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电影行业的门槛,似乎越来越低。
从郭敬明、韩寒等人的跨界开始,陆续有陈思诚、吴京、贾玲、王宝强等为数不少的演员,都踏足了导演的位置。
似乎并无阻碍。
并没有看不起任何人的意思,但导演这个职业,不再高不可攀。
就拿贾玲来说,上一次的《你好,李焕英》勇破五十亿票房,这一次携一部《热辣滚烫》再来,四十亿票房,似乎已成了她的囊中之物。
好简单!
然诸多非议和口水,也随之而来,有些话甚至非常难听。
那么,贾玲究竟怎么了?
关于贾玲。
印象其实大致停留在综艺里面,胖乎乎,笑笑闹闹,抖机灵。
昔年一部《你好,李焕英》。
刚开始并不起眼,只是一部口碑尚算合格的电影,但没人能想到,大热的《唐人街探案3》会突然崩盘,致使天量的观影潮,被顺势倾斜到了次级选项《你好,李焕英》上,令这部电影,一跃而破五十亿票房。
舆论一时哗然。
关于这部电影,后来在播放平台上粗略浏览了一遍。
四个字,普普通通。
依稀记得,当年的贾玲,似乎说了,自己暂时不会准备再次执导电影。
而后一晃三年。
她带着一部《热辣滚烫》来了。
基于前作评述,个人认为,其导演能力,或就在一个叙事基本合格的层面上,无论是对电影的整体掌控,还是个人的表演能力,堪堪抵达及格线,或就是极限。
所以从来没有兴起过,入场观看的欲望。
当下,这部《热辣滚烫》的预测票房,已经超过了四十亿。
但舆论似乎相当撕裂。
作为一部翻拍作品,在深度和表现力上,似乎都不及原作,这很正常。
然而电影的热点,有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减肥”这个话题上面,比如“一年减一百斤”究竟合不合理?
这其实已经是一种偏离。
也似乎反证了,电影或许,并没有能够以艺术和品质取胜。
不过无论如何,贾玲为这部电影,付出了绝大的努力,这一点绝不应该被否定。
因为减肥这件事,没有亲历过的人,可能很难体验,它究竟有多难。
本人当然也没有。
不过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想象得到,别说减肥一百斤,就是坚持每天固定时间的运动自律,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够坚持,又能够坚持多久?
而有一些言论,明显是过激了。
诸如“德不配票房”、“封杀”和“如果这部电影春节票房第一,以后永远不进电影院的大门”等等。
当真没到这个程度。
电影会逐渐多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门槛甚至会一降再降。
这其实无可厚非。
而关于贾玲的这些声浪,其中有一部分,已经接近或者成为了网络“暴力”。
网络年代,人们拥有自由、便捷的发声渠道。
但与之同时,“假面”舞会的属性,又令很多人肆无忌惮,甚至毫无底线。
各型ID之下,言辞如刀枪。
早前谈过吴艳妮,也提及过刘翔和孙杨,同样遭遇过类似事件,而如果再延展开去看,从公众人物到普罗大众,或多或少,或浅层或激烈,不少人都曾经遭受过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冲击。
这并不合适,也应该被审视和反思。
转而再谈今日的贾玲。
她或许仍然并不具备一流导演的能力,但也确实竭尽全力去做了一部电影,其“减肥”之路,虽然被用以了“营销”,但如前述,其毅力与励志,不应该被否定。
至于电影本身如何。
岁月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
电影本身。
拥有艺术和商品的双重属性。
比如视听愉悦、情感满足、猎奇梦幻等等,都是吸引力的其一。
观众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任何时候,理性的认知、分析和思考,都要比脱口而出的发泄、伤害,更有价值。
所以关于贾玲的人和电影,可以不喜欢,但没必要伤害。
这句话,或适用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