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谎言也温暖
——简评影片《我和我的家乡》
文/王奕鉴
与《我和我的祖国》一样,国庆档献礼影片《我和我的家乡》同样采用了分段式的叙事结构,以“家、国”为贯穿全篇的精神主线,通过大量对比和戏剧冲突,加以镜头的巧妙切换、演员生动自然的演技,向观众展现出了一部完成度相当可观的歌颂型喜剧电影。
作为一部国庆档合家欢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很好地把握住了影片的总体基调:欢乐中体现真情实感。五个故事虽然风格迥异,但在主题性、情节性和娱乐性上都比《我和我的祖国》有了更好地融合:或捧腹大笑,或潸然泪下,寓教于乐,既给予了观众深刻的观影体验,又将社会主旋律如春风化雨般表现出来。整部影片以“家国”为显性线索,以“谎言”为隐性线索,五个故事,骗保、搞噱头、为父亲编织谎言的温巢、隐瞒自己的贡献、骗老婆,用爱串连起一个个善意的谎言,让影片变得有温度,有内涵。
以“谎言”推进情节的发展是导演们精心设计的一步好棋。想要完美展现喜剧效果,除了安排演员的特殊肢体语言外,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编织各种误会和巧合,即制造矛盾,在《我和我的家乡》中,“撒谎”就是安排的最大矛盾点。《北京好人》是典型的京味喜剧,故事通过“骗保”展开,为了维护谎言,主人公和医生护士闹出了许多滑稽的事。《神笔马亮》也是延续了“腾式幽默”,依旧是开心麻花的制作班底,沈腾和马丽的搭配依旧默契又完美。故事同样也是通过“骗妻子自己在西方学美术,实际上下乡扶贫”展开,也是为了维护谎言而努力。“谎言”的设置就是为了一次又一次无限接近事实真相,却一次又一次偏离真相,一次比一次强烈、艰难,做到曲折、回旋,将其推入绝境又峰回路转。为了让谎言能够圆下去,主人公就得做更多的事、撒更多的谎,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却合情合理。同时能揪住观众的心,让观众随着故事发展而变换情绪,让观众与主人公之间产生共鸣。《剪刀手爱德华》的音效剪辑师理查德·安德森认为“电影要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而“谎言”能很好地做到这点,为了圆谎所安排的一切都是空白的,都“有可写”,给予了大量想象空间,让人“提心吊胆”。
巧妙的镜头切换让情感更加丰富,让“谎言”更加温暖。《我和我的家乡》里,最有代表性的镜头就是在《最后一课》这个单元里。两个长镜头,第一个是装修房子,从摇臂到手持摄影机,镜头跟着人物走,跟着人物的变换转换拍摄对象,形成短时间内密集的信息呈现。第二个长镜头是老范循着记忆走当年的那条路,通过平行剪辑,现在与过去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冲击,催人泪下。巧合的是,这两段长镜头,一个是在铸造谎言的温巢,一个却是谎言濒临崩塌的前兆,让对比更震撼人心,将情感推到最高峰。它让观众先慢慢沉入海底,一点一点品尝五味杂陈,当所有情绪在心口达到饱和之时,来了一次情感的大爆发,让喷涌而出的情绪淹没观众。平行的剪辑营造出一种错乱感,老范所执着的、所怀念的通过错乱的时间、时空慢慢浮出水面,大家所隐藏的也都在一一浮现。大家为了帮助痴呆老人,重现当年场景,虽然一切只是谎言,却充斥着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充满“爱”的谎言,依旧能温热心田。
以爱为基,谎言也温暖。
下乡扶贫、农村医保、家乡振兴、毛乌素治沙、农村支教……这些在我们印象中极为枯燥的专题竟然有一天能让我们泪水纵横。“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虽然一个个谎言都并非真实,却都是为了国家繁荣、人民幸福而铸就的精神家园,见微知著,从一件件小事引申到大格局、大方向,既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又表现了祖国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一部影片,有旱地甘霖,也有暖心篝火;有小人小物,也有高屋建瓴,以小见大,娓娓道来,既能让人捧腹,也能让人拭泪,便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