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展示教育系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今天,“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非凡答卷”系列,一起来看“国培计划(2014)”参训教师、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矢志扎根三尺讲台——
“国培计划(2014)”参训教师、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矢志扎根三尺讲台——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教书育人
新学期开学,原本宁静的校园又传来了琅琅读书声。
在贵州省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每日晨读时间,学生捧在手里的不是教材,而是课外读物。通过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源自该校副校长黄俊琼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培训经历。
时光回溯到10年前。2014年,黄俊琼和47名来自贵州的小学骨干语文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期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和他们进行了座谈。一年后,全体学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一年来的成长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很快给他们回了信。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熊国锦。2022年7月,包括熊国锦在内的7名“优师计划”师范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自己入学以来的学习收获,表达了毕业后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决心。
两封回信,都深深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关心关怀、殷切期望。它们如同灯塔,照亮了黄俊琼、熊国锦以及无数教师前行的道路,成为他们心中最坚定的信念与方向。
扎根:
引领更多学生走出大山
10年前的那次培训让黄俊琼第一次来到首都,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回忆起国培经历,黄俊琼表示,培训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储备的增加,更为她的教育理念打开了一扇窗。
当时,北师大组织参训教师前往北京楼梓庄小学(现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听课,一堂习作教育课触动了黄俊琼的心弦,让她意识到阅读对于农村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农村孩子的知识面太狭窄,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回到贵州后,黄俊琼向同事们分享了“国培计划”中接触到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改变悄然发生。黄俊琼欣慰地看到,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学生视野拓宽了,写作水平也有了提升,成绩进步明显。
作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国家行动,“国培计划”于2010年启动,2015年起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如今,“国培计划”构建了骨干教师培养、卓越教师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三级优秀教师成长体系,年度培训教师约100万人次。“国培计划”还带动构建起“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5级联动的教师培训体系,示范引领各地教师全员培训有序开展。
北师大副校长汪明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培计划”重要承训单位,也是“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培训、中西部项目、幼师国培、高师国培等多个项目办所在单位,累计培训教师、校长园长70多万人次,为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贡献力量。
为了帮助更多乡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在贵州省教育厅的支持下,黄俊琼成立了“省级乡村名师(小学语文)黄俊琼工作室”,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送教下乡等活动。工作室成立8年来,共培训105名教师,培养出多名省级、市级、县级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
当年,师范毕业的黄俊琼本来可以分到县城教书,但想到家乡落后的教育状况,她毅然选择回到乡村。从教30多年来,黄俊琼有很多次机会离开乡村,但学生渴望知识的眼神让她不忍离去。
“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选择当一名乡村教师,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黄俊琼说。
培养:
从源头造就更多大国良师
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熊国锦将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熊国锦的家乡贵州省岑巩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是教育让他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优师计划”又为他提供了通过教书育人回报家乡的机会。
“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曾经,熊国锦对自己能否胜任教师的工作感到迷茫,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予了他极大的信心,坚定了毕业后扎根西部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
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这两年,熊国锦苦练“内功”。为了提升教学能力,他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未来教师素养大赛;为了写好教案,他查阅了上百篇资料,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一遍遍请老师指导修改;为了学习如何组织课堂,他不放过任何一次到中小学实习实践的机会。
从最初站在讲台上紧张到手心出汗,到如今讲课能主动与学生开展互动,在一次次的实践锻炼中,熊国锦朝站稳讲台的目标更近了。
2022年暑假,熊国锦和同学来到贵州省黄平县民族中学支教,当了回临时班主任。临别时,有学生给他写了封信:“因为你,我也想成为人民教师。”在熊国锦的影响下,有两名他教过的学生考上大学后,也加入了支教队伍。
近年来,国家实施部属师大师范生公费教育,90%的毕业生到中西部任教;实施“优师计划”,每年为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一系列支持师范院校定向培养教师的政策不断出台,从源头“造血”,为中西部培育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2020年,北师大在教育部支持下首设“志远计划”,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优师计划”,北师大在“志远计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实施“优师计划”。5年来,学校累计招录定向就业师范生2770人,覆盖21个省份,培养规模居全国高校之首。
“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北师大探索实施‘强师工程’,形成了从师范生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教育质量监测诊断和奖励的全流程改革举措,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优秀教师。”汪明介绍。
“当一群又一群‘优师计划’学子回到家乡,回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扎根,那里必是另一番光景。”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李若雨说。
弘扬:
将教育家精神转换为行动自觉
今年,黄俊琼有了一个新身份:贵州省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4年宣讲团成员。她结合30多年教书育人的经验,把自己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传递给更多人。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了将践行教育家精神落在点滴、落在细微处,黄俊琼努力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培养他们阳光、自信的气质。
江古镇中心小学有200多名留守儿童,在日常接触中,黄俊琼会通过拥抱等简单亲密的小动作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在校园里看到闷闷不乐的学生,她会主动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交流谈心;看到冬天衣裳单薄的学生,她会自掏腰包给学生买新衣服穿。在她的建议下,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创建网络家长联系群、委派生活指导教师,尽可能地给予孩子们更多关怀。
熊国锦也在实习实践中不断体悟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今年暑假在云南普洱支教期间,熊国锦带的班级部分学生成绩靠后,一些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
利用课余时间,熊国锦与每名学生谈心,从他们的喜好入手逐步明确目标,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薄弱学科,帮助他们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学习计划。在熊国锦的帮助下,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这次经历也让熊国锦明白了什么叫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未来,我将以张桂梅等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熊国锦说。
文字 | 焦以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