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一开幕,观展的人就如潮水涌动。走进本届深圳文博会数字文化馆,最具人气的莫过于中宣部版权管理局主办的“版权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区。置身其间,佛山的醒狮、南通的纺织、潍坊的风筝、成都的木器、景德镇的瓷器、温州的图案、长沙的湘绣,皆因“版权”齐聚一堂,争奇斗艳,好不热闹。
顺着主通道望去,各地的产品如同打翻了调色盘,时下流行的多巴胺配色成为种类丰富的最好注解,参观者都恨不得多长几双眼睛,将这美色尽收眼底。这些产品的背后是城市文化的温度与底色,而版权如同一双温暖的手守护着它们的安全。
本届深圳文博会的最大亮点,一是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其核心就是内容的开发与保护;二是兼具创新与文化双属性的版权为文化产业保驾护航,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
潮起来 版权让城市更美
鼓励创意、保护创意,城市文化被进一步激活。“醒狮是我们佛山的特色,我们对其深度开发利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让他们以故乡为荣。”在佛山版权展区工作人员黄文静的介绍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看到了以醒狮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不仅包含陶塑、饰品等作品,还有与健力宝等品牌的联名商品。在版权的“守护”下,醒狮这一 IP创造的活力得到了释放。
小小的醒狮只是版权赋能城市文化发展的一朵浪花。当时代的巨浪掀起时,版权迎风而上,在提升城市文化经济价值上持续助力,让城市制造的品牌越来越响亮。走进温州版权展区,设计感扑面而来。温州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陈荣向记者介绍其参展主线:以“版权 时尚温州”“版权 设计温州”“版权 工美温州”为主线的设计路线,整个展区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和灯光设计等方式展现温州民营企业版权作品的有效运用和价值转化,凸显温州市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的成效,以及版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成果。如展出的“钱椅”与“景泰蓝系列新春大礼包”的两家公司此前只从事相关产品粗加工,然而有了版权意识后所开发的产品因其独特性获得了市场欢迎,收入翻了十几倍。“从粗加工到精创造,版权产业直接或间接拉动温州文化产业提升近千亿元产值。”陈荣表示。
保护与创新同行,激发城市文化发展新动能。走入南通版权展区,架子上精美的家纺制品正向参观者讲述着城市产业传奇。南通市相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南通家纺的核心竞争优势就是花型设计,而花型又极容易被仿冒。对此,南通推动以家纺为特色的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南通的家纺产业年产值增至2400亿元。“不夸张地说,版权保护是南通家纺高质量发展的命脉。”该负责人介绍道。
活起来 版权唤醒传统文化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版权大有可为。采访中,记者发现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新路径,赋予城市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
走入成都版权展区,都江堰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灌县木作技艺(李氏)都江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亚梅向记者展示了其原创木艺“都江十景”小夜灯,这也是第八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四川馆”“重庆馆”开馆亮灯的重要标志。
李亚梅坦言,她一直考虑如何让传统技艺焕发生机,“当我知道知识产权能够促进资源转化为资产,进而实现商业价值后,我和团队也从此走上了依靠知识产权来发展文创事业的道路。”当前木子尹工坊已注册近40件商标,作品原创认证登记保护2000余件,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他们正在深度挖掘灌县木作技艺(李氏)的本土历史文化,主动把文创产品开发融入文旅消费市场。
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在景德镇版权展区,景德镇文祥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宁幼凤坦言陶瓷作品创新不易,“配泥、配釉、配颜料期间艰难而繁复不提,最担心的就是作品被抄袭。”近两年,景德镇加强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推动商标权保护、作品登记、原产地保护、名人作品保护等,让传承千年、得天独厚的陶瓷文化、陶瓷技艺、陶瓷故事、陶瓷品牌得到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现在我们可以安心设计作品的器型与图案,更有了传承的动力。”宁幼凤拿着厚厚一摞作品登记书说道。
对版权的重视,也带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了经济新增长点。如在潍坊版权展区,记者发现相关企业运用互联网、区块链等,加速实现民间文艺如书画、风筝、年画、雕塑等的版权成果转化,成果斐然。同样在长沙版权展区,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民间文艺版权产业集群——以湘绣、铜官窑、菊花石、夏布等为代表,呈现了浓郁的湖湘文化特色。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活水之源,有了版权保驾护航,才能走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 张君成 李婧璇 徐平
原标题: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数字文化馆——版权激发城市文化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