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儿嘶吼着对自己的妈妈季佩珍喊道:“你好好治你的病不行吗?我长大了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可以解决!”这位为女儿操心了一辈子的母亲却深知,患了癌症的她已经没时间了,她带着笑容跟女儿说:“妈妈等不了。”这一幕看哭了很多观众……
《关于我妈的一切》是一部由徐帆主演的亲情电影。徐帆在影片里饰演的妈妈季佩珍,是一位很接地气的“中国保姆式”妈妈。自结婚以后,妈妈季佩珍这一辈子一直为自己的小家庭操心,像个陀螺一样从不停止,直到她清楚自己只剩4个月的寿命。
然而,当得知自己生命的警钟敲醒以后,曾经失去自我的妈妈季佩珍才逐渐反思自己的这一生,反而让紧张失控的母女关系逐渐走上正轨。
1、相夫教子的季佩珍曾经也有梦想和辉煌
这部刚上映的电影《关于我妈的一切》观众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催人泪下,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情节有点生硬,众说纷纭。我想,最懂这部电影主角季佩珍的观众,无疑是我们生活中这一批走上社会、或有了自己孩子的女性朋友们了。因为,妈妈季佩珍代表了在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传统中国女性。
季佩珍曾经也是一位出色的优秀女青年,她曾经的生活里不仅有南极企鹅,还有那广阔神秘的地理世界。但是很多如季佩珍一样出色的女青年走进家庭后,因为社会约定俗成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往往会让她们退出梦想的舞台。季佩珍走进现实生活后,她所处的环境不允许她追逐自己的梦想:她有嗷嗷待哺的女儿,她有时刻离不开人的老年痴呆婆婆,她还有身后那一大家子人。
幸得丈夫那光鲜亮丽的医生收入,可以让中国式妈妈季佩珍的家庭不至于贫困,但是即便如此,季佩珍使出浑身解数应对生活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压力,曾经心怀天下的她,也只能逐渐放下了曾经的梦想和辉煌……
然而,相夫教子的传统观念是中国女性挥之不去的悲哀。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群为了家庭任劳任怨、整日只为了家人子女而忙碌而丢失自己梦想的传统中国女性。在家相夫教子的妈妈季佩珍正是这个传统中国母亲角色的缩影。
在我身边的邻居圈子,就有一部分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全职宝妈。她们不是没有梦想,而是没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曾经优秀的季佩珍刚开始放弃梦想照顾家人孩子,内心也会焦虑和不舍,但是相比于需要她的家人,她逐渐选择了牺牲自己,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呀!
2、失去自我地活着,是妈妈们在现实中最容易的活法
当一个女人走进婚姻和家庭,她就很难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如果不是刻意保持自我成长,几乎很大一部分传统中国女性会随波逐流,成为社会生活无数大妈中的一员。
朱佩珍,其实生活得非常不容易。没有人在意她的喜怒哀乐,女儿不喜欢她的事事干预和没有距离的爱;丈夫只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漠视着她为这个家庭所作的付出,即便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他也只会训斥而不是亲自与朱佩珍一起收拾这残局。对着一个日夜需要照顾的婆婆,她只能默默收起自己那些情绪,诚心服侍这位患了老年痴呆的老人。
但好在,朱佩珍拥有一个爱她的老公。当得知自己的老婆希望不大时,他把头埋在朱佩珍的怀里失声痛哭;在她患了癌症后,他也尽心尽力陪在朱佩珍的左右。
相比于朱佩珍美满的婚姻,春红可就没有那么幸福了。春红在《隐秘的角落》里是一位惨遭丈夫抛弃的全职妈妈,她好不容易把朱朝阳拉扯到小学,依旧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甚至不敢重新走进一段婚姻。因为,她担心她那幼小的儿子。
在妈妈那令人窒息的母爱下生活,朱朝阳要么反叛,要么服从。长大以后的他,很难会在生活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而牺牲掉自我的母亲,很难再有其他生动活泼的爱来给予不断成长的孩子。
为了儿子,她几乎牺牲掉了自我。她总以为,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可是,谁又知道呢?等孩子长大以后,可能还要跟大部分现代爷爷奶奶一般继续牺牲自己,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自己的孙辈。
