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年货市场开始忙碌起来。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年货节等促消费活动,增加品种、保障供应,更好满足消费者的节假日需求。(《经济日报》)
在我国不少地方,有“过了腊八就是年”这种说法。可不是嘛,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采办年货的热情逐渐高涨。近段时间,各大电商平台、线下商超等纷纷启动年货节活动。你看: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爱媛果冻橙、丹东草莓、智利车厘子、江苏太湖大闸蟹……全国各地的美食蔬果纷纷上架;在海口,年货节消费券已于1月20日开始发放,共计147.92万元。此外,各家免税店纷纷推出年货专项折扣,最大幅度让利消费者。在合肥,以“逛供销大集 享皖美新年”为主题的首届安徽供销年货大集将于1月26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正式登场,持续9天时间。届时将有来自安徽省内外近千家企业参展,覆盖名优农品、休闲食品、家居用品、新春年礼等10万余款年货商品。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传统的消费旺季。面对当前各地大街小巷布满“中国红”,“老字号”年货倍受青睐,各种新颖的龙型玩偶、卡通挂串等“龙元素”商品吸引顾客争相选购,线上“年货节”办得如火如荼……正如网友留言所说:年货市场热闹非凡,年货消费热火朝天,从赶大集到屯年货,从买春联到预订年夜饭,从家政服务迎来预订高峰到年货消费已由“求形”转变为“求质”,春节“烟火气”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集聚“经济动能”,百姓的日子在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越过越红火。
消费向新,年货“上新”。“年货经济”是百姓消费能力的集中释放,是商品服务供给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管窥中国经济的一个“窗口”。曾经,年货是属于瓜果糖茶的味道,超市、农贸市场留下了置办年货的足迹。如今,随着“80后”“90后”开始接手置办年货、做年夜饭,年货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的产业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年货消费更是名目繁多。从窗花、桃符、屠苏酒等“传统年货”,到非遗产品、杂技表演、年画商品等“花式年货”,再到智能化的“电子年货”,年货品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还可以通过定制研发,让年货的造型和口味更加年轻化。同时,从传统市场,到年货大集,再到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年货的购买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可以说,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年俗处处透射着节日喜庆,亿万消费者的年货“清单”里,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幸福感,承载着助推中国经济日益“红火”的澎湃动力。
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时代不断变迁,场景不断翻新,不变的是传统年俗文化,不断迭代的是大众消费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面对当前年货消费热潮涌动,不仅反映出实实在在的消费升级,也孕育着消费的新动能。正如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因此,期待各地把握节日消费的时间窗口,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不断激发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在丰富老百姓年味盛宴的同时,也让老百姓日常“购物车”载好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作者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