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90后”对话“90后”》主题报道,通过贵州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青年和90岁以上的老人的对话,追忆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感动!震撼!”
“我们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都是革命老前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
…………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
王程程,贵州省监狱管理局后勤装备处一级主任科员;黄彦章,原贵州省劳改局局长。一位是年轻的“90后”监狱人民警察,一位是奋斗一生的92岁高龄老人。
在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两位“90后”相约来到“红飘带”——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重温红色故事,激发奋进力量。
贵州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通过“全域行浸”和数字科技,带着观众重走长征路,沉浸式体验长征的艰苦卓绝和红军的英勇壮烈。
黄彦章,原贵州省劳改局局长
王程程,一位是年轻的“90后”监狱人民警察
“看完‘红飘带’,感触颇深,让我想起了我的老朋友梁光财。”黄彦章老人摩挲着手头的老照片认真地说,“他是我们原来华一造纸厂的厂长,也是一名老红军,我们在一起工作生活20多年,是真正参加过长征的人。”
梁光财在赤水家中(资料图片)
“红飘带”内,一场关于两代“90后”党员精神传承的对话由此展开,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
梁光财,1914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现南江县)玉堂乡,1933年2月加入红军,当时只有19岁的他,一路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饱经艰辛。
梁光财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照片(资料图片)
1933年初,红四方面军进入巴中,为穷人谋福利、打倒土豪分田地,将红色的种子播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参加革命工作前,梁光财靠在家放牛、种地和在地主家做长工来维持生计。红军到达后,梁光财毅然加入。
在接下来的革命岁月里,他先后参与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游击队队长、连长、副营长、参谋、营长等职务,并曾担任朱德总司令的警卫战士。
梁光财帽子上取下的五角星和获得的纪念徽章
1943年,在与日军的激烈战斗中,梁光财的腰部、左大腿中枪(子弹未取出),左胸部也遭受贯通伤,伤后吐血半年之久。1944年,他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到炸伤。至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他的下颚右侧又遭受枪伤,子弹遗留在身体。由于体内子弹未取出及身体残留弹片等原因,每当天气变化时,身体便感到多处疼痛。
梁光财在华一造纸厂工作时的照片(资料图片)
华一造纸厂旧址(资料图片)
解放后,他被分配至西南公安局华一造纸厂(后搬迁至贵州省赤水县)工作,并陆续担任厂办公室主任、厂长及党委书记等职务,1981年当选为贵州省政协委员。
火化发现他骨灰中因负伤残留的弹片
“直到他去世以后,火化才发现他骨灰中因负伤残留的若干弹片......”黄彦章老人喃喃地说。
一片片深入骨髓的零碎弹片,仿佛一枚枚特殊的“军功章”。
聆听着黄彦章老人讲述,作为红军后代的王程程也十分感触:“我的外公也是一名老红军,他时常给我们讲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虽然外公已去世多年,但他身上的那种精神,却始终留在我们心里,代代相传。”
黄彦章和王程程参观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
长征是历史的界碑,更是精神的丰碑。
征途漫漫,继往开来再出发。“红飘带”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络绎不绝的游客踏上这一段史诗般的征途......
黄彦章和王程程参观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