每当痛苦抉择时,她们会告诉自己:”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中国式妈妈在这么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暗示和催眠中,逐渐认可了自己的选择。她们无怨无悔地牺牲了自己。在影片中,季佩珍妈妈饱含真情地说:“我不后悔”。这个答案是她们通过无数的权衡和对比才下得出来的。
时间不能重来,生命在一点一滴地流逝,女人的青春和梦想在不断地消失。越来越多的中国式妈妈,她们逐渐失去了自我。为了内心的和谐,她们只能不断自我催眠,最终达成一个与生活平衡的心理状态。为周围的人操心着一切,这是一种病态,但仍旧有无数的中国式母亲甘之若饴。
3、在生命的尽头,她才懂得放下,最终与女儿和解
如果一个女人坚持追逐自我的梦想,很可能就活出了像率性自我的现代女性杨幂一般。她在抛弃了婚姻、放弃了小糯米的抚养权的基础上,在追逐自我和梦想路上大放异彩。但是大部分中国母亲,放弃自己曾经的梦想,她们逐渐活成了路人甲乙丙。如果让一些传统女性放弃家庭,这比让自己死掉还难受。
现实生活中很多上了年纪的妈妈会发现,人生过半,疾病缠身,而自己的一生似乎没有留下多少关于自我实现的瞬间,能拿得出手的似乎也只有长大的孩子了。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实是有点不正常的。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七情六欲。而在传统中国女性身上,似乎这些关她们自身的七情六欲都消失了。
我曾经接过一位控制欲极强的陆姓母亲,因为孩子有情感障碍前来咨询。但是她对自己对孩子全身心的控制却毫无察觉。她不知道自己除了围着孩子转,自己还有什么样的生活。27岁的孩子心理生病了,不愿意上班了,她都陪着孩子,从来不曾思考是否自己的触角伸得太长,影响了孩子的身心独立。这样的母亲也不愿意接受现实,也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这就是为了孩子失去自我的悲哀。
逐渐失去自我的朱佩珍,被抛弃和忽视,是她生命的必然。然而当生命即将要抛弃她时,她才似乎对失去自我的病态有所警觉。
当觉醒后,朱佩珍告诉女儿,生命很长,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辈子,她是没有机会实现自己曾经的梦想了。但是女儿还年轻,一切都有可能,包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女儿也在她生命的最后,与她达成了和解。
写在最后
很奇怪,明明那么多女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却放弃了那么多。她们转而为女儿、丈夫、原生家庭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唯独忘了自己。这有点像苦行僧一般。
其实,这跟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倡导“三纲五常”有关。中国历史上女人历来被称为“红颜祸水”,除了唐朝时武则天可以一统天下外,在封建社会很少出现女性从政者;而在封建社会以“三寸金莲”为美要求女子缠足时,似乎传统中国女性连自己的身体也被社会所畸形化了。在很大程度上,传统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被社会严重阉割掉了。她们需要无条件臣服于这个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
不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模式一直很受大家欢迎。在夫为妻纲、女子不得出闺门等各种父权社会下形成的心理潜意识,使得很多中国人内心里有一种“女人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的想法。
“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这一波八零后九零后踏入社会后,似乎越来越能体会到父母日渐年迈的担忧。而这部电影,也最能让我们这一波人感同身受。没有一颗离开家的心,你就不会感受到妈妈那无言深沉的爱;没有踏入婚姻家庭,你就没办法理解季佩珍那照顾老年痴呆症婆婆的辛苦和泪水;没有自己的孩子,你就没办法全身心理解季佩珍说出那句“这是我的选择”的无怨无悔;没有上了一定年纪,你就不会感受到上有老下有小那身上无言的压力。
季佩珍这一辈子,为了她家庭的和乐安美,她十年如一日地照顾那患了老年痴呆的婆婆,早已把婆婆当成了妈;为了全身心照顾自己的女儿,她放弃了自己那接近美丽世界地理的梦想,早已把孩子的生活当初了自己的一切。至于丈夫之间的感情,每人的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或许,这种痛苦也只有离家后的儿女才懂得。也希望每一位即将走上中国式妈妈的女性们,可以在事业和家庭的平衡中,给自我留出一片天地。给自己一个,实现梦想的愿望窗口。
不要到最后,我们活成了季佩珍,成为那个让女儿痛诉的对象。
“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你觉得值得吗”而季佩珍妈妈却说:这是我的选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