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剑桥9月15日电 题:艾伦·麦克法兰:“中华文明就像一片森林”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中华文明就像一片森林,生长着各种不同的树木,它们身处在不同位置,扮演着各种角色,以一种相互支持的方式共享同一个空间。”第九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当地时间15日开幕,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在阐述此次艺术节主题——“和谐”时,作出上述比喻。
艾伦·麦克法兰说,就像其林地花园里的树木一样,橡树、白蜡树和其它树木一起生长,偶尔会争夺空间和光线,但总体上不会相互破坏。
中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歌作品《再别康桥》为无数中国读者描摹了剑桥大学的最初模样。时至今日,这位诗人在中英文学艺术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仍产生着深远影响。按照艾伦·麦克法兰的话来说,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已成为一个连接亚欧两端的“文化通道”。
身为艺术节主席的艾伦·麦克法兰指出,徐志摩的诗歌从根本上以创造和谐为基础,而什么是和谐?如何实现和谐?艾伦·麦克法兰道出他的理解。
“有一条统一了中国大多数伟大哲学思想的哲学原则,那就是和谐。人应该与世界和谐相处,与他的家庭和邻居和谐相处。当然,会存在争端与矛盾冲突,但总体目标依然是和谐。”艾伦·麦克法兰说。
他进一步指出,在音乐的经典和声测试中,不同的乐器保持着各自的特性。钢琴、小提琴扮演着各自角色。它们没有重叠的部分,不会破坏整首曲子,也不会以任何方式相互压制对方。“这种和谐似乎也是世界运行的一种绝佳模式。”
基于多年的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艾伦·麦克法兰对英国、中国、尼泊尔、日本等不同的地域文化展开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一套自己独有的比较研究方法,其著作被翻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韩文、中文等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他还多次参与举办各种文明对话活动,致力于搭建东西方之间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在艾伦·麦克法兰看来,当今社会,世界文明需要面对的是一整出“交响乐”,正如不同的乐器一同演奏的道理,当各方思想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是以一种引发长期分歧和争论的方式来对待?还是尝试达到和谐多赢的局面?艾伦·麦克法兰的答案是肯定的——对抗的方式,荒谬且行不通。
“人类有相似的需求、欲望和情感,由于这样的认知,世界得以被创造。我们的大脑以相同的方式工作,因此理应对事物表面的差异性抱有宽容的态度。这听起来可能理想化,但这是所有伟大的哲学和宗教的目标,是东方与西方所有伟大艺术家的目标,也是我所坚信的。”艾伦·麦克法兰如是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