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陆续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等症状,但拿出抗原自测却发现是阴性。
明明已经有了感染的症状了,为什么依然是一条杠?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答关于抗原准确性的问题,并教你正确使用方法。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 耿燕
抗原"不准”的几个原因
抗原检测盒里面有多层试纸,抗体1分布在试纸最前端的金垫上,而且可以移动,抗体2固定在检测线(T线)部位,抗体3固定在质控线(C线)部位。当溶液滴到试纸上时,由于毛细现象,溶液会从左到右逐渐布满整个试纸。
抗原检测原理图
如果溶液中含有病毒抗原,抗体1就会聚集在T线处,显示第一条红线;无论溶液中是否有病毒抗原,抗体1都会聚集在C线处,形成第二条红线,这就是"一条红线是阴性,两条红线是阳性”的原因。
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产品,准确率、灵敏度应该都是符合生产规范的,只不过产品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但总体上都靠得住。
感染后症状已经很明显了,但是抗原试剂盒并没有显示阴性,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检测时间不对
病毒进入人体后,先呈核酸形态,过几天才会出现抗原,但症状可能从核酸侵入就开始出现了。当抗原浓度非常低时,试剂盒就无法准确检出病毒的存在,但核酸检测是可以发现的。
在感染的前期与后期,抗原检测结果都有可能是阴的,这并不能代表感染没有发生或者已经完全结束。
操作不规范
抗原检测的采样和结果解读,都是由自己完成的,可能存在因操作不规范,导致鼻咽拭子未能成功取样的情况。
常见的是采样深度不够、拭子在鼻腔内旋转力度不够、鼻拭子被污染等情况,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颜色太浅看不清
抗原试剂盒之所以能显色,其原理是病毒与试剂盒胶体上的物质特异性结合,因此,必须有足够量的病毒,才会出现颜色鲜明的两条杠。
感染的前期与后期,如果病毒数量不够多,可能导致出现红杠的颜色太浅,进而看成了阴性的结果。
自测抗原的"错误示范”
很多人对抗原的使用存在误区,有的不停地做,恨不得一天做好几次;有的则为了节约试剂盒,在家自行"混检”。专家总结了以下几个常见使用错误:
没有症状也要测一下
大部分没有症状的普通人来说,并不需要常规做抗原检测。
新冠感染者也不必每天都测。若已感染,在症状持续阶段,一定是阳性的结果。感染5天后,症状明显减轻或者消失,抗原如果为阴性,再去检测核酸。
抗原可以多囤一些
随着未来疫情的缓解,抗原检测就没有太大必要了。也就是说,抗原试剂检测是为了验证你"中没中招”。如果彻底康复了,那它对你来说就成为闲置品了。
试剂盒"混检”
抗原混采可能带来很多干扰因素(如裂解不足,酸碱度、离子浓度改变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甚至造成假阴性,不建议抗原混采。
如果家里人口多但试剂盒不够了,症状最明显的那个人检测就可以了。
抗原检测替代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靠"抓取”病毒内部的遗传物质,抗原检测是靠识别病毒的"外衣”——N蛋白,来间接反映是否感染,两种方式不能互相替代。
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你还是"阳的”;结果为"阴性”,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转阴了。核酸检测的准确率更高,不能被抗原检测替代。
多测一会儿更准确
延长时间的做法不可取,建议在自测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尤其是一些涉及时长的,有必要需设置闹钟进行提示,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颜色越深病情越重
条带的颜色深浅可以反映体内的病毒载量,即检测区(T)的红色程度越深,体内的病毒载量就越高。但其颜色的深浅只和病毒有关,无法反映病情。
自测时注意几件事
在家自己或帮家人测抗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操作前、后都需要清洗双手并消毒。
2、检查试剂是否在保质期内,检查鼻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内容物是否有缺失或破损。
3、开始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及相关注意事项。
4、胶体金试纸条检测一般要求在14℃~30℃常温条件下进行,避免过冷、过热或过度潮湿环境。抗原检测卡拆除包装后置于平坦、清洁处。
5、检测结果阴性,使用后的所有鼻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中后作为一般垃圾处理;检测结果阳性,按照感染者管理的流程,使用过的抗原试剂盒应装入密封袋,一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废物处置。
6、及时上报检测结果。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