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三农”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执政关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抓“三农”工作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开启了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其一贯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得到进一步贯彻和发扬,对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意义。“千万工程”蕴含了习近平同志执政为民的博爱胸怀、守正创新的发展眼光、统筹兼顾的施政方略,体现了一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品格风范,闪耀着以民为本、与时偕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辉。
执政亲民,干在实处
——全面调研基础上的民心工程
习近平同志一贯心系“三农”。2002年,习近平同志一到浙江工作,就针对浙江的省情、农情做了调研。2002年12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杭州萧山区考察,专程到党山镇梅林村调研,高度赞同萧山区打造“样板式新农村”的“六个化”具体指标——即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这“六个化”后来成为全省村庄整治的目标。2003年5月,习近平到奉化滕头村考察,赞叹该村重视环保的举措。
习近平同志深入基层农村调研注重点面结合。据曾任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的顾益康同志回忆,习近平同志下乡调研时,不仅看县里选的比较好的村,而且还跟随行人员讲:“我们既要看先进村、看先进的经验,也要看看一般的村才行。”基于点面结合的调研思想,习近平同志的调研既到条件好、发展快的地方去,也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力求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通过全面调研,习近平了解了浙江农村当时的普遍情况,发现环境好的村庄是少数,多数村庄的环境比较差,老百姓怨气也比较大。从关切民生、响应老百姓呼声的情怀出发,基于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习近平同志提出以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破解浙江“三农”问题的突破口。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而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查,明确这是“一把手”工程。
“千万工程”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心系人民群众、着眼全局开展工作的执政关切。注重全面、整体,是习近平同志一贯的执政理念,其中蕴含的是他务实、宽广的亲民情怀与政绩观。在《“潜绩”与“显绩”》一文中,习近平同志提出,农村工作是基础性的工作,“三农”工作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决定了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铺垫的长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他指出:“‘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事实证明,“千万工程”不是一项一味追求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而是一项实实在在改变了浙江省广大农村面貌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从2003年6月开始,浙江省以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作为突破口,对10303个村进行了整治,建成了1181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习近平同志的战略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陆续实施了“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工程。如今,浙江广大乡村道路通畅、村容整洁、空气清新、治理有序、乡风文明,正在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
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农村新社区
——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工程
“千万工程”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其目标是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把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把城市的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力推进农村的新社区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2005年1月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要建设一批规划科学、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生活富裕,设施健全、服务配套,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农村新社区。这是在实施“千万工程”基础上提出的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包含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雏形,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前瞻性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特别鲜明的是绿色发展理念。这一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时代发展,乡村价值要重新审视。现如今,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
“千万工程”包含了治理乡村环境污染、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关切。同时,习近平同志还看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前景。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余村时赞赏余村村委关停矿山和污染企业的做法,针对村委和村民在发展前景方面的疑惑,提出生态资源本身有含金量,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为在场干部群众分析了安吉的地理位置,指出安吉离上海、苏州和杭州,都只有一两个小时的车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逆城市化现象就会更加明显,一定要抓好度假旅游这件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同志研判浙江乡村特点和时代发展趋势得出的科学论断,指明了后工业化的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功能的转变和绿色发展的前景。通过实施“千万工程”、践行“两山”理念,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美丽经济蓬勃发展,安吉、德清、桐庐、临安、松阳等地涌现出了一批有广泛知名度的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文旅景点,吸引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体验“逆城市化”的乡村生活。
与时俱进,城乡统筹
——跳出“三农”发展“三农”的系统工程
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大降低,农业、农村、农民容易被忽视。浙江人均生产总值接近三千美元这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容易忽视‘三农’利益、导致各种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在这一特殊时期,是否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同志努力探索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办法,提出了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战略和措施。他指出,统筹城乡兴“三农”,“就是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确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就是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的繁荣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规划,把农民的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就是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千万工程”就是一个统筹城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系统工程,从更大范围看,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八八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要举措。
在“千万工程”的部署过程中,习近平同志提出,“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减少农民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公共资源的投入由城市为主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在督查各市县“千万工程”的实施情况时,他很关心地方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其中一项标准就是看公共财政拿的钱够不够。这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最直接的体现。当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不只是政府投钱那么简单,统筹城乡发展还包括“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的村落改造为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为适应生产分工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其实质是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文明的全方位发展和变革。同时,习近平同志也看到,城乡始终是有差别的,实现城乡一体化,并非消除城乡之别,而是要做到“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他提出,在加快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农村社区的转变中,“既要把新社区建设与城市化建设统筹起来,又要防止盲目照抄照搬城镇小区建设模式,防止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防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防止贪大求洋,导致农村传统文化的失落”。
“千万工程”是本世纪以来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农村建设之所以‘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跳出了就农村抓农村,就农业抓农业的思路,提出了以反哺富村、以反哺强农、以反哺利民的新思路。”而且,他还进一步看到,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对农业的反哺是一个互动过程,不是单向的,反哺“本身也是有利于加快工业、服务业发展的,不能把反哺单纯地看做是一种施舍,而要把它作为一个共赢的事业来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着“活棋”,“这步棋走好了,就能够带动内需和消费”;最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为了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而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部署、落实“千万工程”,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党和国家负责的政治家胸怀和担当。
“千万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浙江广大乡村的面貌,让广大农民共享了现代文明的成果,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精神风貌,使得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很早就走在全国前列,为新时代党和政府实施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先行经验。习近平同志在心系“三农”、实施“千万工程”中所体现的亲民务实、守正创新、统筹兼顾这些为政品格,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群众眼光和辩证思维,也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为本的胸怀和与时俱进的智慧,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学习。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