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虽然云南算不上是中国的核心地区,但若把中国西南地区和中南半岛放在一起看,云南便是当之无愧的区域性商贸与文化中心。
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很早就畅通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1992年,云南参与到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率先利用地缘位置优势开启中国参与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的进程。进入21世纪后,云南虽地处内陆,但心向大洋,开放领域从南亚、东南亚扩大至太平洋-印度洋,以及中东和非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化视野的省份之一。
随着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枢纽作用日益凸显,云南如今凭借其长期蕴育的包容韧性和内外融通特性,已经成为各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汇聚之地。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东亚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澜湄命运共同体,在地理空间上都涵盖了云南,而双边层面的中柬、中老、中缅、中泰、中越命运共同体也都在云南交汇。同时,云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已成为中国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窗口。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云南作为“汇聚之地”的多维融通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国家战略的汇聚之势。近十年来,云南在“一带一路”西南方向的重要枢纽地位日益突出,在深化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中的重要门户作用不断彰显。如今,云南已实现与湄公河五国的省级双边合作机制全覆盖。
其次是互联互通的汇聚框架。经过多年的建设,云南已经形成了以澜湄合作为核心的内外融合互联互通框架。云南处于亚洲五小时航空圈的中心,位于东盟“10 1”自贸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以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中老铁路、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连接,使得云南与“一带一路”的“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架构得以更加顺畅地对接。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使云南成为泛亚交通枢纽。东南亚国家可通过云南进入中国西部地区,连通第二亚欧大陆桥。这将是一座连接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全球最为壮观的大陆桥。
第三是贸易财富的汇聚之力。云南是长江经济带中联通南亚、东南亚外部市场与长江中下游内部市场的重要支点。目前,云南已成为澜湄国家最大的区域贸易伙伴,并同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云南初步形成了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带动,以沿边产业园区为重点,以综合保税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为支撑的价值链优化重构体系。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第四是知识人才的汇聚支撑。云南是南亚、东南亚学生留学中国的首选地。近年来,云南澜湄职业教育基地累计培训澜湄国家人员超过5.5万名。此外,云南大学承担着“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秘书处,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知识网络”中国协调单位等工作,促进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关于发展经验和政策互鉴的系统性知识共享。
未来,云南的对外开放可着力培育其“汇聚”各类命运共同体的软实力。
首先是全球大通道的战略设计。云南应继续以澜湄大通道作为长期抓手,与国内区域发展形成更紧密的互动。尤其应在连接亚欧物流大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做战略规划,在动力、电力、算力融合方面提出战略规划和设计。
其次是建设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了解外部世界,需要中国通过大力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来践行“一国一策”方针。云南高校多,在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领域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整合促进这些区域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建议,应成为云南区域国别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再次是建立地区教育中心,尤其是汉语国际推广中心。汉语教育和推广是今后几十年中国做好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云南对外辐射面广,可以通过产-学-研模式,开发快速学习汉语的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汉语的国际传播能力。
最后是推动全球生态文明中心建设。云南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在建设全球或中国-东盟生态文明中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开展跨学科研究和人力资源开发,云南可以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经验和知识共享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简而言之,云南应持续提升其“汇聚”软实力,为实现区域和全球更加融合、繁荣、可持续、包容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