中也幽默风趣。阎肃的儿子阎宇今年四十多岁,戴眼镜,身材比父亲清瘦,阎肃总感叹儿子跟自己长得哪哪都像。在阎宇看来父亲是个普通人,平日他经常没大没小地管父亲叫“老阎同志”,阎肃也从不生气。
魏明伦收藏有阎肃两卷本的《悠悠蓝天情》。书中讲述了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入伍的一批知识青年的报国情怀和人生经历,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魏明伦特别向华西都市报读者推荐了此书中的有关《江姐》一书中部分的有关四川内容——
阎肃在书中说,我从事文艺工作60余年。这辈子,我只有一个心愿——“聚精会神搞创作,一心一意当好兵。”
《江姐》是我参与创作的第一部歌剧,也是我在文艺园地耕耘中收获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果实。我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但我收获更大的是,通过实践,我领悟了文艺创作必须深入生活,必须坚持为工农兵服务这一正确方针的真谛。剧本是我怀揣《红岩》小说,利用18天探亲假,关在屋子里,一气呵成创作成的。大家一看本子不错,就开始了曲子的创作。谁知完成以后拿出来一唱,给毙了。我们被逼上了梁山。于是,几下江南,多次入川,深入民间采风,找老艺人挖掘素材,并利用多种机会观看地方戏,从中汲取营养,寻找灵感。那时条件非常差,我们住的都是小旅馆和地方的一些小招待所,设施很简陋,洗澡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吃的更随便,有时地摊上几块红薯,几个烧饼就是一顿饭。甚至还闹出被当成特务的笑话。记得1964年6月4日《江姐》第一次公演时,台上泪水涟涟,台下哭声一片,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现场效果,超乎预料。
我创作了几百首歌词,其中,像《前门情思大碗茶》入选了“改革开放30年流行金曲”,《唱脸谱》选进了小学语文课本。1961年写的《我爱祖国的蓝天》不仅在国内传唱了半个世纪,还传唱到国外。
我创作的歌词并不都是一蹴而就的,比如创作《变脸》的过程就很有意思。一天,我去食堂打饭,正好碰上青年演员陈小涛,我先开口:“你的《麻辣烫》在全国‘狂轰滥炸’,反映非常好嘛!”他一听我在夸奖他,立马对我说:“阎老,继《麻辣烫》之后,我还想弄个东西,把巴蜀文化和绝技表现出来。四川有个演员找我,想让我创作一首《变脸》,他来变,我来唱。我想请您帮忙来一首《变脸》。”我觉得这是个好题材,立即答应下来。第二天,我就把写好的歌词交给他,他看后以为前面写得不错,只是最后如果再升华一下,写成“变出个赤橙黄绿青蓝紫”,往中华民族的辉煌上靠就更好。我一听马上说:“好想法,我再给你琢磨一下。”随后,我把那段词补充成“变出个赤橙黄绿青蓝紫,变出个英雄豪杰齐争先,变出个巴蜀儿女同心干,变出个中华民族气象万千艳阳天,万紫千红百花园”。他说太精彩了。可是,过了三天,他又来找我说:“在‘任随你远看近看前看后看……’的后面能不能再给我增加几句?”我一听就有点火:“你再这么整,老子把它撕了,你还没完没了啦!”听我这么一说,小涛的眼泪都快下来了。我心一软,便对他说:“你把稿子给我,我回去再给你写一下,就这一次了。”第二天,我把词改成“任随你远看近看前看后看紧看慢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横看竖看硬是好耍又新鲜”。他一看,感动和高兴得流下了眼泪。结果作品推出后,四川各大报纸,包括著名的川剧表演大师魏明伦都给了很好的评价。
后来,这个作品被他唱响了,唱红了,获得全国“五个一”优秀作品奖、“金钟奖”大奖和全军会演一等奖。他很激动,我也收获了一份创作成功后的喜悦。作家苏叔阳曾对我的词作有过这样的评价:“阎肃弄出来的歌词,大白话的居多,但他的大白话里是学问,俗中见雅,耐人寻味。既不是白开水,又不装腔作势,是一首一首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