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新闻网,汇聚最新最热新闻!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最新热点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www.ymwears.cn  www.fsymc.cn  www.hesaids.com  as  www.bzkjic.com

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中国“治水密码”引关注

来源: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9-21
摘要:30年前,一位外国学者曾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心存疑虑:“中国能完成体量如此巨大的工程吗?”30年后的今天,他表示“为南水北调工程鼓掌”。这位学者是国际水资源协会和世界水理事会联合创始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在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

30年前,一位外国学者曾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心存疑虑:“中国能完成体量如此巨大的工程吗?”30年后的今天,他表示“为南水北调工程鼓掌”。这位学者是国际水资源协会和世界水理事会联合创始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在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上,比斯瓦斯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9月11日—15日,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世界水资源大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1300位代表参加本届大会。与会者共商治水良策,解读中国“治水密码”。

引水调水优化资源配置

本次大会还同期举办了涉水领域成果展览,展出各国独具特色的水管理技术与经验、涉水产品及其生产技术与工艺。其中的中国治水成就展尤其引人关注,吸引了不少中外参观者。

在南水北调工程展台,一座沙盘模型复原了东中西三条工程线,输水线路以红色呈现,穿过城市、水库、江河湖泊。

自古以来,中国的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建设国家水网是解决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根本举措。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攻克了低扬程大流量泵站、超大型渡槽、大口径输水隧洞、新老混凝土结合、膨胀土施工等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关,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董事长蒋旭光介绍。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运行以来,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有效发挥,截至目前,已累计调水654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76亿人。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南水北调是一项工程伟业,对中国实现水安全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比斯瓦斯说,事实证明,中国的水利工程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列。

近年来,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明显提速,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2022年12月,引江济淮工程成功实现试通水、试通航,长江、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今年7月,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先期通水,长江、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工程将造福关中和陕北地区1400多万人。今年以来,吉林水网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河北雄安干渠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开工。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水利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在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国治水经验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中国树立了水治理的典范。”世界水理事会主席洛克·福勋表示,世界水资源大会关注的重点是水安全,中国在保障本国民众水安全、推动全球水安全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精准调度防洪工程体系

中国水旱灾害多发频发,兴水利、除水害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要事。

国际洪水管理大会主席斯洛博丹·西蒙诺维奇表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水患灾害威胁。中国根据自身国情,探索出了修筑水利工程、建设海绵城市等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值得面临相似问题的国家学习借鉴。”

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安全屏障。目前中国已建成以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为代表的各类水库9.8万多座,修建各类河流堤防43万公里,开辟国家蓄滞洪区98处、容积达到1080亿立方米,形成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水库、堤防、河道等水利设施,通常被视作前置屏障。当洪水超过前置屏障承受力时,就需要启用蓄滞洪区。李国英介绍,面对今年海河流域特大洪水,水利部门精准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84座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28.5亿立方米,8处国家蓄滞洪区最大蓄洪25.3亿立方米,各类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

在防汛抗洪过程中,数字化手段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走近本次大会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展台,一座模型映入眼帘:河道中水流汩汩,几处关键设施被清晰标识出来。展台工作人员王中林介绍:“小浪底水利枢纽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世界建造起模型,可以对汛情进行精准监测与预测,提前形成防汛预案。”

数字孪生水利体系为水旱灾害防御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持。今年6月,水利部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召开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会议发布了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暨全国水利一张图2023版。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对物理流域进行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和智能化模拟,实现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55类1600多万个水利对象信息联动更新,动态汇聚业务管理数据26.2亿条。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防洪控制性水库和蓄滞洪区围堤进洪退洪设施建设,加强骨干河道治理,推进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

聚力治水恢复河湖生态

在一家阀门生产企业的展台前,荷兰三角洲研究院教授毕克驻足观察,并跟工作人员交谈说:“你们的水处理理念和水循环装置很先进。”

社会各界关注治水、聚力治水、科学治水,中国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截至2022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40%。

绿水碧波离不开制度守护。近年来,河长制、湖长制责任体系不断强化,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达30万名,村级河湖长达90万名。七大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全面建立,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构建起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调联动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

治水护水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大会展出了废水处置过程中的“智慧脑”与“机器眼”。在中国钢铁工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成果展联合展台,一个搅拌器在充满絮状物的污水中搅拌,水中的图像采集装置实时拍摄照片,传送到一旁的电脑中,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后判断药剂添加数量,取代了人工观察与决策,使污水处理更精准。

河湖生态环境也逐步复苏。2022年,母亲河复苏行动拉开序幕,2023年,水利部印发《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对永定河、汾河、白洋淀等88条(个)河湖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调度方案,优化配置水资源,恢复河湖连通性,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黄河实现连续24年不断流,京杭运河实现全线贯通,华北地区大部分河湖有了流动的水、干净的水,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双重作用下,全球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不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国际水资源学会前主席加布里埃尔·埃克斯坦认为,应统筹考虑水资源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他赞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

近年来,中国逐步建立健全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明确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地下水管控指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明确各区域、各用水户分别能用多少水,倒逼用水户进行节水技术创新。

大会期间,中冶赛迪集团展示了自己的创新成果:为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设计了“三滴水”模式——综合利用雨水、海水,减少对淡水资源的利用。湛江钢铁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这里淡水资源相对匮乏,而雨水充沛。于是,湛江钢铁建起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收集厂区周边32平方千米区域的雨水,获取工业用水;利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大幅减少使用地表淡水。

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一半。大禹节水公司在大会期间展示了农田灌溉智慧水网。大禹节水参与了云南省元谋县现代化灌区建设项目。“借助取水、输水、配水智能设施,农户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精准灌溉,节水又高效。”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与2015年相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33.4%、50.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6提高到0.572,非常规水源利用量由68.7亿立方米扩大到175亿立方米,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

“时隔25年,我再次来到北京,发现这座城市变化很大,绿化更多了,运河通水了……”国际水资源学会执行办公室主任卡勒姆·艾瑞克·克伦齐说,中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本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为中国提供了一次对外展示的机会。(记者 潘旭涛 白家旭)

责任编辑:网络

最新热点新闻网出品

最新最热头条新闻资讯

手机: 邮箱:
联系电话: 地址: